第一视角丨地方人才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职场   2024-12-16 20:52   上海  


 第一视角 

2024·12·16

地方人才集团在区域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地方人才集团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自身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备高效性、创新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诸多优势特点,它不仅能促使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更能在就业市场创造出大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岗位,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深远影响。


而地方人才集团作为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里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地政府部门开展人才工作所倚重的市场化核心抓手,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能够通过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政策,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为地方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从而有力地支撑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可以凭借整合各方资源的优势,引导人才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实现生产要素在产业链上的高效流动与创新性配置;还能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助力地方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并且,在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方面,人才集团能够落实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打破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此,深入研究地方人才集团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寻其有效策略、明晰面临的挑战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对于充分发挥地方人才集团的作用,进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全面且深入地剖析地方人才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策略、现实路径、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通过对不同地区人才集团的实践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同时,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整个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一是案例分析法,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人才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它们在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困难,从中提炼出共性与个性特征,归纳出可推广复制的实践模式和需要规避的问题。二是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大量与人才集团、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政策文件等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会适当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进一步丰富研究素材,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以期为地方人才集团更好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二、地方人才集团概述


(一)地方人才集团的发展历程


地方人才集团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并有着标志性事件。


2016 年底,福建龙岩人才发展集团成立,它作为第一家国有人才集团,拉开了地方人才集团发展的序幕。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地方人才集团的萌芽期,其特点在于初步探索以国有资本为依托,整合人才相关资源来服务地方发展,为后续更多地区开展类似实践提供了先行经验。


随后,各地开始陆续响应并筹备成立人才集团,进入到逐步发展阶段。例如,2020 年开始,各地人才发展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此期间,山东表现尤为突出,省市县三级人才集团不断增加,到 2022 年 6 月,其成立的人才集团数量达到 16 家之多,涵盖了不同层级,包括省级、市级以及县级,这也标志着地方人才集团在规模和覆盖范围上不断拓展。


到了当下阶段,地方人才集团已经进入深化发展与功能完善期。众多人才集团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拓展业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像深圳人才集团立足深圳、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深圳特区和大湾区的建设搭建了面向全球的招才引智和人才服务平台,提供了涵盖猎头高端业务、公共服务业务、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等全产业链的服务,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学习的样板;山东人才发展集团着力破解人才工作中政策多且杂、涉及面广、专业平台少、执行成本高等问题,聚焦人才招聘引进、人才数据共享、人才精准服务等八大核心业务,构建起集团发展的 “四梁八柱”,探索构建 “人才 + 服务 + 资本 + 产业” 业务模式,助力全省人才发展和产业升级。


不同阶段的发展,反映出地方对人才资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来更好发挥人才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实践路径的不断优化。


(二)地方人才集团的主要业务类型


地方人才集团常见的业务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以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个方面,并且各项业务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招聘业务是人才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它通过多种渠道,整合各类招聘资源,搭建起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桥梁。比如,有的人才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布局海外引才站点,像义乌人才发展集团在美国硅谷、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东京、阿联酋迪拜等多地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点,就地开展人才招引工作,为当地引入国际化人才,拓宽了人才引进的地域范围,助力地方产业对接全球资源,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还有人才集团会深入了解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通过精准匹配,为企业寻觅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契合度,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


人才培训业务旨在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例如,青岛人才集团探索 “订单式培养” 模式,依据青岛市 “956” 产业布局,为城市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通过定制化的培训课程,让人才具备符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另外,一些人才集团还会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的培训项目,促进人才的持续成长和能力升级。


人才测评业务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了解人才的优势与不足,为人才的合理任用、晋升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比如在企业内部选拔管理人员时,人才集团可以运用专业的测评体系,从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度对候选人进行测评,确保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担任管理岗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按照其真实能力和潜力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价值。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务为企业减轻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人才集团可以承接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员工招聘、薪酬福利管理、社保公积金代缴等事务性工作。这使得企业能够聚焦核心业务,将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交给专业的人才集团运作,借助其规模化、专业化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让人才资源在企业内外部都能得到更合理、高效的配置。


总之,这些业务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共同助力地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地方人才集团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


