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提出了要求,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2018年,福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被选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进一步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优化考试内容。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成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2025年1月3日至5日,四川、河南、山西、陕西、云南、青海、内蒙古、宁夏开展2025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测试。
今天谈谈 2025 年八省适应性演练对 2025 年高考的备考启示,我们将结合大量的官方文献、阅卷数据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张卷的试卷结构依然是“8+3+3+5” 的形式,之前流传的 “8+2+4+6” 题型谣言不攻自破。
选择题 1-7 题、9-10 题,填空题第 12 题都可以算作是 “送分题”,而第 8、13、14 题放在全国Ⅰ卷也就是一个中档题的难度,而比较难的题是第 11 题。
在解答题中,第 15 题(统计)是基础题,第 16 题(数列)是教材原题,第 17 题(函数)是比较常规的函数解答题。
第 18 题(椭圆)、第 19 题(立体几何)难度较大,表现在很容易算错或看错导致扣大分,比如第 19 题有人将 “平面四边形” 看成了 “平行四边形”,以及其它原因导致无法复原出平面四边形 ;另外,也有人认为 是可以在空间内随意运动的,无法准确地确定 的运动轨迹;最后,19(2) 的计算涉及到许多字母,也容易出错。这一道题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出现各种漏洞。不过尽管如此,尖子生仍能比较快地做出来,所以这题对高分段的区分度可能不是很大。
二、第 11 题——重视“数学实验”
1.题目
首先讲的是选择题第 11 题.关于这道题,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认为这道题没考查高中阶段所学知识,所以出得不好;也有很多人认为这道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出得好。
但还是要看看官方评析 [1]:
文段摘录1: 未来的高考要区分出真正具备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靠熟练度只会做套路题目的学生。测试卷表明,考生应该改变原有的应考观念,走出“多刷题、算得快”的误区。也可以看出,通过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简化计算,让考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仍然是今后高考数学将坚持的改革方向。
文段摘录2: 又如第11题,以三维拓扑学中的纽结为背景进行设计,打破了以往相对固化的试题模式,极具创新性。试题题干简洁,题意通俗易懂,把考查的重心放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直观思维。试题着力于“反套路、反刷题”,引导中学教学破除题海战术、消除套路,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教育部官方认为这一道题 “极具创新性”,有助于 “反套路、反刷题”。
另外,此题和第 8、13、14 题等题目一起,也体现了“多想少算”的命题理念。
这一道题并不是让大家在接下来几个月全部去找拓扑学、纽结理论的书籍去阅读(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了解一下也是不错的),而是以这一道题为例,希望同学们遇到一个崭新的问题时,能够以合适的步骤逐步拆解,肯于花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实践(例如:用纸巾 / 橡皮筋,搓成如图所示的形状看看能不能复原)。
有一些人反而拿这道题大作文章,怂恿一些懵懂的学生去报班学高等知识,这是真正的舍本逐末。
2.数学实验
我们更应该从这一道题领悟到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肯于做数学实验。
比如,2023 年新课标Ⅰ卷的第 12 题:
对于这一道题,需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放置方法,方能顺利解决。而这一道题也在《课程标准》[2] 中作为案例出现过,如下图。
在这个案例中,提到:
这是一个跨度很大的数学问题串,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实施探究。例如,可以通过切萝卜块观察,启发思路;也可以在透明的正方体盒子中注入有颜色的水,观察不同摆放位置、不同水量时的液体表面的形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快捷地展示各种可能的截面。但是,观察不能代替证明。探究的难点是分类找出所有可能的截面,并证明哪些形状的截面一定存在或者一定不存在。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形成猜想,证明结论。经历这样逐渐深入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类讨论、作图表达、推理论证等能力,在具体情境中提升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这说明数学实验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在《课程标准》[2] 中,案例 25 和案例 27 也是需要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验才能探究。
做数学实验,相比于得出最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体验实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渐掌握 “做数学实验” 这一探究方法。有了这么一两次的探究经历,看到 2025 年八省适应性演练的第 11 题就不至于手足无措。
3.试题精选
1.【2021八省联考,11】(多选)
2.【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习题3.1,16】
3.【2002全国旧课程卷,文22;2002苏豫桂粤,21】
官方评析摘录 [3]:
制作形体的模型,是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往往也通过观察和制作几何模型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几何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倡导动手实践,关注立体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形体的联系。
将给出的特殊三角形的纸片一般化,研究对于任意三角形的纸片能否剪拼成直三棱柱的问题,是思维的深层次发展,作为限时考试的高考,要完成的难度较高,故作为“附加题”处理,甚为合适,就算绝大多数考生未能作答,却可以留下悬念,鼓励考生加强探索,敢于创新,不要让学习停留在解答固有的习题上,永远只能亦步亦趋。
三、“新课标Ⅲ卷”要来了?
