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大寒之后,便是立春,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呈现出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吟(宋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亦是公认的进补好时节。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转轨”。养生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多吃。
1、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注意御寒保暖
由于天气寒冷,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而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3、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4、多吃苦味助心阳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大寒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5、进补到尾声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平气法”划分节气,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始乳:或许是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家里的母鸡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冰天雪地的时节,鹰隼之类的掠食者也常常忍饥挨饿,一旦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中央,厚而实。而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
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说明大寒的气温极低:此时,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冻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结实。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1、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2、尾牙祭
大寒节气靠近农历年终岁尾,做尾牙也是一个重要的辞旧迎新习俗。做“牙”,是指每月农历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供桌上摆放各种供品,让土地公“打牙祭”。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3、数九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这种描红帖共九字,每字九笔;从头九第一天开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