地方人才集团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连接政府、企业与人才的关键桥梁,对区域产业升级、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明确了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人才的纽带,人才集团能够有效传达政府的人才政策和发展战略意图,协助政府落实各项人才工作部署。例如,各地政府出台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集团可以通过自身的渠道和服务网络,精准地传达给企业和人才,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执行效果。同时,人才集团还能将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反馈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为政府制定更贴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的转化,形成政府引导、人才集团协同推进的良好人才工作格局。


在助力区域产业升级方面,人才集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立足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通过精准引才、育才等方式,引导人才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比如在一些致力于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地区,人才集团会聚焦这些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和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地从国内外引进相关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同时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升本地人才在新兴产业方面的技能水平,实现生产要素在产业链上的高效流动与创新性配置,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催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对于优化区域人才结构,人才集团同样功不可没。它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多样化的人才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一方面,积极吸引外部高层次人才流入,改善区域人才的整体层次结构;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和培养本地人才,提升本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打造一支既有高端引领又有坚实基础的人才队伍。例如,有的人才集团建立专家人才库,面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服务,同时为高校科研院所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效匹配,让人才结构更加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地方人才集团在区域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在产业升级、人才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为,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依托。


三、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发展要求


(一)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它以创新为主导,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其具有多方面显著特征。一是高科技特征,涉及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量子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能够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以及巨大的生产效率提升。例如,我国在 5G 通信技术方面取得领先成果,华为发明的 5G 在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机器类通信三方面均取得颠覆性进步,改变了信息通信领域的生产力格局,催生出众多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和应用场景。


二是高效能特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以及改善管理手段,旨在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过程以及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智能制造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品质量也能得到更精准的把控。


三是高质量特征,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本身的高质量,还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契合新发展理念。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了出行的质量和环保水平,还有助于减少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以及开放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各地必须因地制宜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各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力、物力等各不相同。例如,一些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便利的港口交通以及相对开放的对外交流环境,更适合发展外向型的海洋经济、临港产业以及海洋科技创新产业等;而中西部地区往往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在发展现代农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等方面具备优势。若不考虑这些差异,盲目追求统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就无法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的最大价值,甚至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产业基础方面,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信息产业占重要比重,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向数字经济等更高端领域转型升级就具备良好的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其围绕这些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有更坚实的依托;而对于一些传统工业地区,产业可能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结合自身原有的产业积淀,比如在传统机械制造领域有优势的地区,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形态转变。


科研条件上,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分布以及科研投入力度存在差异。北京、上海等地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科研人才汇聚,科研设施先进,在发展需要高知识密集度、前沿技术研发的新质生产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侧重于开展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等;而一些地方虽然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薄弱,但可以结合本地特色产业需求,与外部科研力量合作,聚焦应用技术研发、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等,同样能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


总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契合区域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三)对地方人才资源的新需求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地方人才资源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专业技能方面,新兴科技领域人才需求凸显。例如,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大量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熟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进行智能系统的开发、优化以及应用推广;大数据领域要求人才具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能,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太阳能、风能、水能还是新型储能技术等方向,都需要专业的研发、工程技术人才,掌握从能源转换、存储到并网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创新能力更是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本身就依赖于创新驱动,这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要具备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提出创新性想法以及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比如在发展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融合的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人才能够创新地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模式,或者研发出新型的药物研发思路和方法等;在数字创意产业,要求人才具有独特的创意构思以及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实现创意呈现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综合素质方面,跨学科知识背景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日益重要。由于新质生产力往往涉及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如智能制造融合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等多个学科知识,这就需要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实现知识的整合运用;同时,无论是参与科研项目攻关、还是在产业创新实践中,都需要人才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项目进展。此外,人才还需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变革的能力,以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助力地方产业持续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地方人才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分析


(一)聚焦区域产业特色引才聚才


1. 依据产业布局精准引进人才


以青岛市为例,其有着 “956” 产业布局,涵盖了众多重点产业领域。青岛人才集团依据这一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比如,针对当地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积极引进掌握先进数控技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海洋经济产业方面,吸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流入。通过与企业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各岗位对于人才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利用自身资源渠道,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中挖掘符合条件的人才,满足了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各类专业对口人才的迫切需求,助力青岛的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有效支撑了新质生产力在当地的发展。