第 1-7 题很多人应该都能在五分钟之内解决,快的甚至可以一两分钟内解决。很明显,这样的题并不是给新课标Ⅰ卷(以后估计要叫“全国Ⅰ卷”)地区的学生出的。
说明: 接下来提及的Ⅰ卷、Ⅱ卷、Ⅲ卷省份可依照 2018 ~ 2019 年期间的卷种分配。
下面我们来作一些数据分析。
1.第 4 题
这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对吧?十秒之内就能看出答案了?但是,我们来找找往年高考中的类似题目。
上面是 2015 年全国Ⅱ卷文科数学第 4 题,得分率只有 0.686。注:2015年全国卷只有Ⅰ卷和Ⅱ卷,Ⅱ卷的考试省份包含了后来的Ⅲ卷省份。
上面是 2011 年辽宁卷文科数学第 3 题,得分率是 0.686。
上面是 2018 年全国Ⅱ卷文理第4题,甘肃省的阅卷情况是:文科得分率为 0.87,理科得分率为 0.94。
A. B. C. D.
上面是 2008 年湖北卷文理第 1 题,文科得分率 0.86,理科得分率 0.95。
可以看到,考点基本上相同、计算量也大致相同的题目,在不同的卷种、不同的省份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也可以直接猜测,如果将 2025 年八省适应性演练的第 4 题给全国各个地区考试,那么Ⅰ卷省份得分率应该可以到 ,放在第 4 题的位置属于偏易(根据 2024 年福建省的《阅卷报告》,2024 年新课标Ⅰ卷第 4 题的难度是 0.77);而在部分Ⅱ卷省份,得分率或许也能到0.8至0.9的水平,但是也有可能只有06~0.7的水平。到了Ⅲ卷省份,得分率可能就真的只有0.6左右了。
2.第 6 题
这是一个考查圆锥体积的问题,只要列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上面是 2021 年全国甲卷文科第 14 题,某Ⅲ卷省份的得分率是0.046。
上面是 2011 年上海卷理科第 7 题,得分率是 0.89。
这三道题也是考点类似、问法类似的题,同一个题在不同的省份以及文理分科的差距更加大了。
3.往年高考的解答题
下面是 2023 年全国甲卷中,某Ⅲ卷省份文科、理科的得分率。
文科平均分:16.6728 ,理科平均分:17.301 。
下面是 2023 年全国乙卷,某Ⅰ卷省份文科、理科的得分率。
文科平均分:26.69 ,理科平均分:31.39 。
从体感难度上,我认为乙卷和甲卷主观题难度差不多, 但是甲卷的小题比乙卷更简单。在这种情形下,Ⅰ卷省份的主观题平均分达到了Ⅲ卷省份的 1.5 倍至 2 倍。
4.官方文献摘录
任子朝 2024 年 7 月文献 [4] 提到:
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对数学科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不分文理科后全体考生使用相同试卷,学生数学水平差异较大;
三是试题难度存在年度间波动,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待加强等问题。
面对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高考数学科须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完善考试目标,研究命制差异化卷种,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学生的题型和试卷结构,科学控制试卷难度,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主动服务于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综合以上考虑,我认为教育部前 7 题出那么简单,主要是考虑到:
一是为了照顾Ⅱ卷、Ⅲ卷地区.要意识到,愿意上网去找学习资料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来说会更高,发表关于试题简单的观点存在“幸存者偏差”。而从 IP 地址来看,也有不少认为简单的同学是来自华东地区的.或许,很多不怎么看学习区博主的学生才是占大多数,多听听他们的声音.
二是为了照顾文科生。文科生如果直接做理科的解答题,得分情况可能会比以前的文理分科时期更惨烈。那怎么样才能保住文科生的得分率呢?唯有降低客观题的难度,“文起理落”。
与文理分科时期的理科考生群体相比,不分文理科后,考生群体数学水平差异扩大、平均水平有所降低。据此,数学科确定了新的试卷难度预期和难度结构.新卷种采取“文起理落”的难度结构布局,入手题难度以过去文科试卷的起始题为参照基准,压轴题则以过去理科试卷的末题为参照,制定了“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调控策略。[4]
所以,2025年八省适应性演练对Ⅰ卷省份参考价值不大;对Ⅱ卷省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真题可能会比这份卷稍难);对Ⅲ卷省份参考价值极大 。
当然,我们现在没办法预测 2025 年高考的难度究竟是跟这份卷持平,还是会稍难(我个人更倾向于会稍微更难一点),最好的应对办法依然是保持积极思考的习惯,不要一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就下意识逃避和退缩。
四、新定义?
从八省适应性演练的第 19 题来看,如果要出现新课标Ⅲ卷,那么很可能跟 2024 年新课标Ⅱ卷一样,解答压轴题不会出新定义(注:新课标Ⅰ卷不好说)。但是解答题没有固定的顺序,什么知识点都有可能出在压轴。
创新型试题可能会出在小题(例如第 10 题算一个“假”的新定义题,因为教材也有;第 11 题是创新题)。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Fiddie 学派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第 9 题和八省适应性演练第 10 题一样,都采用了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作为背景来命题。
小结
八省联考带来的备考导向:
(1)重视“数学实验”的探究学习方法。
(2)“多想少算”,勤于思考,不要盲目计算,而是边想边算。
(3)不要舍本逐末:高中基础还没打牢的情况下去学大学知识。
(4)很可能会出现新课标Ⅲ卷(到时因为没老高考卷了,可能直接叫“全国Ⅲ卷”),难度可能跟八省联考持平,也可能会稍微变难一点。
(5)新课标Ⅱ、Ⅲ卷很可能不会有新定义,但是解答题没有固定的顺序,什么题都有可能出在压轴;新课标Ⅰ卷地区延续 2024 年的备考思路。
(6)新课标Ⅱ、Ⅲ卷的创新题很可能出现在小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考试公众号,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数学试卷评析,https://mp.weixin.qq.com/s/3RP702gjT8XUliIahiDE3w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理综合科试题分析:2003 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ISBN 978-7-04-009744-3
[4] 任子朝.新高考十年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成就、挑战与转向[J].中国考试,2024,(07):11-18+63
(声明:文章来源:卓越名校学术联盟。“德旺论坛”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