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共性指标体系构建(参考)

学术   2024-09-25 08:36   吉林  

预算事前绩效评估是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重要环节。结合事前绩效评估对象的类型、属性、社会关注度等要素,探索建立了一套针对新增重大政策及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指标框架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财政作为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部k门,财政性资金使用的方向、用途、范围及数量大小等各方面都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试点时,需侧重对政府施政政策、重大改革任务、保民生保基本保运行的长效项目开展试点。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每一个指标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其在整个指标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它所代表的特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及特征,确定指标的口径、范围与内涵。

可比性原则。在构建共性指标体系时,对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对于相似的指标,根据其反映某方面业绩的相关度,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或相关度最高的。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构建的事前绩效评估共性指标体系对涉及的定性指标均细化关键要素,将定性指标尽可能细化量化,从而保持事前绩效评估的严谨性。

可拓展性原则。共性指标框架下需要给不同的政策和项目留有个性化的空间,由此决定了事前绩效评估共性指标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
二、指标的总体框架
按照事前绩效评估共性指标体系总体建设思路,事前绩效评估共性指标体系构建采取百分制,共设置三级指标。评估结论分为三种,即列入预算安排(得分≥90分)、部分列入预算安排(90分>得分≥70分)和暂不列入预算安排(得分<70分)。

其中: 一级指标,从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5个维度设置。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预算安排的核心要素从合规性、重要性、完整性、相关性、匹配性、经济性、效益性、可持续发展、相关利益群体满意度等方面分解细化,共设置20个指标。同时,为保证绩效评价报告横向可比可测,由财政部门对一级、二级指标分配固定的权重。三级指标,在固定的一、二级指标框架下,按照“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下保留个性化空间”的核心,由评价机构结合具体项目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同时给予评价机构一定的自主权。根据固定的二级指标权重分配三级指标权重以及设置目标值。
三、指标的具体内涵
按照上述框架体系,共性指标设计围绕“五性”展开。

立项必要性,建议权重40分,主要评估政策或项目设立依据是否充分,与政策、规划等是否相关,是否具有现实需求且市场无法解决,项目立项是否规范等。

投入经济性,建议权重20分,主要评估政策或项目规模标准是否适当,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否符合厉行节约相关规定,是否选择最优的实现路径,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能等。 

绩效目标合理性,建议权重15分,主要评估政策或项目绩效目标是否完整清晰,是否与相关政策目标相一致;预期绩效是否合理,产出和效果是否相关联;绩效目标与政策或项目资金规模是否匹配,绩效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否充分等。 

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建议权重20分,主要评估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真实、完整,预算编制是否准确,实施条件、业务组织管理、财务、资产以及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筹资合规性,建议权重5分,主要评估政策或项目投入和资金来源结构是否合规。主要指基金类项目和PPP项目及使用政府债券项目资金来源符合政策规定。
四、指标体系应用
指标体系框架为事前绩效评估的开展明确了基本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结合项目特点进一步突出评估重点。可以根据一级指标情况,向下设计更加具体的二级指标。如在分析“立项必要性”指标时,结合项目特点,评估组重点考虑了以下五个二级指标: 
一是重大政策符合性。某专项经费符合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要求,属于加强预算保障支持的方向。

二是项目分类ABC差别性。某专项经费符合国家要求及省、市级政策要求,属于A类项目,属于财政八项支出中预算保障重要领域的重点项目。   

三是财权事权划分相符性。某专项经费财政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晰,属于上级财政在一定时间内定向、定额补助,本级财政保障配套资金安排到位的范畴。 

四是是否符合三重一大”制度。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率,中央、省级财政每年提前预下达资金,单位按照“三重一大”制度确定当年预算申请资金,项目申报程序规范。

五是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契合。结合项目特点,在评估该项目“投入经济性”时,重点关注了以下三个二级指标:  项目规模选取合理性。与同类项目进行对比判定情况,测算财政资金支出规模;预算成本控制合理性。根据相关政策判断财政资金支出的是否经济;项目实施风险。结合项目样本数量,涉及范围,组织管理环节,项目实施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判断项目实施风险大小。   

结合分析,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吉林省林业会计学会
吉林省林业会计学会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