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兴国寺塔

文摘   2024-09-13 18:06   山东  

高唐梁村,有塔曰兴国寺塔,是源于该塔建于兴国寺中,又因建于梁村镇梁村,又称梁村塔。

相传兴国寺乃唐朝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选址并组织在此兴建,建寺在前,建塔在后,塔因寺而名。相传为唐寺宋塔。

兴国寺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空心砖塔,形制与开封市宋代铁塔相似,平面呈八角形,现塔身共十一层,高三十六点五米,塔身高宽自下而上逐层缩减,二层设平座,承托平座及各层塔檐的砖铺作均为仿木构五铺作偷心造。塔刹由青砖砌成,为桃状刹尖。全塔呈八面棱柱形,俏瘦挺拔,气势非凡。

初闻梁村塔,是我很小的时候,从村庄北田野里北望,竟能看见那高高的塔。那时周围并无太高的建筑物,只有一个村庄在中间隔着。听老人说,塔多高,下面的地井就有多深,地井是保护塔身的,能让塔身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从而让塔坚固而长久。还听说地井里有很大很大的蛤蟆,叫声在晚上能传出很远很远。小时候的我,对梁村塔充满了好奇与神秘感。

第一次郑重地去看梁村塔,是一九八四在梁村中学读书的时候,因要写一篇说明文,于是和同学希国相约在午饭后顶着炎炎烈日到梁村塔实地观察。

那时已没有了寺,其实当时也不曾知道有过兴国寺,更不知道塔在寺中并因寺而叫兴国寺塔,只知道叫梁村塔,只看见这座古塔孤零零矗立在那儿,陪伴它的只有那棵并不茂盛的老槐树——听说老槐树树干中空有鸟衔来干草曾被人引燃过,以为古树会死掉,没想到它却如凤凰涅槃一般再发新枝。有文字记录云:1971年夏,遭火焚;次春,余干突发新枝;1998年奇繁幼槐,壮茂茁发。

记得塔的南边好像是一个湾,但当时并没有水,当年的我还忧虑如果长期积水,会不会对古塔地基造成损害。那时感觉对古塔的保护意识很差,古塔很可怜。

我俩围着古塔不知道转了几圈,印象最深的是一块聊城地区革委会一九七八年七月立的石碑,标明为宋塔,是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得当时好像是从这块石碑的背面看到梁村塔的一些情况介绍的,现在却看不到文字了,但依然清清楚楚记得说塔有13层,高37.5米,占地面积33平方米。(从现在网络上也查有这个数字)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确立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将观察到的记录到一张纸上,后来写成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宣传,也是小小自豪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次开始我对写作充满了热情与喜欢,也不知道是不是梁村塔赋予了我灵感并让我爱上了写作。

一九八九年我参加工作后,曾有几次到梁村塔南邻镇中心小学交流学习,但均无至梁村塔近前细致观察瞻仰,也有人劝我说就是近前去看也没有什么,心内怅然。

一九九九年高唐县政府立项对兴国寺塔进行修缮,并定做佛像二十五尊安放于各层券洞(券洞并不是将墙挖通而是半封闭的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之中。二零零六年兴国寺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三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兴国寺塔维修记

2000年重修兴国寺塔记

二零一七年二月,我到梁村镇中心幼儿园工作后,曾多次去观瞻兴国寺塔,并做了“取唐槐之灵气得宋塔之神韵育梁村众幼童”宣传条幅。

其实,每天在幼儿园,我都能望见兴国寺塔,直线距离,大约三四百米吧?“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虽没有登过飞来峰,更没上千寻塔,但天天望见兴国寺塔,知兴国有我,更需从修身齐家做起,从精神上德行上提升自己。

兴国寺塔,已逾千年,虽经风霜雪雨,巍然屹立,叹古人智慧与手艺,今人弗如,是何因也?技也,道也,心也?天见之,人知否?

据清光绪《高唐州志》卷四、卷八载:明成化十四年碑记略云,兴国寺距高唐郡治三十里,毁于元末,此碑仅存碑额及残碑上半部,现镶护于塔东。又载:正统九年(一四四四)重建,有浮屠十三级,说明兴国寺塔原为十三层。后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六月十日地震,塔顶上四级被震毁,至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重修,但此次修缮并未将塔顶恢复至十三层,仅修复至十一层。

明成化十四年碑(已残缺)

(兴国寺重修碑记:……省略内容后附。大清咸丰贰年岁次壬子季秋上浣谷旦)

瞻兴国寺塔,思一生,当精修自身,不畏风吹日晒,不惧风霜雪雨,昂然立于天地之间,养一腔浩然气,享千里快哉风。

(未能看出题目和落款的一块残碑,不知是不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兴国寺碑记)

唐槐介绍(古槐位于原兴国寺之大雄宝殿前,系寺僧所植。槐约十数围,高六丈许,枝干苍虬,枝叶畅茂,福荫二亩余。中已空,内生瘿,俗谓之槐胆,旧云,槐非千年不生胆。此槐传发奇闻甚多。考之寺及塔,当系唐代旧物也。千年古木,历经沧桑,塔槐相映,蔚为壮观,唐槐古塔为高唐一胜景也。   惜公元一九七一年夏,遭火焚。次春,余干突发新枝。公元一九九八年奇繁幼槐,壮茂茁发。其天地灵气之谓也。    公元二000年七月二十八日

附一:兴国寺重修碑记
夙闻州志而知梁村旧有兴国寺,但相隔数十里未获观光。咸丰壬子岁设帐韩庄,始得遨游其地,遥瞻浮图,巍然高耸,说着以为文峰。及入门则规模宏敞,庙貌巍(然),神像尊严,洵城北一巨观也!
是寺之修亦不知其创自何时,考明成化十四年碑记略云“梁村寺距高唐城三十里,毁(于)元末正统九年,大觉寺僧正行慇率善士冯志公、马文理议请僧行深为化主,上肯其奏,勅名兴国。行深弟子正省O其殿宇,宏其山门,里修宝塔,僧房厨舍,靡不焕然一新”。迨我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塔𡉏四级,至乾隆四十五年,吕英李翀等重修殿宇,志欲增修宝塔未逮。道光九年,某某等增修东殿三间,道光十年,某某等增修宝塔三级,俱已勒石。
上下数千年间,踵事而增者不一而足,今又有年,花月频更,风霜O度,庙虽犹是,不无缺坏。使不董役踌躇,任其檐飞玲落,恐异日兴(修)更繁难於今日。首事公等慨然有志,商榷好善诸君,缺者补之,坏者修之,并建韦陀阁以壮观瞻。时在初夏,鸠工庀(pi)材,好善绅民,首先捐资以充工匠之费,亦皆OO乐输相O以有成焉,落成之,日日丹艧生色,金碧增辉,较昔尤壮丽。
所谓人之欲善,谁不如我者,从可见矣!是岁久O议立石,祈予为文,予辞不获,己因述命名之由来与重修之姓氏并誌之。以广君子与人为善之心,一以为将来之为善者劝焉,是为序。
辛亥科正贡生王民皞撰之
州庠生曹维洛书丹
大清咸丰贰年岁次壬子季秋上浣谷旦
僧人海萍  海崑  海兰   海智
链接2:瞻大觉寺
链接2:参悟不生不灭
链接3:持与不争

春华秋实之平常人
记录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留痕,给他人启迪或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