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会议主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玲出席论坛并讲话,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等出席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设有主旨报告、校长星空、主题发言、中国好课堂、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DPD特别分论坛(DPD分别指Doctor、Principal and Director)、专题分论坛、微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基础教育领域重点热点难点话题,全面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等共4000余人现场参会,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我省几十位教育工作者上台发言,展现福建教育风采。
全国学术年会展示福建实践
12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各分论坛如约而至,我省37位教育工作者应邀在各分论坛上作交流,展示福建教育实践成果。
12月1日上午,在“学习·转化·创新——‘领航计划’助力新时代卓越教师成长”专题分论坛4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受邀作题为《“领航计划”在福建》的主题报告,他从“理想领航,坚守初心使命”、“政策领航,强化顶层设计”、“谋划领航,促进能力提升”、“评价领航,培育成长沃土”、“改革领航,激发队伍活力”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围绕打造有理想、懂政策、强能力、善治理、敢创新的“教头”(教育局长、校长)、“龙头”(教研院所、进修学校)、“领头”(名师优师)——“三头”谋划培训项目,“三头”积极参与“领航计划”,将所学所思带到实际工作,同频共振,合力共为。同时,我省注重打造教育基地,通过强化课程教育来树立特色品牌;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实施师德提纲、培养提质、培训提能、机制提活、结构提优、待遇提升、荣誉提振的“七提行动”,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实施了高素质教师培育计划,采用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培养模式,实施县级教师进修校达标创建工程。此外,我省还完善了评价标准,构建了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健全了分教师类评价机制,并创新了评价方式。为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我省创新编制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待遇保障,并健全表彰制度。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我省基础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报告中,吴伟平副厅长特别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办好教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他通过具体的、实在性的成果和前瞻性的思考,为大家描绘了一幅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图景。
福州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颖作题为《国家级专业智库:驱动教师专业迭代成长的强引擎--“领航计划”福州样本的探索、实践与创新》的主题报告;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副书记、副校长高玉作题为《教学主张的整合与提炼》主题报告;厦门教科院副院长谢志芳,福州教育研究院培训处副主任陈少熙受邀在对话与交流环节作主题为《新时代教师成长这样做》的交流发言。
方颖
谢志芳
高玉
陈少熙
12月1日上午,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专题分论坛5的案例分享环节中,厦门市人民政府督学、湖里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叶泽军作《以“五力·五机制”系统推动湖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案例分享。着重介绍湖里区聚焦政府保障、资源配置、师资队伍、教育治理和育人变革等五个重要问题,建立五项机制,精准施策,五力齐发,系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聚合力,形成齐力攻坚的保障机制。聚核心之力保持高位运行,聚部门之力强化责任落实,聚攻坚之力狠抓整改到位;二是夯实力,建立资源优化的工作机制。实施“补短扩容”工程、“有机更新”工程、“智慧教育”工程、“惠民暖心”工程;三是激动力,完善教师队伍的发展机制。细化师资队伍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培养;四是增活力,推行管理提升的创新机制。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创新教育治理,创新民办管理;五是强能力,健全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质量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12月1日上午,在“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分论坛11上,厦门市禾山中学一级教师、初一级部段长郑丹围绕主题《探秘坛子中的美味——泡菜之探究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展开说课展示,从案例设计背景、教学主张、教学路径、教学过程和成效反思5个方面进行阐述。基于课标的相关要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以行促知,以创提质”。在学生亲历泡菜的制作后,创生对泡菜安全食用的思考,明确问题的4条解决路径,并聚焦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合“食品检验员”的体验之旅,测定不同腌制时间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探究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在真实体验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跨界的同时,助力学生深刻完成解题的过程,形成思维的可视化成果,从而真正地达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通过对泡菜安全食用的学习,迁移应用到同类问题的解决,真正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邓秋萍作题为《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实践探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课例分享。
12月1日上午,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民办基础教育何为?”为主题的专题分论坛2上,英才学校总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孙秀丽进行了《以美融通、科技赋能美好人生育人体系的校本实践》的案例分享,她着重介绍了厦门英才学校“以美融通五育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理论构建和教育体系开发。其次就英才学校在后国奖时代如何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特点,挖掘审美素养与科技素养的融通点,通过以英才形象为圆心,打造科学素养培育体系;以科学素养为轴,构建科学课程图谱;以创新思维为目标,开展多维立体教学实施;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依托,建设美丽智慧校园四个方面,持续探索“以美融通、科技赋能、人文铸魂”的学校实践。
12月1日上午,在主题为“新课标背景下书法教育发展之路”的学科分论坛16上,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教师林元弼现场创作并展示其书法作品。
12月1日下午,在主题为“以学段贯通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的微论坛26上,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吴雪慧在专家报告中带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区域推进策略》主题报告,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定位、区域推进思路、办学基本策略等层面,结合教育改革实践和厦门市九年一贯制区域政策和学校创新举措等方面,同与会人员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李志东在先行探索环节作题为《激活九年制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基于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五缘课程实践》的实践案例成果展示,分享了学校践行“一体化”“进阶性”“大成观”贯通理念,构建的以所处地域为基,以五缘文化为魂、以融合发展为纲的智缘课程、雅缘课程、文缘课程、创缘课程、美缘课程五大创新人才基础培养课程体系。
