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上海经济繁荣,高楼耸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让世界瞩目。但其实在多年以前,它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后来是在无数优秀干部们的领导下,它才能获得飞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本文的主人公黄菊就曾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菊出生于上海,只是当时局势动荡不安,为避免遭受日寇的侵扰,父母带着他回到了浙江老家生活。在父母的支持下,7岁的他有幸到学堂接受教育。在此期间,他一直牢记父母的教诲,勤奋努力,争当班内的学习分子。后来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敲开了当地重点中学的大门。
对此,他不仅不骄傲,反而更加潜心学习,使得他的成绩一直在班内名列前茅,最终他顺利进入到了自己心仪的清华大学学习。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优秀的青年,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完成学业后,他没有留在北京,而是到上海某工厂从一名普通职员做起。虽然他在厂子里算是文化水平拔尖的那一拨人,但他却从不炫耀自己的学术水平,认认真真地了解和学习关于工厂内的一切知识,遇到不懂不会的,他也会向前辈们虚心请教,因其态度诚恳,前辈们都十分喜欢他,还经常与他一起讨论一些技术问题。
后来他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益,搜集了大量资料,在反复多次研究后,终于成功发明了一套机械设备,获得了领导的赞赏。为更多地发挥他的才能,不久后他就被提拔成为了工程师。
在特殊时期,黄菊受到了冲击,迫不得已离开了自己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岗位,虽然起初有些失意,但慢慢地他就转变了心态。全身心地继续研究与自己领域相关的资料,期待着被重新任用时能够大展拳脚。1977年,他得偿所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岗位上,一时间感慨万千。在迅速收拾好心情后,他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之中。期间,在他的领导下工厂产能越来越高。效益也越来越好。
1983年,他正式踏入政坛,担任市委常委一职。两年后,他的职位再次得到升迁,成为了上海市委副书记,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当地的文化宣传方面有关。不过,他可不是个只会盯着眼前工作,不管百姓生活情况的干部,在他看来,只要是和百姓相关的,都不是小事,都应该放在首位。所以当他得知不少居民家中都缺乏卫生纸时,就迅速联系了相关人员,使得这一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
有一次,黄菊着急出门,但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他本打算和警卫员一同前行,奈何左等右等,都没等到警卫员前来,这让他顿时心生警惕,立即派人去了解情况,这才得知警卫员一切安好,只是雨势太大,家里又漏雨了,他这才没能及时赶来。对此,黄菊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联想到其他的百姓,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类似事情,他还下发了文件,让各级干部都要对此事上心。
这样一位真正为民的好官自然会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大家口口相传,使得黄菊的大名也传到了中央那里,不久后,中央就提拔他成为了上海市长。
当时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地都刮起了改革的春风,可惜的是,相较于广东,那时的上海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都略逊一筹。后来在邓公的支持下,黄菊才开始对上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间曾遇到过不少问题,比如资金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菊就用部分的土地开发权融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彼时,看到上海不少居民都住在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的房子里,黄菊十分着急,为保护好上海居民的安全,他立即下令让人进行整顿,最终破旧不堪的小区变成了市内的热门地区,居民也有了可以安心居住的房子,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交通也变得拥挤起来,为保障百姓们畅通出行,他提议对一些道路进行了改造,同时为了最小程度影响到百姓们的通行情况,他还要求改造的范围要尽可能小,效率尽可能快。
对于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他也十分重视。建设公园、铺设绿化带,一步步让上海居民过上了健康又美好的生活。
2002年,因其政绩出色,他被调到了中央工作,后来官至正国级。本着一心为民的原则,他仍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后因身体健康出现状况不得已选择了退休。2007年,69岁的他未能抵挡得住病魔的猛烈攻击,溘然长逝,他的骨灰则被埋葬在了八宝山。但考虑到其一直心心念着自己的第二故乡,最后便又迁葬回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