再看东莞市,作为制造业名城,近年来致力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型。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当地人才集团主动出击,与国内顶尖高校的相关专业院系合作,提前锁定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同时面向全球招募在半导体研发、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专家人才。通过举办各类专业领域的招聘会、人才对接会等活动,搭建起企业与人才直接交流的平台,精准地将人才输送到有需求的企业中,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促使传统制造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催生出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业态、新模式。


2. 打造特色人才集聚平台


地方人才集团积极搭建产业园区人才服务平台,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服务中心,它整合了园区内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同时汇聚了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一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人才招聘、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吸引了大量从事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汇聚于此。人才们在这里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还能与同行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园区内相关产业的协同创新与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


专业人才交流平台的打造也是地方人才集团的重要举措。像深圳人才集团搭建的全球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线上通过大数据匹配技术,实现人才与企业、项目的精准对接;线下则定期举办各类高层次人才论坛、行业峰会等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人才、科研专家等汇聚一堂,分享前沿科技成果、交流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平台,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吸引到深圳,投身于当地的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带动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与配置,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成为地方通过平台建设汇聚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案例。


(二)推动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合作


1.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许多地方人才集团积极和当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项目。例如,合肥人才集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依托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人才集团投入资金,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科研团队创造更好的研发条件;同时,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高校选派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到科研基地参与项目研究,人才集团则为学生提供实习补贴、生活保障等支持,并安排企业导师进行实践指导,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


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武汉人才集团与当地多所高校联合打造了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按照企业实际生产和研发环境进行布局,引入了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作为实训内容。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这里能够亲身体验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到质量检测等完整的产业流程,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了知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为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助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在区域内的蓬勃发展。


2. 助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以龙岩人才集团为例,在 2023 年首届 “龙岩人才活动周” 上,龙岩人才集团与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签订智力成果承接转化合作协议。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有着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涵盖疫苗、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多个方向。龙岩人才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整合、对接企业方面的优势,深入了解龙岩市当地生物医药企业的实际需求,将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精准推荐给有需求的企业,组织双方进行对接洽谈、技术论证等活动。经过一系列努力,推动了部分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龙岩市落地转化,比如帮助一家药企引入了新的抗体药物研发技术,使其在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加速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实际产品的转化进程,带动了龙岩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再如临沂人才工作集团,联合沂蒙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木业、机械产业重点企业人才技术对接会。会上邀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团队,向临沂的企业家们介绍各自的科研成果。人才集团前期组织专家服务团对临沂市木业、机械等产业的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掌握企业的技术攻关方向和人才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撮合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例如,某高校的智能制造相关成果通过这次对接会成功被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引进应用,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展现了人才集团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所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创新人才服务模式


1. 开展定制化人才服务


青岛人才集团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人才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人才服务。例如,为一些国有企业量身定制党建实战沙盘培训,将沙盘任务的执行与党史学习、党建实操、党性修炼深度融合,让学员在丰富的环节中交流党建心得、学习党建方法,增强党建培训的代入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面对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企业,又会根据其对数字化转型人才的需求,整合全国优势资源,通过培训交流、考察调研、体悟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帮助企业员工提升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地发展。


重庆市渝中区人力社保局联合相关企业开展校园宣讲会时,也体现了定制化服务的特点。在筹备阶段,提前数周赴多所高校开展引才洽谈,获取学生的专业信息及求职需求,与就业办、院系领导商讨引才合作事宜与现场宣讲细节;同时对接其他多所专业对口高校,线上进行企业宣传、发布招聘岗位,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为企业提供约 3:1 的人才筛选保障,满足了辖区企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源泉。


