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语文”诚挚征稿,如有优质原创课件,请微信联系晓文语文小助手:18082166770。一经采用,将付与微末润笔。
感谢大家对“沧海语文”的支持!如需获得可编辑付费课件,请扫码添加晓文语文小助手或管理员春风十里老师。
【语用】语言文字运用之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考情、赏析角度、例题演练)
课件共70页,查看全部内容请滑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瓷器之所以流传千年,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既来自卓越超群的器物之美,更源于凝结其中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世界。景德镇瓷器如同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体现着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传递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唯有把握好蕴藏其中深邃而博大的精神性、文化性,深思之、挖掘之、弘扬之,才能将这颗文化明珠擦得愈加光亮,进一步以文化之光润泽今人的精神家园。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100多年近现代陶瓷发展史,是一块为瓷而生的土地。景德镇的地域文化既有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柔美,又兼具赣北山区的粗犷与豪放,进而塑造出景德镇瓷器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制瓷资源和繁忙的昌江舟帆,为陶瓷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千年辉煌。
景德镇盛产瓷石,瓷石可以用来制釉,制釉工艺中有“灰釉”,使用它会让瓷器表面更加光亮、发青。再加上魏晋南北朝等各历史时期,北方定窑、磁州窑,南方龙泉窑、越窑的大量工匠来到景德镇,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推动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开拓创新。
公元10世纪,景德镇打破了“南青北白”(南方造青瓷、北方造白瓷)格局,创造性地将“南青”与“北白”相结合,烧制出了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其莹缜如玉的釉色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并出口远至埃及。
“天青色等烟雨,卵白釉等苏麻离青。”随着14世纪上半叶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商品贸易,来自波斯的青花钴料苏麻离青传入中国,与景德镇的卵白瓷相遇,由此点亮了一个全新而经典的瓷器品类——青花瓷。元青花的横空出世令人惊艳,大气丰富的器型,挥洒自如的笔意,繁而不乱的细腻构图,特别是幽蓝华美的青花发色和白中泛青的剔透釉面,更是堪称完美的结合。元青花烧制成功之后,迅速销往西亚、欧洲等地,景德镇出现了成为世界制瓷中心的雏形。
自古以来,陶瓷就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青花图案也蕴含着文化交流的印记。如最常见的缠枝纹,这种纹饰的产生、发展既和埃及的莎草纸、古希腊和罗马的茛苕纹、古印度的忍冬纹有渊源,也和陶器、青铜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有关联。景德镇的匠人们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完成了东西方文化在原料上、图案上、器型上的结合,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新的青花瓷品类,并随着郑和下西洋等外交活动,走向了世界各地。
除了陶瓷贸易的兴盛,景德镇制瓷技艺也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推广。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民窑开始兴盛,官搭民烧或者民窑直接生产的官样瓷器,推动青花瓷等制瓷工艺开始向国内外其他地区流传。如云南建水窑2020年进行了考古发掘,所出青花瓷判断为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通过云南地区和红河流域,青花瓷工艺在这一时期进一步传到了越南等地区。越南河内升龙府考古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和越南瓷器为中越陶瓷工艺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例证。另外,土耳其伊兹尼克也是著名的陶都,十五世纪时,该地的工匠们也曾模仿中国的青花瓷。
综上所述,景德镇陶瓷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陶瓷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翁彦俊《瓷越千年:景德镇陶瓷与东西文明互鉴》)
材料二: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是在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创新超越中得以展现的。
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每种文明都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文明形态,既有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也有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一个静止停滞的形态,而是不断更新演进的形态,内涵与外延都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发展。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只有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拓宽文明视野,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的文明创造,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明大格局大气象,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陈明琨《深刻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意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4世纪,景德镇的卵白瓷与波斯的青花钴料苏麻离青结合,点亮了青花瓷这种经典的瓷器品类。
