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亩三“份”田》后记

文摘   2024-11-05 22:13   山东  
年过半百又五,回看前半生,写了我的一亩三“份”田》。蒙编辑错爱,在2024年10月份《山东教育 幼教园地》发表,但编辑将题目改成了《我的一亩三分田》。

“份“与“分“,一字之差,意思有些不同。问了一位文友,文友说感觉一亩三分田虽有数量词限制范围,但是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三份,有一种隔断开的感觉。

文友的想法与编辑的想法可能是一样的。但我也想说说我的本意。

“一亩三分地”的出处与‌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在‌先农坛耕种的耤田有关‌。先农坛位于‌北京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内设观耕台,作为春季皇帝检阅大臣们农耕的地方。皇帝每年在仲春亥日都会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一亩三分地”的象征意义在于其象征皇帝亲耕的示范性耕耘。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耤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

“一亩三分地”后来被引申为个人的势力范围或小地盘。这句话常在宣示自己对某物或某事的主权时使用。

我是借用的皇帝一亩三分地及老话传说,改为的一亩三“份”田,意为比皇帝的地还少三分——不是怕累着,也不是怕被人说想超过皇帝,是因为我现在真的连一亩地都不够,是号称一亩,还将这号称的一亩地分成了三份田,为业田、心田和园田三块。它不是一亩花田,种的东西也不是一种一样的,而是多种多样的——都是我喜欢的,且还是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益处的。

我的业田,是职业之田,种的是工作,需要的是精益求精;而心田,是精神之田,包含工作与生活,有教海拾贝,也有闲情逸致和人生酸甜苦辣咸多味之思,需要的是责任与爱;园田,更是灵魂之田,种的是生活和灵魂,是天地人的合一,需要的是境界的三重。如此,工作、生活、灵魂各得其所,均得安放之处。

我以为,人生不应只是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且工作应是为生活服务让生活更美好的。若活着只是为了谋生而工作,那生命一定是缺少点什么的。真正的工作应是为了自己或为更多人更好地活着,这才有了意义。像那些一生致力科研强国的栋梁之才就是为更多人更好活着而孜孜以求地工作,他们虽然牺牲了生活的乐趣,但为了更多人生活的更安全更美好,虽九死其犹未悔,心里也是快乐的——他们把心田和灵魂之田都融进了职业、事业之田中了,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一亩三“份”田,也不是等分的三块田,在不同的时期,也是有所侧重,有所调整的。也许某一天,我的三份田,会调整为两份田,或一份田。但不论怎么调整,我都会努力将我的田种好,不负天,不负地,不负来人间一趟的自己。

链接:我的一亩三份田(附发表稿图片)

春华秋实之平常人
记录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留痕,给他人启迪或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