2. 运用数智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不少地方人才集团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人才服务平台。例如,山东人才集团建立的大数据中心,汇聚了 3.1 亿条人才数据,编织成人才图谱。在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服务时,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岗位需求,从人才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研发方向、涉及领域、人才层次等维度进行精准 “画像”,快速在庞大的人才库中找到匹配的人选。像神思电子拟聘请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产业专家时,山东人才集团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引才,不到 10 分钟就在人才库中锁定 “入围” 人员,随后通过线上 “匹配” 和线下精细服务,仅用两周时间就达成合作意向。而且,该集团打造的 “高层次人才招引赋能平台” 等数字产品,已在山东多个市、县(市、区)及其他地区推广应用,极大地优化了招聘、管理等服务流程,提高了人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人才的引进与配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再如漳州人才发展集团开发的 “漳州市技术市场” 线上平台,运用 “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新模式,结合线下深耕运营,实现科技资源集聚展示、对接、定价、交易备案、服务管理等技术转移全流程服务。平台累计整合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技术专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个性化有效供给库,为漳州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提升了人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加速转化。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地方人才集团协助政府或企业制定了多种激励措施。在薪酬激励方面,对于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等,企业在人才集团的建议下,往往会给予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同时配套股权激励,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增强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对于普通岗位但表现优秀的人才,也会设置绩效奖金、年终奖励等薪酬激励方式,根据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荣誉表彰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比如一些地区会设立 “年度杰出人才”“科技创新之星” 等荣誉称号,通过人才集团的推荐、评选流程,对在科研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成就感,激发其持续创新创造的动力。


在职业晋升方面,人才集团协助企业完善内部的晋升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为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提供快速晋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集团的指导下,建立了以项目成果、技术贡献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晋升体系,使得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晋升为项目负责人、技术主管等职位,进一步激发了整个团队的创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激励氛围。


2. 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氛围


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地方人才集团积极打造人才公寓,如南陵县人才发展集团与安歆集团合作打造的南陵人才社区项目,共包含 17 栋楼,规划了 1767 间房,为周边大批产业人群提供了住有所居的保障。该项目根据对周边园区、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入调研,进行了定制化的产品矩阵规划,打造双人间、单人间、专家楼房型等丰富的居住空间,满足不同层级人才的个性化居住需求。


同时,组织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也成为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例如西咸人才集团搭建了公共服务、供需匹配、人才发展、市场运营、人力资源等五大功能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举办人才交流沙龙、创新创业分享会等活动,增进人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人才在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在当地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更愿意扎根于此,为地方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地方人才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一)深圳人才集团案例


1. 集团发展概况


深圳人才集团前身为深圳人才大市场,其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是众多南下深圳求职者的 “第一站”,承载着无数人的 “深圳梦”。1984 年,深圳首家专业人才服务机构 “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 成立,属原深圳市人事局下属事业单位,后历经多次更名、改制与合并等发展阶段。2017 年,原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全面开启集团化运作模式,并在当年 11 月 1 日深圳首届 “人才日” 揭牌,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级 “人才集团”。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人才集团规模不断壮大,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如今,它已发展成为深圳城市 HR 和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各级政府单位、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学术机构等方面成绩斐然,近年来共计服务超过 50 万次,服务各类人才超过 5000 万人次。其定位是以猎头高端业务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业务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外包业务为主体,覆盖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是深圳整体人才解决方案的重要供应商。


2. 因地制宜策略与实践


深圳有着 “20 + 8” 重点产业布局,旨在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这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深圳人才集团紧密围绕这一产业布局,积极实施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举措。


首先,在海外引才方面加大力度。集团胸怀 “国之大者”“市之要者”,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积极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和范围,吸引更多海外引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人才集聚效应在深圳凸显。例如,通过积累全国强大的招聘资源,聚焦深圳 “20 + 8” 重点产业,努力打造人才地图和产业地图,精准营造高端人才画像,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了众多高端人才。2024 年 8 月,深圳人才集团联合深圳开鸿数字、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及深圳市天使投资协会正式发布 “K 计划” 招募公告,通过 “基金 + 人才 + 产业” 模式,为全球范围内的开源鸿蒙创业者、青年学者及独立开发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智能物联网产业持续输送高端人才。


其次,着力打造数智科创中心。深圳人才集团发挥科技和金融的双轮驱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数智科创中心建设步伐,推出全国首个人力资源领域的大数据模型,以科技创新驱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为集团自身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助力深圳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配置人才资源,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


再者,积极发展多元业务。集团大力开辟和发展咨询、薪税、福利、灵活用工、直播带岗等新业务,同时致力打造勤工俭学、银发人才服务、家政服务等平台,充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园平台,加速推进虚拟产业园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虚拟注册、商务秘书服务、财税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品牌服务、企业培训和资源对接等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所需的一系列核心服务,真正实现 “您负责创业,我负责提供全流程创业服务”,通过多元化业务的协同发展,全方位服务深圳 “20 + 8” 重点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和成长。