B.云南建水窑考古发掘的青花瓷来自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是中越陶瓷工艺和文化交流的见证。
C.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景德镇瓷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拓宽文明视野、借鉴优秀文明成果,为发展人类文明注入生机与活力。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德镇瓷器流传千年风靡世界,只因为凝结其中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丰盈的精神世界。
B.没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制瓷资源和繁忙的昌江舟帆这些条件,难以成就千年瓷都的辉煌。
C.世界上每种文明都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因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会有多样性。
D.各国自我封闭会让人类文明丧失活力,只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互学,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改编自《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片段搬上了春晚舞台,法国导演改变原尾声唱法,使其更符合春晚的联欢氛围。
B.川端康成的小说《竹叶舟》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此小说的核心意象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竹叶舟”的故事。
C.东方人的经典饮品茶与西方人的经典饮品咖啡,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如今又诞生了抹茶拿铁这样的融合产品。
D.李子柒在作品《紫气东来》中使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隐花”技法,为奶奶亲手制作了一个漆器衣柜。
4. 请指出材料一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5. 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有何内在关联?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母亲和她的第一个连手(节选) 马金莲
如果我以自己比较清晰的童年记忆为起点,来细数我母亲在羊圈门所结交的好朋友们,第一个应该是马东的女人。那时候的羊圈门人还不知道闺蜜这个说法,我们有着更土气更实用的称呼,叫连手。
男人和男人很容易成为连手。而那时候村庄里的女人总是被生计捆绑在比较狭窄的日常范围里。
我记得有一天阳光暖烘烘的,一阵清脆的鞋底响传进耳朵。我慢慢抬起头,看到了一对红色平绒干板鞋,再往上,一个中等略宽的身躯,一张国字脸。我认得她,马东的女人。姑舅嫂子!我喊。
马东女人身边站着我妈,她们只草草扫我一眼,注意力就转移了。在议论下院的一棵梨树。我听明白了,几年前我爷爷从集市上拿回来的三棵梨树苗,一棵被马东哥哥拿走,如今果子尤其多。
就没给你几个尝一下?我妈问。
我皮嘴没洗干净!马东女人干脆利落地回答。
我慢慢转过去,望马东女人的嘴。我大概能领会她此刻的心情。她在诉苦,更在鄙夷,在表达长期积压的委屈,也在发泄她的愤怒,更在表露一种内心的孤单,也在寻求可能的同盟。她抛出的是心底不轻易外露的秘密,一旦抛出来,预示着她的真诚,还有恳切,她要用这些换取一种东西,那就是友情。
马东女人吐露了她的秘密。
当然,秘密吐露之前我妈肯定做出过暗示、诱导和试探。
马东弟兄不合,这是羊圈门人尽皆知的秘密。老大家院子里的梨儿,就算烂掉,就算填沟,也不会轮到马东女人。我母亲的故意一问,有着激将的意味。马东女人的回答,看似自我贬低,其实爆发了她的愤慨。
马东女人抬手搬住一棵树杈,慢慢往下拽,她用的劲不小,我真担心会咔嚓一声掰断。我母亲无动于衷,她没有我这样的担心。就算真断了,她看样子也能坦然接受,因为不是别人掰断的,是她刚结交上的连手。
她们进了屋,厨房那座沉默的房子顿时就活过来了。我看到案板上已经晾着几张泛着金黄色泽的饼,我妈坐在灶前烧火,马东女人腰里系着我家的围裙,正弯腰往锅里刷油。
多放点油,不要给我省!我妈笑着提醒她。我的心颤抖了一下。她疯了吗?好在我看见马东女人没有听这疯女人的胡话。她稳稳抓着油瓶,右手里的油抹布在锅底里擦了一圈,麻利地放回油瓶,没有再蘸一抹布油。就这已经很奢侈了。你看案板上那五张饼,那亮灿灿黄葱葱的颜色,分明是清油和火候共同配合的结果。香味就是它们发出来的。
妈,我试着喊。提醒她,有个孩子在这里,正被美食诱惑得要吞掉自己的舌头。没人理睬我。我妈似乎被一种亢奋的东西给控制着,她从来没有这样高兴。她兴奋得脸蛋泛出粉色,鼻子尖都红了。她正和马东女人说话。她拉一下风闸,火光映亮了她的脸。好像她体内原本有什么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她整个人也被点亮了。她忽然起身扯下半片饼,毫无征兆地递给我,说快吃,看你姑舅嫂子做的莜荞面摊馍馍好吃吗。
饼子终于烙完了,我看见我家的半瓶油见底了。马东女人的一顿饼子,生生烙掉了我家一周的用油量。那我再倒一瓶儿去!我妈麻利地接过玻璃罐头瓶,拧身往后院跑去。她的口气是那么豪爽,好像我们家的油存储量很大,就应该被这样大方地挥霍。我追撵上去叫着拉住她。我妈瞪着我,不就是半瓶油么,你叫人家听着笑话!我不是不能接受这个女人浪费我家的油,我是不能接受我妈忽然表现出来的大方。
接下来两个女人打了荷包蛋。整个过程我坐在门槛上看着。马东女人不建议打那么多。她甚至不建议做荷包蛋。我妈撅着屁股从案板底下的一个树皮壳子里掏出一堆鸡蛋,说都打上,你就是亲戚,头一回上门的贵客!
