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刘少奇对薄一波说了一件事:重用此人后果很严重,后来怎么样?

文化   历史   2024-11-05 10:28   江西  

一个人才,仅是理论强是不够的,必须要能脚踏实地,目标明确,真真切切地做出一番成绩才行。否则,只会白白浪费自身的才华。倘若身居高位,那影响的范围就更大。

在有能力的下属眼中,是鸠占鹊巢。在上级领导眼中,是不能胜任工作,甚至会对全国的发展事业都造成影响,因此,在人才选拔上,需注重德、才、行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文的主人公柯庆施就是因为政治投机,心思不放在工作上,能力不用在岗位上,才会在到中央任职后又被调离。那么此后的柯庆施政治人生是怎样的呢?

1948年3月,国内政坛发生了一件大事:新华北局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正式成立,第一书记由阅历丰富、经历过战火洗礼并始终一心为民的刘少奇同志担任。但实际的掌舵人却并不是他,而是薄一波,这是为什么呢?

刘少奇是党内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有大才,身兼数职,因此,在一番思考后,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中央的工作上。薄一波虽在资历、经验等方面比不得刘少奇,但也是一位久经考验且工作能力出色的好党员,将华北局的工作交给他来做,组织是放心的。

在会上,薄一波提议把柯庆施从石家庄调到华北局工作。刘少奇没有投赞成票,因为之前,他曾和柯庆施有过接触,也对柯庆施进行过考察,发现此人虽有工作能力,但更适合于待在基层,若是把他放在华北局的重要岗位上,恐无法胜任。

对此,薄一波谈及一桩往事,讲述十几年前,在一次营救薄一波和其他同志的行动中,柯庆施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这足以证明他是有不错的能的,在政治信仰上也是值得信赖的。

刘少奇听后,觉得这番解释的论证性不强,但也没有再继续劝说薄一波。在他看来,薄一波毕竟是华北局的真正一把手,如果自己多番阻挠,即便是让薄一波听从自己的建议,也可能会对他以后主持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他,希望的是薄一波可以在这个新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而不是束手束脚,因此,他没有多加规劝,只是向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重用此人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若是真到了那一步,那责任将由你来承担。

晚年薄一波回忆起当年刘少奇对他说的这番话时,忍不住感慨道:少奇同志看人,是从更全面更长远的角度出发,观察和评价也更为客观与切合实际。而我被一时一地的情况所影响,以为看到的局部就是全面的,由此识人不清。

事实上在1949年,柯庆施被调任到南京,在他被调任前,他曾在华北局待了一年多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里的密切接触与工作配合、沟通、交接等方面,薄一波深刻地意识到,刘少奇的话是对的,柯庆施确实不适合该部门高岗位。

毛、周、刘等领导人,也都听闻过柯庆施的一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事情,知道他在某些方面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给华东局的电报中,他们就曾齐齐指出,让华东当局要随时注意帮助。

在华东工作期间,柯庆施还未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所在,对工作不上心,自然做不出多少出彩的政绩。但在应付上级的指示方面,他手段娴熟,还知道揣摩领导人的心理,因此,即便他在岗位上体现不出多少工作能力,却能得到某些领导的重视。

建国后,他在仕途上一路高歌,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坐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宝座。不过,对于他,因为政绩没有多亮眼,所以大家对他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有些人不了解他的为人、生活与工作。

据综合公开的资料显示,柯庆施这个人,确实做到了清廉为官,理论水准也很高,但是,他这个人不知道何为务正业,心思总用不到对的地方,脚踏实地地工作就更不可能了。他太喜欢政治投机,这是他的一大缺点。陈老总调到中央后,柯庆施已经被安排到上海工作,还是市委第一书记。

五十年代毛主席因其文化与理论素质不错,对其抱有期待,有所重用。在“大跃进”运动等历史时期,柯庆施一味跟风,对于下达的指令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由此成为了这些活动中的推波助澜者。

他思想很左,因此在浮夸风、弄虚作假等方面问题很严重,对生产和民生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就连彭德怀、周总理也曾因为他如炮轰似的言行而处境被动。

就连曾经让百姓惧怕不已、恨之入骨的“上海帮”的起源也与柯庆施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张春桥就是他曾点名提拔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柯庆施的生命终点是在63岁,他不听医嘱,在动过肺癌手术后仍在宴会上喝酒,结果病情恶化,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

程哥读史
专注更新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