(二)南陵县人才集团案例


1. 县域发展背景与人才需求


南陵县常住人口只有 50 万左右,作为县域城市,其在资源禀赋和资金支撑方面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同时受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一线城市的 “虹吸效应”,在人才集聚方面面临现实困局。


然而,南陵县有着自身独特的产业特点,尤其是快递物流产业发展突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 “中国邮谷”。其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是南陵拥有区位优势,紧邻江浙沪,交通十分便捷;二是得益于南陵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政府对重点企业和人才实行 “妈妈式服务”。截至 2023 年底,南陵快递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已集聚像中科微至这样的行业龙头及上下游企业 152 家,其中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随着县域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快递智能物流装备产业 “一首一优” 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快递智能装备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来助力从研发到生产等各环节的高质量发展,县域产业发展中的 “卡脖子” 问题本质上就是人才的匮乏,因此急需吸引和留住各类适配的人才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 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实践


为破解人才难题,南陵县人才集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与安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南陵县人才社区,创新采用 “公寓运营 + 人才服务 + 邻里中心 + 物业管理” 四位一体的全域运营模式。


在公寓运营方面,项目建筑面积约 76136㎡,共包含 17 栋楼 1767 间房,分别提供 25 - 96 平方米等多种不同户型,包含单人间、双人间、夫妻房、多人间、专家楼等多层级房型,力求满足每一位入住者对美观性、安全性、宜居性和私密性的需求。房间内布置时尚温馨,家具家电齐全实用,还享受 24 小时随时在线的酒店式、专业化管理,全方位给予住户贴心住宿条件,同时也提升了雇主企业的形象。


人才服务上,对接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创业指导、人才活动等一站式人才服务,助力人才成长与发展。社区不定时举办如春日的青团和纸鸢制作、秋日的烧烤大赛等社群活动,不仅丰富了在陵人才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人才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力,让 “暖心” 和 “有趣” 成为社区文化的关键词。


邻里中心配套丰富,通过营造运动健身、阅读休闲、圈层社交等社区功能区,还原温暖的邻里生活。具体涵盖了健身房、彩虹跑道、羽毛球场、图书馆、人才客厅、共享厨房、生活服务站等生活场景,这里既是邻里共有的社交空间,也是人才提升自我的私享空间,创造了人与生活、人与人更美好地相遇的环境。


物业管理方面,南陵县人才社区用 “安全对标校园、服务对标酒店、卫生对标医院、生活对标智慧园区” 的 “精细化运营” 原则打造智慧社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业服务,确保人才社区的和谐稳定。安歆集团自主研发的系统为住户提供直接便捷的渠道,可完成合同签订、费用缴纳、维修反馈等流程,节省时间和人力,其门禁、电控、水控等数字化管理手段,也在提供更精准的智能服务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


通过这一创新的全域运营模式,一年时间里,已经有来自安徽亨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驰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舜富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上下游企业的员工入住于此,正逐步将南陵县人才社区打造成皖南人才服务标杆,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力推动了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三)宿迁市人才集团案例


1. 城市人才工作痛点与破局思路


宿迁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过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 “留不住人” 的困境,曾经出现高考后送出大量大学生,但毕业后回来的人数却寥寥无几的情况,人才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宿迁坚持把抓好人才工作和推动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全市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两套考核体系中同步实施人才工作 “双考核”,并以探索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格局。在此背景下,宿迁组建了市人才集团,从多方面着手破局。


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围绕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在补贴发放、项目支持、载体建设等方面拿出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为人才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助力。例如发布 “人才新政 16 条”,加大 “购房券” 发放力度,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宿青驿站”,打造宿迁人才之家综合性平台,集成政务办理、创业支持、会客交友等服务事项,还因地制宜建设了人才公园、人才馆、人才广场等特色地标,全面推进 “我为人才办实事” 项目,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的硬件与软件环境。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发展猎聘、金融等业态,服务各类人才 3 万余人次。同时加强人才金融体系建设,创新推出 “雏英贷” 产品,累计为 48 个人才科技项目发放贷款 1.3 亿元,通过金融手段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人才项目落地实施。此外,积极推进载体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各领域载体建设,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 780 家,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宽广舞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2.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举措与成效


