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语文”诚挚征稿,如有优质原创课件,请微信联系晓文语文小助手:18082166770。一经采用,将付与微末润笔。
感谢大家对“沧海语文”的支持!如需获得可编辑付费课件,请扫码添加晓文语文小助手或管理员春风十里老师。
(一)自然环境
1.特点
(1)画面
示例:
《荷花淀》诗与画和谐的统一,构成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是一幅幅秀美而明丽的画面;《祝福》以“雪”为特定环境描写,营造了一幅压抑悲凉的画面;《边城》语言朴实、笔墨简练,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恬然、闲适的画面;《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
(2)景物
示例:
《荷花淀》中明月、清风、雾霭、荷花,《老人与海》中的大海,《百合花》中小雨、树枝、野菊花、皎洁的满月等,《边城》中明净的天空、青翠的小山和清澈的溪流。
(3)地点
示例:
《荷花淀》故事发生地点——荷花淀,《祝福》故事发生地点——鲁镇,《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地点——大海,《边城》故事发生地点——湖南茶峒等。
(4)时令天气
示例:
《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中秋佳节,《祝福》故事集中在新年前后,》《荷花淀》故事发生在荷花盛开的夏季,《边城》故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春秋的端午”。
2.作用
(1)审美: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示例:
《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边陲小城的闭塞而安宁,恒古而秀丽,《荷花淀》的自然环境描写白洋淀抗日地区清新宁静、充满诗情画意,《老人与海》中大海宁静安详,《哦,香雪》描写台儿沟的山青水碧、清新明亮等。
(2)渲染:渲染气氛。
示例:
《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百合花》中描写小雨过后的清晨,渲染了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祝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渲染了一种凄惨悲凉的气氛,《边城》中湘西山水渲染了边城的古朴秀美,《老人与海》中大海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的描写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3)烘托:烘托人物性格,或揭示某种心理。
示例:
《祝福》中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百合花》中“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作者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运用听觉描写点明人物处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合花》第45段,满月、野火、照明灯,展现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我”对敌人和战争的憎恶之情。
《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烘托出水生嫂的朴实和纯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下得正紧“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可谓境界全出。如此写雪,既渲染了荒凉、凄冷、肃杀之气氛,又有力地展示了林冲的严酷处境。
(4)铺垫: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
示例:
《百合花》第45段环境描写突出“白夜”,彰显攻击战难打,为通讯员牺牲作伏笔。第47段描写中秋节情景,①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一九四六年中秋”;②中秋是团圆节,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写中秋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
(5)推动情节
示例:
《祝福》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三场雪,把整个故事隔成两个大段落。这三场雪不仅隔开了情节,同时还调节了节奏。这三场雪是一场猛过一场。配合整个故事的节奏:第一场雪是故事的开始,第二场雪是故事即行将进入高潮,第三场雪,其势虽猛,却已带了收势。
(6)深化主题:象征(或暗示)主题。
示例:
《祝福》中“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1.种类
(1)社区村落
示例:
《祝福》中鲁镇,《荷花淀》中荷花淀,《哦,香雪》中台儿庄,《党费》中“移民并村”,《小二黑结婚》中民主根据地刘家峧村,《阿Q正传》中江南农村未庄,《百年孤独》中虚构城镇马孔多等。
(2)单位
示例:
《复活》中法院、监狱,《大卫·科波菲尔》中货行。
(3)学校
示例: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校。
(4)家庭
《红楼梦》中贾府,《祝福》中鲁四老爷家,《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先生家,《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
2.特点
(1)风俗观念
示例:《祝福》
A.祭祀民俗
“祝福”,是旧时在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祭祀风俗。每年年底,富裕人家举行祝福,通过祭拜祖先和天神,来祈求来年的平安。
B.服饰民俗
文中两次描写到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一段对于祥林嫂服饰的描写,是为了表现祥林嫂“寡妇”的身份。因为“扎白头绳和穿月白背心”,是旧时绍兴一带所流行的吊丧期间的一种服饰习俗。
C.民间婚俗
《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的两次婚姻,这两次婚姻有着不同的的民间婚俗。
文中写道样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小十岁,这就暗示了样林嫂的第一次婚姻属于民间婚俗的“小女婿婚”,在绍兴地区也被作养媳妇。“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 文中的这段描写体现的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婚俗的习俗,叫“抢婚”也叫“抢亲”,祥林嫂便是通过这种民间婚俗,被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第二次不幸。
D.家族制度的民俗描写
文中描写祥林嫂被自己的婆婆抓回去嫁给贺老六的情节,体现的是家族制度中的“公婆的权威”。祥林嫂在丈夫死去之后,作为婆家的人,婆婆有权力为她再次安排婚姻,而她自己却无力反抗,最后只能默默承受。
E.民间信仰的民俗描写
在民间信仰中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会到阴间去,而生前所有的罪名,到了阴间也会受到阎罗王的处置。
(2)人际关系
示例:
《祝福》中人情的凉薄,《百合花》中纯真美好的人际关系,《边城》中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百年孤独》不是为了表现人际关系的孤独、或者人生迷茫的孤独。而是一个家族映射出的国家的孤独、拉丁美洲的孤独。
(3)建筑器物
示例:
《荷花淀》中苇席表现纯洁,《祝福》中对联和书房表现封建思想的无处不在,《红楼梦》中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一般,有长幼尊卑,有君臣父子,不可丝毫逾越等。
(4)地域场所
示例:
《边城》中远离现代喧嚣生活的边陲小城,展现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真诚以待、友善关爱,《哦,香雪》中被群山环绕的闭塞山村台儿沟,因一座小站而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安排在刚解放后新旧观念冲突的山西农村,《党费》中的村庄阴沉破败,是腥风血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大卫·科波菲尔》中货站环境描写是表现生存的艰辛,《百年孤独》中马孔多被遗忘于现代文明之外,《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被专制笼罩的城市,《复活》中黑暗、肮脏的监狱环境等。
(5)时代背景
《百合花》《荷花淀》的时代背景都是“抗战时期”,而小说却重点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秀丽,在对比中表现战争环境的残酷无情。
3.作用
(1)交代背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③渲染特定氛围。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复活》等。
(2)显示关系:①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③表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④揭示社会关系。如《哦,香雪》《百合花》《小二黑结婚》《复活》《老人与海》等。
(3)表现人物: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理;④揭示人物性格。示例如上。
(4)揭示主题:①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凸显主题。如《祝福》《复活》等。
(一)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描绘形、声、色、味。
示例:
《荷花淀》中“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作者调动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营造了一幅恬淡自然的乡村风景画。
写战斗打响之前,女人们为了躲避敌人,摇船窜进荷花淀的急迫情形,是通过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的∶“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不论生离死别,还是残酷的战斗,以及那些可能要出现的血和泪的场面,在孙犁的笔下都被轻轻地忽略过去,而是把重点放在表现人民参与抗战的热忱和获得胜利的喜悦上,这样就带给人真实、自然、亲切之美。
《边城》山上翠绿的竹篁、草丛中繁密的虫鸣、溪面薄薄的轻雾、天空柔和的月光,都加剧了这种古典美的诗意氛围,烘托出了一个和谐、清静、空灵的世界,这是与世无争的世界。
(二)观察角度: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写景有层次。
定点观察是选择一个立足点对四周景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描写,如《祝福》开头的描写。
移步换景是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对周围景物进行不同方位的描写。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双关等。
根据表达效果不同可以分为:
形象生动的描绘对象有:比喻、拟人、借代等。
有利于突出描写对象特点的有:夸张、反问、排比、反复、借代等。
增强语言美感的有:对偶、排比、借代。
赋予描写对象深刻含义的有:双关等。
示例:
《荷花淀》中“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恣意生长的荷花比作保卫一方水土的“哨兵”与“铜墙铁壁”,既暗示此处将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敌我双方的战争,又鲜明地表现了“白洋淀”伏击战的地域色彩。
《荷花淀》中“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使用了拟人手法,苇眉子的修饰语“柔滑修长”异常美丽,将其人格化,在女人怀里跳跃,仿佛无比开心欢快,再现了女人内心的美好、宁静。
《荷花淀》中“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运用设问,设置悬念,为后文做了有效铺垫,自问自答间,将白洋淀的苇子和席子之多描写得淋漓尽致,且苇子垛起来的比喻成苇子长城,无比美好壮观,也暗示出人民群众的勤劳和化物为宝的能力。
(四)表达技巧
1.从描写达到的抒情效果,可分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两种技巧。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等
示例:
《荷花淀》中如画的环境诗意美。
第一次景物描写,描绘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为人物提供背景,用清新的环境烘托水生嫂的勤劳淳朴、善良的形象。情景相生,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越写家乡环境的美好就是越体现对于入侵者的痛恨;
第二次几个女人探望丈夫未果的归途上,有点失望,这种辽阔而寂静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很快排遣忧伤,又高兴起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三次作者写荷叶像铁壁、荷花像哨兵暗示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和克敌制胜的信心。虽然作品反映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硝烟烈火、血污伤痕。我们看到的是明月清风、碧波荷花,一派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这样明朗、安静、美丽的家乡,我们必然要誓死保卫,容不得敌人的进犯。
《哦,香雪》中“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这段景观描写,已不仅仅是对故事发生背景的简单构拟,而是在描绘中寄寓着着作者深切的情感观照,即:作品对于山乡丰富人情的表达,显然是一种多维度的情感存在。既有基于现代文明立场对贫困的忧思,也有基于人性立场对于远离功利社会的自然生态的神往。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主要作用是是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示例:
《老人与海》中海洋是人类社会的象征,大马林鱼为人类人生目标的象征,鲨鱼为破坏性势力的象征;《荷花淀》中荷花淀象征着和平宁静的生活;《边城》中茶峒象征着单纯美好的桃源世界等。
2.从描写刻画形象特点的角度,可考虑“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和“对比、衬托”两种技巧。
(1)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主要作用是使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示例:
《祝福》中“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渲染了一种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寂寞的心情。
(2)对比、衬托:主要作用是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深化文章主题。
示例:
《荷花淀》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两处除了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烘托出水生嫂的朴实和纯洁。
《祝福》中文中的纷乱、飘零、冰冷的雪是对祥林嫂命运的正面的烘托,文中的盛大、热闹的祝福场景是对祥林嫂境况的反面的映衬,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又与祥林嫂的不幸和绝望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3.从描写详略角度可以分为“白描”与“工笔”。
