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国领导人,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个人安危,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事业。因此,建国后,再有人想见到毛主席可就十分困难了。
中间需要经过繁杂的程序,哪一步出了问题,这会面就见不成了。就连主席那几个好不容易从战争年代走到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在长大后,都得需要提前打报告。
主席的儿媳邵华曾表示,繁杂的报备程序和主席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的原因,家人们见到主席的次数屈指可数。好不容易终于见到面了,主席心中虽有不舍,但还有一堆繁忙的工作等着他去处理,所以,相见的机会珍贵,相见的时间却极其短暂。
但是,即便中央制定了严格的与主席会面的要求,有三个人还是可以不受这些规定的限制,随时可与主席直接见面,而且,不管是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横加阻拦。那么这三个可以打破常规的人是谁呢?
他们就是和主席一同经历过多年战火洗礼,在新中国成立前,与主席有“五大书记”之称的周总理、朱老总和刘少奇。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他们在党中央和国家仍旧身居高位,处理的工作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他们的个人能力,无需赘述,那都是相当厉害的。
因此,当他们需要面见主席的时候,事情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绝对是最高级别的。在这种情况下,会面的规则就会成为阻碍提高工作效率的绊脚石,因此,对于他们三人,是完全可以省去中间那些流程的。
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晚年时期的主席睡眠质量不是那么好,好不容易睡着了,肯定要多睡会儿,这样才能有精力做高效地完成更多的工作。
所以一般在他睡觉的时候,大家都会尽可能保持安静,也不会去打扰他。可是,若是周总理、朱老总或刘少奇来找他,不管他是什么状态,工作人员都会立即跑来叫醒主席,以免耽误了大事。
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是理解的,但是,可以直接面见主席还有着另一层原因,那就是抛却工作外的深厚友谊。
先说周总理,他和主席有着长达40年的伙伴关系,从革命时代一直到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们既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又像工作上的合伙人,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在生活上相互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早年间,在党内的位置是高于主席的,后来在革命时期,通过慢慢地了解,周总理被主席的足智多谋、胆识过人、博学多识所打动,遂愿意从上级领导者变成一个追随者和辅助者,坚决拥护睿智的主席,更通过不断的努力,力保其制定的路线可以按部就班地稳步进行。
在主席眼中,周总理能力卓越,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自己的一生挚友,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个人情感上,他都认为周总理在他心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他们的伟大革命友谊还被英国记者约翰·美德施写进了《中国传奇式人物周恩来非正式传记》一书中。
再说朱老总,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尤其是在井冈山会师后,他与主席的密切沟通,默契配合,更是打出了不少漂亮仗。由此,“朱毛”便成为了从党内传至党外的分量极重的名词,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相信彼此,朝着同一个革命奋斗目标而努力,历经风风雨雨,不改共产主义信仰者的本色。
建国后,每次朱老总来找主席的时候,都会得到一番热烈欢迎,而且两人还相谈甚欢。这种从革命战争年代培养出的友情是真挚又不可割裂的。
长征时期,张国焘想着让朱老总和自己站在同一个阵营,但朱老总的回答却让他很是意外。“‘朱毛’不能分家,也不会分家”,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张国焘的幻想落了空。
主席晚年时,对于别人称呼朱老总为黑司令,不仅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的态度,还表达了对朱老总的敬佩与认可。说朱老总就应该是红司令。
最后再说说刘少奇,他与主席相识于1922年,并肩作战的时间更久,感情也比较深,就连他和何宝珍的婚姻都是主席从中搭桥牵线才促成的。在军事指挥和工作能力上,主席对他是一百个放心。
1959年,主席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时候,彼时处理国家大事的就是他十分信任的刘少奇,可见,主席早已把他当作了接班人。因此,朱老总、周总理、刘少奇才能成为打破常规束缚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