宿迁人才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采取了多项举措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业务发展方面,通过发展猎聘、金融等业态,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和深度,精准对接人才与企业需求,为宿迁引入了大量急需的各类人才,有效填补了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缺口。比如,针对宿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帮助企业猎聘到掌握关键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


在加强人才金融体系建设上,“雏英贷” 等产品的推出切实解决了部分人才科技项目面临的资金难题,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许多有潜力的人才项目借助资金支持得以顺利开展研发、生产等活动,实现了从创意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宿迁人才资源总量达 83.1 万人、三年增长 55.3%,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三年增长 74.2%、达 5.4 万人,新引进 586 个人才科技项目、承载高层次人才团队 301 个,人才资源总量的快速攀升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汇聚,有力地推动了宿迁当地产业发展,催生了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了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使得宿迁在区域发展中逐渐崭露头角,实现了从 “留不住人” 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价值,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转变。


六、地方人才集团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竞争压力


在传统人力资源业务领域,地方人才集团面临着来自全国性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的激烈竞争,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同质化竞争问题。地方人才集团在定位上虽有别于普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但其所开展的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如招聘、培训、人才测评等,与全国布局的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存在一定重合。这就导致在市场争夺中,往往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难以凸显自身特色与优势,使得业务拓展难度加大,客户辨识度不高,例如在一些常规岗位的招聘服务上,地方人才集团和其他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模式和渠道较为相似,企业和人才在选择时难以区分,这对地方人才集团的市场份额抢占极为不利。


其次是业务拓展方面的挑战。全国性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凭借其广泛的网点布局、成熟的业务体系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拓展业务,能够快速响应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而地方人才集团往往依托于地方资源,服务范围和影响力相对局限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在向外拓展业务、争夺更广阔市场时面临较大阻碍,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与全国性机构竞争,导致业务增长空间受限,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快速扩张,在跨区域开展高端人才寻访、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等业务时,就常因知名度和资源网络不够完善而错失机会。


(二)专业能力建设不足


地方人才集团在深入理解国家人才战略、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进而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方面,存在专业团队和专业能力的短板。


一方面,对国家人才战略和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的理解深度不够。国家人才战略有着宏观性、长远性的导向,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地方特色,需要人才集团精准把握并紧密围绕其开展工作。但部分地方人才集团由于缺乏专业的政策研究团队,或者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不够紧密,对这些政策的内涵、目标以及变化趋势未能充分吃透,导致在制定业务方向、服务策略时与政策契合度不高,无法最大程度发挥政策优势来推动自身业务发展和服务地方产业。


另一方面,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的能力欠缺。企业对于人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要人才集团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以及人才结构等因素,提供创新的、专业化和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然而,地方人才集团在专业团队建设上存在不足,缺乏既懂行业又懂人才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比如在新兴科技领域的人才服务上,难以精准把握相关专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在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培养等服务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限制了服务质量和业务拓展。


(三)与区域产业结合紧密度问题


部分地方人才集团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与地方产业的关联性不够强,出现了人才供需错配等影响服务产业发展效果的情况。


地方人才集团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通过打造战略性人才队伍来推动科技创新,进而带动产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但不少人才集团成立时多基于地方组织部和人社体系的人员和单位,或依托国有企业建立,或完全新建,在开展人力资源业务时,未能充分与地方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例如,一些地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急需大量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专业人才,但人才集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却没有紧密围绕这一产业需求,仍然按照传统的人才结构和标准来开展工作,导致引进的人才与产业实际需求不匹配,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在关键技术岗位上的用人需求,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地都在争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地方人才集团在明确本地产业所需人才来源、制定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策略等方面也面临较大挑战,若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难以增强与区域产业的结合紧密度,无法充分发挥助力产业发展的作用。


(四)数智技术应用局限


当前,地方人才集团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技术应用零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人才管理与服务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其能够极大提升服务效率、创新业务模式。然而,各类人才集团虽然在技术应用方面有了一定尝试,比如有的在招聘环节运用大数据进行人才筛选,有的在培训中使用线上平台开展课程,但大多只是零散地应用于某个或某几项业务管理上,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思考和规划。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数智化人才管理体系,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数据无法有效打通、协同运作,难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深度分析利用。例如,在人才测评的数据无法与后续的人才培养、岗位匹配等环节有效对接,导致数据价值未能充分挖掘,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化的人才服务。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 AIGC 等领域不断出现颠覆性创新,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数智化转型的紧迫性不断增强,如何突破当前技术应用局限,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到人才集团的各项业务中,成为其发展与业务突破的关键所在。