12月1日下午,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微论坛32上,厦门市第三中学(南山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陈文斌作以《基于泛在学习的科学教育路径探索》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介绍了厦门三中立足“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全纳科学教育”目标,在科技教育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科学教育的泛在学习场域,以《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为纲领和指南,以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方向,以课程为载体,整合科学资源,把科学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全过程,强化体验和探究,广泛开展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科学”“专家+导师”“课程+项目”“校内+校外”“实验+试验”“体验+实践”的“六+”科学教育途径,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全学科的泛在科学教育生态,让科学教育真正鲜活起来。
首次组织举办国家级分论坛的我省地市
12月1日下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共同组织的“聚焦关键 突破重点——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福州行动”微论坛9在天津市拉开序幕,这是我省首次组织国家级基础教育论坛。本次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江苏省跨界学习研究所所长朱爱华主持。(图为福州市教育局局长游昕致辞)
主旨报告
福州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颖作题为《聚焦关键突破重点——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福州教研行动》的主旨报告。她指出,福州将整合教研资源,聚焦关键点,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专家视点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主任刘侠作题为《落实国家课程,推进区域育人方式变革》的主题报告,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托学习要素构建基础,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培训与研修课程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为区域育人方式变革提供思路与经验。
经验分享
福州教育研究院科研处主任李霞分享《循证研训,循理而行:协同教研引领教学变革》的福州教研经验,从调研溯源、概念释义、机制领航、评价探路到教研推进多维度剖析内涵与实践路径。
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党总支书记吴志诚围绕《多元人才集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学校深耕之路》,从理念引领、实践探索、深度分析、成果展望四方面展示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成果。
福州市鼓楼第五中心小学校长许丽美以《行・知・创:跨学科实践在融合中创新》为题,从本质内涵、关系阐述、实际应用、评价指标到育人成效为我们全面展示了跨学科实践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互动沙龙
互动嘉宾: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黄权(左上),福州市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书记吴云开(右上),福州市仓山区麦顶小学校长林兆星(左下),福清市瑞亭小学书记、校长李衡(右下)
互动沙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持人与四位嘉宾围绕“教育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等深化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展开讨论。
第二阶段,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主任刘侠主任与福州的四位嘉宾回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
专家点评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徐淀芳对福州承办的微论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他表示,此次微论坛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设计环节,充分展示了福州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的育人“施工图”方面的积极实践。
以一校之力承办国家级微论坛
12月1日下午,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承办主题为“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微论坛25。微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年度报告、主题分享、现场互动、圆桌论坛几大环节,共同探讨“人是如何学习”这一重要命题,着力探讨学习空间与媒介对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应用,以达成人人要学习,人人可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皆学有所得的教育生态。
主旨报告
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原常务副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教育学会会长林佳添在致辞中指出,本场微论坛聚焦“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系统建构学习边界、学习媒介与学习方式“三维”交融的学习场景,这是学校对学习场景的革新与重塑,也是对未来教育的畅想,更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变革的敏锐和勇气,必将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希望教育界各位同仁能够共同点燃内心的激情,掀起以人为中心的学习场景革命,让教育焕发出无限可能与勃勃生机。
厦门市教科院副院长谢志芳作题为《场景视域下向上生长的学习力》的主旨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立足于本心、智慧、实践,围绕立人性心、情境延展、思维品质三个维度,不断塑造向上生长的学习力。在立人性心篇章,谢院长提出在三方面竭力——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在情境延展篇章,聚焦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倡导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幼儿阶段构建生动场景,强化场景互动,注重体验情感,注重情境中的学科实践,倡导无情境不授课,要充分重视、积极关注、用心打造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视角。在思维品质篇章,言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挑战,要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强调思维过程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简言之,要保持学生的本真、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在场景视域下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积极彰显修教育本的育人智慧。
年度报告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陈燕华发布《学习场景,教育空间与媒介的可能》年度报告。陈燕华以“人是如何学习的”引发大家的思考,介绍了厦门第二实验小学“1+N”和美教育论坛的迭代历程,从提炼个人教育教学微主张的教学观探索,到读懂学生作为教育教学逻辑起点的学生观探究,从基于课程蝶变的学校改变的课程观探秘,到基于学生学习范式的学习场景重构的学习观探研,学校通过“卷入式变革、节点式变革、范式式变革、迭代式变革、创生式变革、涌现式变革、涟漪式变革、围点打援式”八大研究范式撬动整体综合性变革,促进师生思维方式的重构与行为模式的转变。她特别介绍学校围绕“学习场景”这一年来开展的理论研究、系统思考与实践探索,将场景作为教育领域发掘的生长支点,开启对学校行为的重新想象。最后,陈校长向全体与会同仁发出倡议,共同关注“学习场景”这一话题,让场景为学生的全息全景学习赋能。