(1)白描:简笔勾勒,突出特征。
示例: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中“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突出正房的小巧别致,借此表现贾赦注重享受。
(2)工笔: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使整个场景熠熠生辉。
示例: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中“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馀陈设,自不必细说。”属社会环境中“建筑器物”的细笔描写,不仅写出了贾府生活的富丽奢华,也刻画了林黛玉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性格心理。
备注:如果大处景物白描而细处景物工笔结合,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面”是指场景的整体,“点”是指场景中的个别情景,一般是指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部分。点面结合,即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突出重点)。
(一)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二)环境上,增添或烘托某种意境和气氛,奠定基调
(三)人物上,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等
(四)情节上,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主题上,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荷花淀》为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环境描写作用:
①表现夜景美:为人物提供优美背景,渲染恬静氛围,水生嫂就在这里生活劳动。
②提供小说人物的生活地点,表现生活美,家乡美,人情美。烘托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烘托人物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的情怀。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也为写荷花淀伏击战作铺垫。
“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环境描写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环境描写作用: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紧张的氛围,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伏击战协助丈夫杀敌做好铺垫。
以《党费》为例
环境描写:
八角坳离山有30多里路,再加上要拐弯抹角地走小路,下半夜才赶到。这庄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根据地里像这样大的庄子,每到夜间,田里的活儿干完了,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锣鼓喧天,山歌不断,闹得可热火。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作用: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革命社会环境艰苦,暗示斗争形势严峻。
这功夫,按我们干侦察员的习惯,我仔细地打量了这个红军战士的妻子、地下党员的家:这是一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子翅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墙角里三块石头支着一个黑糊糊的砂罐子,这就是她煮饭的锅,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作用:
通过文中侦察员“我”的眼睛,描述黄新家的环境,突出百姓生活的艰苦,党员展开斗争的恶劣形势。
诗化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不注重人物形象的饱满,而着力于在一种流淌的诗意中,传递出作者的某种意绪和感悟。
诗化小说具有散文和诗的某些特征,比如重视抒情,常可见直接抒情,或者间接抒情的语句、语段;重景物描写和意象(特殊物象)的运用;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主题上表面是美丽、详和,关系融洽,但深层往往弥漫着苦难和伤痛。
显现的美丽淡化了苦难的浓度,深潜的苦难增加了显现的美丽的厚度。对于苦难,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处理:沈从文主观美化,萧红采用儿童视角去叙述,废名利用禅宗思想去溶解,而汪曾祺则在对其讲述中表达出对人情和人性的重视。这类小说在苦难与和谐的碰撞交融之中,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感受。
(一)自然环境
1.概括方法
(1)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要勾画出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可以利用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概括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最后,关注描写手法,或隐喻,或象征,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判定其寓意。
2.环境特点
(1)美景:
宁静清幽、安适恬静、宁静祥和(突出静的特点)如《荷花淀》。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突出动的特点)如《哦,香雪》。
清新明丽、清新脱俗、绚丽多彩(突出丽的特点)如《百合花》《边城》。
宏伟壮丽、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突出壮的特点)如《老人与海》。
(2)哀景:
凄凉、萧瑟、寒冷、凄美(突出天气寒冷、心境悲凉)如《祝福》。
凋零、稀疏、单调、萧条(突出环境破败衰微)如《党费》。
凝重、沉郁、压抑、阴森(突出气氛沉重、心理压抑)如《复活》。
(二)社会环境
1.概括方法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专制时代”“解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如(见上文“地域场所”)
(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如(见上文“人际关系”)
(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析概括,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5)“景”: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见上文“情景交融”)
(6)“俗”:指从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见上文“风俗习惯”)
2.环境特点
(1)美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概括)如《小二黑结婚》。
和谐、和平、安定、光明(从社会层面概括)如《边城》。
自由、温馨、浪漫、充满生机和希望(从个体层面概括)如《荷花淀》。
(2)不美好:
贫穷、闭塞(从经济状况概括)如《哦,香雪》《百年孤独》《大卫·科波菲尔》。
愚昧、落后(从文明程度概括)如《百年孤独》《小二黑结婚》《阿Q正传》。
动荡、黑暗(从社会状况概括)如《党费》《复活》《装在套子里的人》。
冷漠、凄凉、看不到希望和出路(从人际关系角度概括)如《祝福》《变形记》。
文章内容转自“高中语文 飞课堂”公众号
【素材】南方周末发表2025献词:17年精华版,17个语段,68个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