鸡蛋摆在案板上,一共二十三个,白灿灿的一堆。我妈在锅里烧了开水,马东女人掀开半边锅盖,我妈将火撤了,看着马东女人忙碌。我也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想想真离奇,有一天这个女人会跑到我家的锅台上做起饭来。事实就在眼前上演。在这以前,这个马东女人对于我来说是遥远的,跟村庄里大多数妇女一样,她们忙碌着自家的日子,具体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一点都不清楚。她让我们第一次高度关注到,是她家和马东大哥的矛盾白热化,大闹那一场,她一个劲儿地抹着眼泪。
一个就知道哭鼻子的女人,现在忽然和我母亲亲近了起来,无论如何,事情来得有点突然。她在打鸡蛋。鸡蛋抓在手里,飞快地在锅边上磕一下,然后两个手一分,蛋液就滑进锅里,蛋皮她头一低丢进了灶火眼。我妈嘎地一声大笑起来,说你姑舅嫂子你晓得吗,有些女人连个荷包蛋也不会打,水滚了还不撤火,鸡蛋都给冲化了,做出来半锅鸡蛋汤,连一个囫囵蛋也见不着,看你信吗?马东女人已经打完了,也嘎地笑出声来,调门忽然提高,说信哩么姑舅阿姨,咋能不信哩!我家老大的女人……
我妈开始烧火,火哗啦啦笑,她也笑,好像她这辈子从来没有这样欢快过。我感觉我妈像个刚下完蛋的母鸡,她兴奋,欢快,轻薄,要飞起来一样。这是一个让我感觉陌生的母亲。是什么让她这样高兴,高兴到失掉了惯有的稳重和分寸?
明儿闲了再来啊,你姑舅嫂子!
黑沉沉的前路上回应过来一句:闲了就来了,姑舅阿姨!
一段伟大的友情就此拉开了序幕。从这以后,我妈和马东女人成了最好的连手。
(有删改)
[注]马金莲,宁夏女作家,她聚焦宁夏固原的乡土社会创作了大量的小说。马金莲的中篇小说《母亲和她的第一个连手》,讲述了两个女人在乡里日常生活中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节选自该小说的第一章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询问马东女人是否尝过马东的哥哥家种出的梨子,是为了故意激怒她,进而看她的笑话。
B.母亲结交到人生第一位连手后,表现得非常欢快、兴奋,这说明村里女人建立友情比较不易。
C.马东女人做饭大手大脚,浪费了很多油和鸡蛋,一贯节俭的母亲却很大方,实则虚荣心作祟。
D.马东一家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难以调和,这反映了乡土社会的复杂性和乡村农民的劣根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以“我”的回忆引出母亲和连手的故事,既直接点题,又激发读者探寻母亲和她的连手建立友情的来龙去脉。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儿童视角,“我”见证了母亲结交连手,这有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也使故事的叙述富有感染力。
C.小说聚焦羊圈门这一普通村庄的日常生活,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讲述了两个女人成为最好连手的过程。
D.划线句运用了多个动词,细腻生动地写出了马东女人打鸡蛋的娴熟,为后文写两人笑着议论有的人不会打鸡蛋做铺垫。
8.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母亲和马东女人成为连手的原因。(4分)
9. 有评论者指出,马金莲的小说创作擅长“于平常处开掘出一个独特的女性空间”,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曰:“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饰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实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①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竹帛犹存,樵苏必禁,爰从八命之秩,更进三台之位。可赠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九·张九龄》,有删改)
材料二:
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久之,封始兴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开元后,天下称曰曲江公而不名云。建中元年,德宗贤其风烈,复赠司徒。
赞曰:人之立事,无不锐始而工于初,至其半则稍怠,卒而漫澶不振也。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及太平久,左右大臣皆帝自识擢,狎而易之,志满意骄,而张九龄争愈切言益不听夫志满则忽其所谋意骄则乐软熟、憎鲠切,较力虽多,课所效不及姚、宋远矣。终之胡雏乱华,身播边陬,非曰天运,亦人事有致而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张九龄》,有删改)
材料三:
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闲也。呜呼!伟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寅亮:小心恭敬。
10. 材料二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张九龄争A愈切B言益C不听D夫志满E则忽F其所谋G意骄H则乐软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戮,文中是杀戮,与《鸿门宴》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的“戮”意思不同。