七、应对挑战的建议与措施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地方人才集团若要脱颖而出,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就必须着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首先,通过差异化业务设计来凸显优势是关键所在。地方人才集团应深入分析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资源禀赋以及人才需求特点,制定有别于其他地区和全国性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的业务模式。例如,对于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且致力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地区,人才集团可围绕文化创意、旅游策划、景区运营管理等领域,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服务业务,如开展针对地方民俗文化传承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项目,或是为旅游景区定制高端管理人才的引进计划等,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对于提升竞争力也至关重要。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人才集团的信誉、服务质量和专业形象。地方人才集团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自身优势,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比如菏泽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树品牌,以党建 “红色品牌” 汇聚 “红色动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优化 “党员示范岗” 等责任机制,不仅提升了公司内部凝聚力,还增强了在行业内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成功申报了 “山东省青年见习基地” 等,为业务合作与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还需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和人才对于服务的满意度及改进建议,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口碑,从而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地方人才集团要想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这就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下足功夫。


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引进熟悉国家人才战略、精通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的专业人才。国家人才战略具有宏观导向性,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又极具地方特色,只有精准把握这些政策内涵、目标及变化趋势,才能使人才集团的业务方向与服务策略与之紧密契合,最大程度发挥政策优势来推动自身业务发展并服务地方产业。比如,可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针对人才政策解读与应用的专项培训课程,鼓励员工深入学习研究;也可以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团队的政策研究力量,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对政策的理解准确到位。


另一方面,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是满足企业多样化人才服务需求的关键。随着企业发展,对于人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个性化,需要人才集团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以及人才结构等因素,提供创新的、专业化和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因此,要加强对员工在跨学科知识、新兴科技领域专业技能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实践锻炼、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既懂行业又懂人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诸如高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培养等精准有效的服务,助力地方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产业对接合作


地方人才集团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对接合作,是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


其一,人才集团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地方产业战略。这要求人才集团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园区以及行业协会等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地方产业发展的规划方向、重点领域以及政策导向等信息。例如,对于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地区,人才集团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涵盖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具体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点以及技术创新方向等,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人才服务工作,使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其二,主动嵌入产业链条是关键举措。人才集团应深入到产业的各个环节,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等全链条分析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提供针对性的人才支持。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针对产业链上游的关键零部件研发环节,协助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才;在中游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企业培养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和质量管控能力的产业工人;在下游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环节,输送熟悉市场、擅长客户关系管理的专业营销和服务人才,实现人才在产业链上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高效运转与创新发展。


其三,精准匹配人才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数据库,对各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创新能力等进行详细分类与精准标注,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地方产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同时,积极搭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人才对接会、项目合作洽谈会等活动,促进双方的深入了解与合作,强化人才集团与地方产业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地方的蓬勃发展。


(四)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人才集团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于提升服务效率与创新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加大对数智技术的投入。这包括引进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设备与软件系统,构建稳定、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为人才管理与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例如山东人才集团建立的大数据中心,汇聚了 3.1 亿条人才数据,编织成人才图谱,在为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服务时,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岗位需求,从多个维度进行精准 “画像”,快速在庞大的人才库中找到匹配的人选,极大提高了人才招引的效率和精准度。


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数智化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是核心任务。整合人才招聘、培训、测评、服务外包等各项业务模块,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协同运作,形成全链条、一站式的人才服务模式。比如打造涵盖人才数据收集分析、人才成长发展规划、人才运营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智化平台,既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解决方案,又能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支持,同时还能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及时掌握人才市场动态和企业需求变化,以便人才集团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人才服务的新要求,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地方人才集团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关键策略方面,地方人才集团能够聚焦区域产业特色,通过依据产业布局精准引进人才以及打造特色人才集聚平台等方式,实现引才聚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例如深圳人才集团围绕深圳 “20 + 8” 重点产业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引才渠道,打造数智科创中心,发展多元业务,有力推动了当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南陵县人才集团结合县域快递物流等特色产业需求,打造人才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吸引和留住适配人才,助力县域产业升级。同时,地方人才集团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助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加速知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且,通过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开展定制化服务以及运用数智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满足不同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氛围,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成功经验上,众多地方人才集团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政府与企业、人才之间纽带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在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政策,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聚集,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像合肥人才集团与高校共建科研基地,联合培养人才,促进了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成果转化;龙岩人才集团助力生物医药科研成果在当地落地,推动了产业创新发展。


