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彤1, 徐晓兰2
单位 | 1.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2.南方医院血液内科实验室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是艾滋病相关淋巴瘤中B细胞恶性突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
1.患者病史
患者,男,因确诊HIV,反复发热2周余,发现下颌肿块,肿块逐渐增大,并逐渐出现额颞部肿块为临床表现。
2.入院查体
入院查体:体温:39.8℃, 脉搏:143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120/58mmHg。贫血面容,表情自如,被动体位,神志清楚。双下肢有皮下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右眼部肿胀,右眼结膜充血,眼球运动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无胸膜摩擦音。颈部无抵抗,双下肢肌力1级。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报告:白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重度贫血,血小板明显降低。见图1。
图1 血常规
生化报告: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血糖减低,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升高。见图2。
图2 生化报告
免疫报告:HI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见图3。
图3 免疫报告
4.骨髓穿刺检查
外周血形态学结果:白细胞数明显增多,淋巴瘤细胞占98.00%,细胞形态同骨髓象。见图4。
图4 外周血涂片,瑞姬氏染色,(×1000视野)
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受抑,淋巴瘤细胞占98.00%,此类淋巴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胞浆深蓝色,富含空泡,核大浆中等,可见双核及核分叶、核扭曲,细胞核染色质粗颗粒,可见聚集,核仁1~2个,核仁薄膜厚,部分胞核可见空泡变性;退化细胞易见。见图5、6、7。
图5 骨髓细胞涂片,瑞姬氏染色(×1000视野)
图6 骨髓细胞涂片,瑞姬氏染色(×1000视野)
图7骨髓细胞涂片,瑞姬氏染色(×1000视野)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目标细胞POX染色阴性。见图8。PAS染色阳性率4.00%;积分值4分;细颗粒状,可见部分细胞粗颗粒阳性。见图9。
图8 骨髓涂片,POX染色(×1000视野)
图9 骨髓涂片,PAS染色(×1000视野)
5.病理结果
结合外院提供免疫租化、基因检查结果,符合伯基特淋巴瘤。见图10。
图10 病理结果
该患者为一例HIV阳性患者,HIV确诊实验阳性后,因发热、下颌和颞部肿块入我院就诊。通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图1)白细胞明显增多,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低及血细胞DIFF散点图异常细胞群提示血液病的可能。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考虑可能为肿瘤进展。
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查可见大量的原始血细胞(见图4),初步判断为淋巴瘤细胞。患者骨髓(见图5-7)可见一类淋巴瘤细胞,该细胞大小不一并易见成堆分布 ;胞核较大,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1个至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显核仁 ;胞浆丰富并含有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的脂质空泡呈穿凿样,细胞核上也可见空泡。
由于诊断具体淋巴瘤细胞类型,除典型的细胞形态外还需要结合流氏及基因检查,骨髓报告诊断意见为“淋巴瘤细胞占98%”,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阴性(见图8)及PAS细颗粒状阳性(见图9)均支持淋巴瘤诊断[2]。
患者病理活检(见图10)可见中等大小而一致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有典型“星空现象”,免疫组化(240959-1):
CD3(T细胞+)、CD5(-)、CD20(弥漫+)、CD79a(弥漫+)、Bcl-2(-)、Bcl-6(+,约80%)、CD10(弥漫+)、MUM-1(+,约20%)、CD56(-)、Kappa(-)、Lambda(-)、CD38(+)、CD138(-)、Ki-67(+,约100%);原位杂交:EBERs(+)。特殊染色:AAS(-)、PAS(-)、GMS(-)。基因检查结果:Bcl2(-)、Bcl6(-)、MYC:IGH(+)。
该病例中外周血及骨髓中的淋巴瘤细胞具有BL细胞的典型特征,结合病理、流式免疫及基因,综合MICM分析,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AnnArbor分期IVB期,IPI评分4分,高危组。
患者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伯基特淋巴瘤肿瘤迅速进展,累计全身各处且合并结核肺部感染,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低,重度贫血,患者病情重,回访预后不佳。
伯基特淋巴瘤源于B细胞分化,属于高度侵袭性NHL。伯基特淋巴瘤约占NHL的3%~5%。分为地方流行性、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 三个变异型。免疫缺陷相关型多发生于艾滋病患者,常累及淋巴结和骨髓。伯基特淋巴瘤是细胞倍增周期最短的肿瘤,生长迅速。伯基特淋巴瘤结外受侵常见,头颈、腹部、骨髓等是其最常受累及的部位[3]。
HIV合并BL的发病机制主要为HIV-1对MYC基因表达的抑制解除和MYC基因、IGH基因组的易位及TP53、MYC基因的点突变。免疫表型常表现为sIgM(+)、单 一 轻 链(+)、CD19(+)、CD20(+)、CD22(+)、c-Myc(+)、CD10(+)、Bcl6(+)、Bcl2(-或 弱+)、CD5(-)、CD23(-)、MUM-1(-)和TdT(-),增 殖 指 数 非 常 高,Ki-67近100%。即使形态学、免疫表型都是典型的伯基特淋巴瘤,也要进行FISH MYC检测。
BL淋巴瘤鉴别诊断包括:
(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DLBCL通常呈多形性浸润,无明显星空现象,不表现为BL的铺砖样改变,大多数DLBCL不表现CD10和CD43共表达,BCL2不表达。
(2)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BL由较小的淋巴样细胞组成,PBL不表达B细胞标记物(CD19、CD20、PAX5),表达浆细胞标记物(MUM1、CD38、CD138)和CD56[4]。
BL淋巴瘤治疗以化疗为主,但CHOP方案疗效不理想,高剂量强化治疗及联合利妥昔单抗可提高疗效。
HIV合并BL患者一般预后不良,故HIV相关淋巴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HIV患者至关重要。虽然本病最终确诊需依赖免疫分型及病理,但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分析可以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和方向。检验工作人员在掌握形态学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血液疾病的诊断标准及相关临床知识。遇到疑难少见病理,积极与临床沟通,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专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M].2017.
[2]Atlas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Neoplastic Hematopathology[M].Fourth Edition,2022.
[3] Hematopathology[M].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3,30(3):135-158.DOI:10.13455/j.cnki.cjcor.113494-20230316-0052. [5] 具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