B.贤,以……为贤,与《礼记·礼运》中“故人不独亲其亲”的第一个“亲”用法相同。
C.其,代词,指前文的“立事”,与《马说》中“其真无马邪”中的“其”用法相同。
D.矜,是夸耀的意思,与《陈情表》中的“愿陛下矜愍愚诚”的“矜”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长节百官给皇帝祝寿,大多数官员都献上珍品,只有张九龄进献五卷《金镜录》,论兴废的道理,受到玄宗赏识。
B.玄宗后来在蜀地有感于张九龄的忠诚,赞赏他的高尚风范,派人去韶州祭奠他,抚恤其家人,又一次追赠他为司徒。
C.张九龄虽多次诤谏,但效果不及与姚元崇、宋璟,这不是张九龄的失职,而是君王对待臣子的不同的态度所致。
D.王夫之认为张九龄不像汉宋两朝的那些大臣,他们将国计民生置之度外,只围绕着礼品、信札等小事与人争斗。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
(2)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
14. 王夫之称赞张九龄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张九龄的为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石泉① 李绅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②清。
[注]①石泉:无锡的惠山泉,即“天下第二泉”。②醒泉:有说法认为是“醴泉”之误。醴泉:甘甜的泉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对石泉进行了细致精微的描绘,泉里沙明水净,只有泉流暗出时汩汩的水声。
B.颈联写泉中似是添加了桂花秋露凝成的灵液,用它烹煮香茶的嫩芽,茶汤莹澈如玉。
C.尾联诗人断定泉水是从神仙洞府流入佛寺,仙人们的浴池如今化为这甘甜的泉水。
D.全诗紧扣石泉,生动地写出了泉水的特色和美好,尽显诗人对惠山泉的喜爱之情。
16. 本诗是如何描写惠山泉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最近流行网红流水桌,大家围坐桌边,水流将一盘盘菜肴移动到客人面前,这场景颇似《兰亭集序》中的两句:“ , 。”
(2)图书馆墙壁上挂着一幅画,画中那万木萧条,江水悠悠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两句诗:“ , 。”
(3)在传统古诗词中,“梦”经常被诗人用来传情达意,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寒冷是一点点到来的,雨则是猛然间降临。②我们山里的雨来得快,是因为总有一朵孤零零的云对着一小块空地下雨的原因。③其他的云,则像是高兴了才下雨,④不高兴了也不下。更有时候,天上没云,雨也在下。寒冷的到来与云有关。当一朵云飘过来的时候,挡住某片大地上的阳光,于是那一带就给阴着了,凉飕飕地窜着冷气。( 甲 )。时间到了,太阳西斜,把对面大山的阴影推到近旁,一寸一寸地罩过来,于是气温就迅速降下来。
我在山坡上拖着长长的步子慢吞吞地走,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开始寻找睡觉的地方,除了要看地面平坦干燥外,( 乙 ),看看离这里最近的一片云在哪里。再测一下风向,估计半小时之内这块云不会遮过来,才放心躺下。那样的睡眠,是不会有梦的,只是睡,什么也不想地进入深深的感觉之中。有时睡着睡着,心有所动,突然睁开眼睛,看到上方天空的浓烈蓝色中,均匀地分布着一小片一小片鱼鳞般整整齐齐的白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像是用滚筒印染的方法印上去似的。
我知道这是风的作品。我想象着风,如何在自己不可触及、不可想象的高处,宽广地呼啸着,带着巨大的狂喜,一泻千里。一路上,遭遇这场风的云们,来不及“啊”地惊叫一声就被打散,来不及追随那风再多奔腾一程,就被抛弃。最后,这些破碎的云们被风的尾势平稳悠长地抚过……我所看到的这些云,是正在喘息的云,是仍处在激动之中的云。那样的云啊,一朵一朵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中,说:“已经结束了!”——在自己刚刚睡过去的那一小会儿的时间里,世界刚发生过奇迹。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根据材料内容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 下列句子中的“只是”与文中加点的“只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
B.天下本自无事,只是愚人扰之,始为烦耳。
C.杨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说得出来,对着龙香只是啼哭。
D.她吃苦耐劳,能独挡一面,只是算术不高明,她的汇报不见得十分精确。
21. 文中第二、三段使用了两个破折号,请分析两处破折号的用法有何不同。(4分)
2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力很强,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行万里路”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假期里学生们多结伴旅游,乘高铁坐飞机,拍照打卡,认为这就是“行万里路”。其实对“行万里路”我们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