然而,地方人才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在市场竞争方面,面临来自全国性市场化人力服务机构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业务拓展受限,存在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局限在本地及周边区域等情况。在专业能力建设上,对国家人才战略和区域产业与人才政策理解深度不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的能力有所欠缺,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与区域产业结合紧密度不足,存在人才供需错配问题,未能充分依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工作。此外,在数智技术应用上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构建完善的数智化人才管理体系来满足现代人才管理与服务需求。


总体而言,地方人才集团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诸多有效策略和成功实践,但仍需不断克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更好地发挥其关键抓手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成长。


(二)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地方人才集团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持续优化服务、创新模式,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是一些展望性建议:


一是持续深化与区域产业的融合对接。随着各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地方人才集团需要更加紧密跟踪产业发展动态,深入了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人才需求特点,提前布局并精准提供人才服务。比如,对于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地区,人才集团要主动与相关企业、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打造从基础研发到应用推广全链条的人才队伍,确保人才供应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局限于满足当下的人才需求,更要助力产业前瞻性地布局和储备未来所需人才资源,通过参与产业规划、提供专业人才咨询等方式,强化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是强化数智化转型与创新应用。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地方人才集团要加大对数智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具,如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人才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模式等。构建更为完善、智能的数智化人才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人才信息的实时更新、精准匹配和深度分析,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并且,借助数智化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拓展业务覆盖范围,实现跨区域的人才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人才服务生态,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和人才的需求。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视野和资源。地方人才集团可以积极与国外知名人才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例如,组织本地人才到国际科技创新高地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访问,拓宽人才的国际化视野;邀请国外专家团队参与本地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借助外脑推动地方新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是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地方人才集团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传授、创新思维的激发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关注人才的职业发展全周期,提供持续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助力人才不断适应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与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双赢。


总之,地方人才集团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自身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关村人才协会,文章仅作分享,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年度重磅活动 点击图片报名


-End-

往期精选(点击图片阅览)

第一资源2024人服产业全景图(2024年12月版)

化茧成蝶·共启未来——2024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暨第一资源HRO排行榜发布

在游中学 在行中思——2024第一资源海外游学营·新加坡

第一资源专访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晓蓉:百年酒店企业历久弥新的秘诀——希尔顿集团的变革与实践

2024猎头行业发展大会(第五届)暨第一资源猎头行业排行榜发布

第一资源百强榜深度访学营第七季大盘点

2024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产教融合活动暨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发布

“上海·嘉定人才港”正式启用!第一资源首批入驻!

关于第一资源

<向上滑动>

第一资源,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步,成为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平台。总部坐落于中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核心园-上海人才大厦)。

旗下有八大品牌:第一资源融媒体、《第一资源》杂志、第一资源会展、第一资源智库、亚太人才管理协会、第一资源产业园、第一资源研究院、第一资源商学院;

可链接八大圈层:媒体圈、机构圈、HR圈、园区圈、投资圈、院校圈、法务圈、财税圈;

主营三大业务:媒体业务、园区业务、HR职业发展中心。

第一资源每年在全国多个城市,策划举办专注于人力资源领域的高峰论坛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在线新经济、酒店餐饮、消费零售、金融、航运物流等10大产业。并连续多年发布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百强榜、人力资源细分行业相关榜单,发布调研报告和人力资源产业园白皮书等。分别服务于政府、产业园、国企、民企等4种类型大中小企业主、高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服务包含外包、猎头、HR 软件、测评、培训、咨询、福利等16个细分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士;并与全国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第一资源
第一资源,2007年成立,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第三方媒体、产业服务平台。我们通过线下活动、杂志、新媒体等服务,每年为50万+企业HR提供学习与分享平台,直接or间接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受众超过30万人次/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