主题分享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杨裕林的主题发言《煮酒论英雄》以《三国演义》为载体,通过辩论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三国人物,并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英雄,领悟新时代英雄的内涵,敬英雄,争当英雄,渗透唯物史观。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林多的《跨界联名研究所》介绍了学生和FILA设计师以AI的形式携手共创的设计项目,跨场景、认知、能力的界限,联设计、社会、生活之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石玺玲成立掉进书里的密室社团,依托密室逃脱游戏场景做整本书阅读,学生经过统揽初读、深度阅读和主题拓展阅读设计高级的脚本和逻辑严密的关卡,成为阅读者、设计者和游戏体验者,实现阅读的低压迫、高自由。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乐颖的《身临其境音乐工坊》将音乐从抽象转变为具象,通过媒介,以视觉为突破口,打破单线条学习空间的局限,看到音乐的形状,并触摸到音乐,真正走进音乐。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张肃的《数读世界》以探索生活中的问题为起点,借助场景的支撑,经历寻数据、理图表、表观点的统计过程,实现学生思维的抽象化、可视化、模型化,解决问题。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万鑫的《纳中藏慧》呈现了融合多个学科开发的整理课程,在落实劳动素养的同时,学生反复经历分类、精简、收纳,设计,形成习惯上的惯性,将收纳的智慧沿用至情绪、时间等无形管理中,将“小收纳”变成引领人生的“大智慧”。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淑敏和三位学生林熠勋、温谨铭、洪艺恬分享了他们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海绵农场”的故事,为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他们通过安装海绵式浇灌、构建立体农场布局、水肥一体化灌溉等科技,实现绿色生态,智慧种植。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杨丽花介绍的“花房子”跳出传统教室空间,让儿童在泛教育中进行各学科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鸟鸣涧”“戏鱼台”“标签廊”“枯花坊”“拍卖亭”“皿绘堂”等多维空间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吴雅欣打造了一站式沉浸体验的“烧脑侦探社”,以剧本杀的形式进行创和演,由创到悟,寓教于乐,在各种角色中体验感悟,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解决冲突中学会换位思考,收获成长。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邀请学者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长代表、学生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围绕“人的所处所遇是如何促进人的学习的?如何从学习场景、空间与媒介的角度去为人的学习打造并发现学习发生的场景?”话题展开圆桌论坛。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六小学校长李红宝提出打造校园各种“声音景观”,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赋能;并构建“无边界”图书馆,充电学习触手可得。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主任林皓认为好的场景能让学习经历“渲染—唤醒—沉浸”三个阶段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发生。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张宏丽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的故事阐释好的场景之于人的学习至关重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丽丽提出要具有“场景思维”,通过“万物互联”的联结方式,联结世界、协同解决问题,要无限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打通场景与内容的壁垒,搭建沉浸式、开放式的学习场景,优化学习范式。罗伊珊同学站在学生的视角,分享了她所喜欢的学习场景。家长代表伍婧通过真实的事例的分享,证明关联性、持续性的学习场景能潜移默化地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企业家王玉良则认为兴趣、激励、目标和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要素,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场景来加以实现。
专家点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瑞清高度点赞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以一校之力承办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国家级微论坛,校家社协同共创了一场学术盛宴。打造了一个个迷人的学习场景,并不断挖掘育人价值,构建了高质量的新型育人模式,学生学得扎实高效而快乐。
12月1日上午,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院院长李迅主持“用好教学成果 赋能扩优提质”的专题分论坛6,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作题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政策要义与推广价值》的专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滨作题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践经验与新一轮的行动思考》的专家报告;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顾月华主持题为《新一轮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路径和落实举措》的对话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陶子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夏雪梅参加;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春明,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宋辉,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郭志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顺义学校校长杨文芝,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学前教育保教专委会委员程学琴,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瑾瑜作成果推广应用经验分享。
会议最后,李迅作题为《果实与种子:教学成果的哲思之旅》的总结发言,他认为在新时代教育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无疑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能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强国建设。首先,通过“播种”阶段,我们细致解读政策导向,接受理论指导,为教育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紧接着,在“培育”环节,我们分享实践案例,交流宝贵经验,用心浇灌每一份努力,见证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当“收获”的季节来临,我们通过对话交流,凝练教育价值,共同品尝成功的甘甜。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在“再播种”阶段,我们展望未来,制定行动指引,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播撒新的希望。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我们共同期待,通过不懈的努力,收获一个更加辉煌的教学果实。
(声明:文章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福州教育研究院、厦门英才学校、湖里教育、重庆谢家湾学校、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等微信公众号以及参会者提供的信息整理而来。“德旺论坛”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
// 1
// 2
|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将于12月4日黄金时间播出我省首批特级教师纪录片《八闽师说》之《“数”造不凡,“学”无止境》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