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公墓中有着不少英魂,他们都曾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过诸多贡献,因此能将骨灰安葬在这里被视为是一种死后的哀荣,如今位于山西交城华陵的主人华国锋也曾被安葬在这里,那为何后来会被移出八宝山呢?
华国锋本名苏铸,年幼时幸运使然,得以接受过德才兼备的老师的指导,成绩优异,品行端正还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满目疮痍的破败景象就出现在身边,备受压迫和欺凌的同胞就在眼前,一种愤懑之情充斥在了他的心中。
彼时刚顺利完成学业的他,本有机会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父母的期望下顺利过完一生,这简单的选择却抵不过他强烈的爱国之情,为救国,他于1938年加入了县城里的游击队,因有强大的战斗力和聪明的头脑,备受领导的器重,18岁的时候担任了特派员一职。
这个职位看似不高,但对年轻的华国锋来说极具挑战,可是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危险和敌人并没有让这个年轻小伙子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每一次从接到任务到顺利完成任务都能让华国锋感到自豪,因为他为革命事业出了一份力,虽然微小但有用,只要继续坚持,他相信终有一天自己可以做出更多的成绩。
1940年,身为交城县武装大队长的他一边与敌人斗智斗勇,一边做好宣传工作,发动群众,为壮大革命队伍,积极抗日尽心尽力。随着革命烈火越烧越旺,战争的有利形势逐渐转向我方,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场大战刚刚结束,没想到几年后,另一场大战又出现。彼时虽然我党一直在进行宣传工作,但敌人的造谣力度更甚,多年来他们一直抹黑我党形象,导致百姓并不了解我党的真实面目,为此,华国锋接受组织安排,在山西各地做好关于我党的宣传工作,为拉近我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后期,为提前部署筹建新中国,稳定民心,消除黑恶势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少优秀的革命战士都被安排到各地重要的岗位上任职,华国锋也在其中,彼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到湖南。
虽然这份任命代表着组织对他的信任,但湖南和山西不同,不管是人文还是地理环境甚至是发展情况都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华国锋一开始十分担心自己的工作进展,但到了那里后,努力工作的他不仅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工作成绩也较为出色。
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父母官,还得到了回乡调研并对结果十分满意的毛主席的称赞。
1971年,深受组织重视的他因湖南经济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而被调任到北京工作,注重农业改革,后接过毛主席的接力棒,担任全国最高领导人,关注民生,注重民意,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竭尽所能。
看着国家的发展一天比一天好,华国锋选择了做一位功成身退的革命家,回到宁静的小院,和妻子韩芝俊过着温馨且简单的生活,有妻子的悉心照料,身患疾病的他身体一直不错,还在院落中建起了小果园,每天辛勤劳作,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收获颇丰,不过为了健康考虑,他不能吃甘甜爽口的葡萄,但是他爱种,等到成熟了就摘下来送人。
这样的生活令人羡慕,可是时间也随之悄悄溜走,在华国锋的脸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痕迹,就连他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2008年,身体情况愈加不稳定的他被送往了医院,妻子韩芝俊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两人相濡以沫了大半辈子,吃过了很多苦,走过了很长的路,看着华国锋憔悴的脸庞,韩芝俊的心中有些担心和悲伤,8月20日,87岁的他溘然长逝,遗体被火化后就安葬在了八宝山。
三年后却迁入了山西交城的华陵,面对众人的不解,韩芝俊给予了解释,其实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满足华国锋的遗愿。
因为山西交城是他的老家,那里有着他挥之不去的浓厚乡情,也因为他一直喜欢清净,交城卦山的环境很适合他,还因为他的革命之路也是从那里开始的,曾经不少战友就是在那里牺牲的,所以他想要回去,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战友们待在一起。
如今的华陵不仅是安放华国锋骨灰的地方,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都有不少人前来探望华国锋顺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