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活动标准解读她为什么不哭了

文摘   2024-09-05 17:16   山东  
刚开学的小二班,有几个不足龄的孩子在里面,这个班的孩子是我当前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个小女孩,即使在老师的怀里,也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其他几个小朋友也是欲哭无泪的模样。我建议老师可以领着这个哭的小女孩到活动室外转转,把哭的与不哭的暂时分开一下。

到户外活动时间了,老师们带着小二班的孩子们出去活动了,过了一会儿,竟然听不到小女孩的哭声了。

她为什么不哭了?

她在哪里?

我找了一下,她并未和同班级的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滑梯,而是自己跑到了搭建区,和大班的姐姐一起玩起了搭建,还在愉快地交流着。

我问一位和小二班老师临时搭班的老师:“那个刚才哭的小女孩呢?”她找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于是我指给她看,她仍然分辨不出。我告诉她:“你看北边的那个搭建区,两个小女孩穿着一样花的裤子,再仔细看看模样,是不是长得很相似?”明确了方向,抓住了特征,这位老师很快就看到了那个小女孩。

(入园第四天下午拍到的自主入园的姐妹俩,妹妹竟然还走在了前面。)

我和这位老师分析,这个小女孩,刚才在活动室哭闹,老师抱着、哄着都解决不了哭闹,为什么现在不用老师抱着、哄着,也不哭闹了呢?

我们分析,这个小女孩刚来幼儿园,不熟悉老师,不熟悉同伴,对环境也不熟悉,一定是缺乏安全感,对老师也没有建立信任感,内心恐惧,所以才用哭闹来纾解不安的情绪。而找到她的姐姐,安全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所以不哭闹了,还跟着姐姐一起玩了起来。

看来,小孩子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小朋友,真的非常重要。

那怎么做到这“三熟悉”呢?

以我多年的经验和认识,我感觉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三不能一要”:不能吓唬孩子,不能粗暴武断,更不能一送了之,要适当的陪伴孩子熟悉环境、老师和同伴,并与之尽快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师幼关系。扶上马送一程,是很多家长需要学习的。

我曾多次告诉孩子家长,特别是孩子的妈妈、奶奶、姥姥:“你们二十多岁结婚时,有两个送的小姑娘陪着,还有两个接的小姑娘陪着,你还有些紧张不适应呢,更何况两三岁孩子初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面对一群不熟悉的人呢?多些换位思考,多些共情,对孩子多些理解与体谅,就能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另外,送孩子入园前,家长要先于孩子熟悉老师和环境,夸老师,夸环境,才有利于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这个环境,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和老师建立信任感,确立安全感,从而摆脱入园焦虑。

作为老师,对初入园的孩子,要无条件地接纳,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用心用爱,用情用力,和孩子实现水乳交融。如搂搂抱抱,抓抓孩子的小手,疼爱地注视他,说说话,激发好奇心,一起做游戏等,孩子接纳了老师,建立了安全感,从心里喜欢上了老师,教育,就开始了,问题,也会越来越少了。

老师们,以游戏活动观察解读标准参照并对照一下,从观察到这个哭闹的小姑娘到她不哭了,去自主游戏了,以及我和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有没有观察与实录?有没有支持与跟进?有没有分析与解读?有没有反思与改进呢?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发给大家看,是不是案例呈现呢?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必囿于使用什么工具,凭自己的内心,凭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如果能顺利解决问题,不也挺好吗?

掌握教育的手段是艺术,能把问题化繁为简,是智慧。

(孩子送给我一块木板当作了电话,我们正在玩打电话的游戏)

春华秋实之平常人
记录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留痕,给他人启迪或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