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38岁牺牲,他的后人过得如何?出了几位高官,长子是副国级

文化   历史   2024-11-12 13:39   江西  

泱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志存高远、大公无私的伟人,这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具备了强烈的爱国感、使命感。

每当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人们都会走向团结一致,靠团结的力量对抗强敌,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而在充满混乱与不幸的近代,中国人民也亦是如此,只不过这次诞生了毛主席等伟大的革命家。

在我党成立之初,还有一群为拯救天下而四处奔走的志士,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阶级,接受过不同的思想教育,但唯有保家卫国这方面思想高度一致。

作为我党创始人,李大钊先生为党所付出的太多太多,可惜他没有亲眼看到未来的美好愿景,便倒在了敌人枪口之下。

01

李大钊在参加革命前,曾是河北乐亭富户之家的子弟,其祖父李如珍辛苦了大半辈子才攒下了如此基业,只可惜儿子英年早逝,留下孙子李大钊相依为命。

李如珍对孙子百般疼爱,同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毕竟在传统观念里,李大钊是一个家族唯一传宗接代的“独苗”。

接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李大钊并不这么认为,他一心想要寻求可以救国救民的道路,为此不惜东渡日本学习。

祖父担心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以后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可不想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于是私自决定主持一场包办婚姻,为李大钊寻得一位勤劳能干的妻子——赵纫兰。

赵纫兰虽没有读过书,却十分尊重李大钊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家里的全部琐碎事都自己一人承担,只为让丈夫操劳一天回家后,能卸下一身疲惫好好休息。夫妻二人结婚以来恩爱无比,还养育了四个子女,这些子女在失去父亲的庇护后顽强长大,在各自的领域中创造辉煌成就。

02

在1926年,军阀张作霖命人闯进苏联大使馆逮捕革命志士,李大钊也因此不幸遇难,一家妻儿老小也被带走接受了审讯。同一天,长子李葆华因为外出到同学家做客,侥幸逃过了一劫,我党地下工作者为了保护他,偷偷将他转移到了日本,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暴露自己。

但李葆华在完成学业后,望向祖国的方向,耳边响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诲,经过再三抉择后,他还是选择踏上归国的旅途,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自己也要继承父亲的意志,将革命的理想继续传递下去。

李葆华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思想宣传的工作,如同他父亲当年那般,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反动政府,毫不留情扯下他们的遮羞布。在我党最艰难时期,李葆华坚定地捍卫革命事业,展现出了一代文人不屈的风范,给后续加入党组织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离开了文职岗位,投入到水利建设事业并官至副国级,加快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让甘甜的水源造福更多的中国百姓。值得一提的是,李葆华的几个儿子也一个比一个优秀,其中长子担任过浙江省领导干部,次子则出任过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一生清贫受人爱戴。

03

除了李葆华外,李大钊其余几个子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父亲对自己的嘱托。女儿李星华没有哥哥那样的远大抱负,她更加擅长于文学、教育工作,先后发表过许多打动人心的文章。

在抗战期间,李星华放弃了安稳的生活,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到延安工作。鉴于她是革命队伍里为数不多有教育经验的知识分子,李星华被安排到延安的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的革命志士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次女李炎华比较默默无闻,在父亲牺牲时她仅有8岁,还不太能理解父亲所从事的工作。不过她从小学习刻苦,将哥哥姐姐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毕业后留在了故乡生活,谋得了一份小学教师的差事。

次子李光华是在我党志士的抚养下长大,16岁便参加了革命,建国后留在了河北老家担任领导职务。幼子李欣华也投身于教育事业,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艰苦的矿区中学任教,帮助无数寒门子弟走出家乡,也算实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结语

李大钊先生虽已逝世,他的精神却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下去,至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国民,仍在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追随他曾经的理想目标,将新中国变成世界最幸福安乐的国家。

程哥读史
专注更新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