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介入呼吸病学领域杰出贡献者陈正贤教授!“他留下的技术、知识、精神已融入呼吸医学的血脉,成为代代医者赓续前行的磅礴底气……”

学术   2024-12-28 19:02   北京  

纪念中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陈正贤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静 敬挽

2024年12月24日晚11:00


陈正贤教授


陈正贤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在中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他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创会主委、广东省防痨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临床技能考核首席考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成员、广东省药学会抗感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呼吸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作为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行政主任、中山六院呼吸内科主任以及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教授在介入呼吸病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正贤教授(右三)


陈正贤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中山医科大学呼吸内科获得硕士学位。1994至1996年间,他获得国家公费支持,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内科学院深造,师从德国著名内窥镜介入治疗专家Schmidt教授,学习现代呼吸内科临床理论和技术。陈教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40余年,对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年从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作主要集中于感染性疾病、胸腔疾病、结核和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治技术方面,成绩显著。



在技术方面,陈教授擅长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气道内支架、气道内激光、气管内探条和球囊扩张等气道内介入技术的专家之一。他首创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气道大咯血,在内科胸腔镜技术上有所创新,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陈教授的这些技术革新,极大地推动了介入性肺病学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陈正贤教授的学术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主编出版了技术专著《介入性肺病学》第一版、第二版和《内科胸腔镜》,是国内最早一批出版的介入性呼吸病学专著,为该领域内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是早期国内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学习的指路明灯。此外,陈教授在近5年内共发表了40篇有关介入性肺病学的论文,对相关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教授的卓越贡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曾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等功、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特等奖,并在2012年荣获“中国呼吸医师奖”。


陈正贤教授(右)


陈正贤教授不仅在医学领域内是一位杰出的专家,更是一位深受患者爱戴和同行尊敬的医者。他的一生,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陈正贤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呼吸介入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沉痛悼念陈正贤教授:他留下的技术、知识、精神,早已融入呼吸医学的血脉,成为代代医者赓续前行的磅礴底气


2024.12.24日晚10.30分

金发光


寒云低垂,噩耗骤至,我国呼吸界痛失巨擘——陈正贤教授。他的离去,宛如一颗璀璨星辰陨落,于全国呼吸领域掀起无尽悲痛的波澜,留给我们的,是满溢功绩的往昔与难以填补的空白。


回溯往昔,在临床诊治的漫长征途里,陈正贤教授堪称拓荒者与执灯人。早年,面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类缠磨万千民众的常见病,他无畏探索,一头扎进晦涩复杂的病症机理中,用无数日夜的钻研、一次次病床前的观察,为患者寻得希望曙光,积累下应对常见呼吸病症的宝贵经验。而岁月流转,他目光聚焦感染性疾病、胸腔疾病、结核与肺部肿瘤,这些棘手难题在他面前,渐次化作可拆解攻克的堡垒。


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因他迎来革新式飞跃。气管内支架、激光、探条、球囊扩张等技术,在他妙手之下,成为拯救生命的精密“武器”。犹记那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气道大咯血的首创之举,曾让多少濒危患者重燃生机;内科胸腔镜技术,更是在他悉心打磨下,于国内独占鳌头,引领行业风向,给胸膜疾病患者敞开新的治愈之门。每一项技术突破,皆是他献给患者的生命厚礼,背后是对生命至上的虔诚坚守。


科研与学术的天地里,陈正贤教授笔耕不辍,近5年40篇介入性肺病学论文发表,是他智慧结晶的倾吐。《介入性肺病学》《内科胸腔镜》等专著问世,宛如基石,筑起学科知识大厦。他怀揣前瞻视野,率先引入介入性肺病学新技术理论,填补国内诸多技术空白,宛如引航的信鸽,为行业衔来前沿火种。主持制定广东地区介入性肺病学技术规范、准入标准与发展纲要,他用严谨标准为行业锚定方向;开办6期学习班,为全国孕育500余技术骨干,恰似播撒良种,让肺病诊疗新技术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学术舞台之上,陈正贤教授身负重任,出任中华医学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成员等要职。于《国际呼吸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身兼编委,他为学术把关定向,审阅稿件、组织研讨,为学界交流搭台架桥,让前沿观点碰撞、交融,催生新的科研灵感。功勋章是他荣耀的注脚,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等功、劳动模范称号、科技进步奖,见证他倾尽全力对学科、对社会的卓越回馈。


然而,命运无情,心脏疾患如暗夜惊雷,猝然夺走陈正贤教授。他的溘然长逝,让病房少了一位妙手仁医,学术厅缺了一位领航智者,患者没了一位暖心守护人。但他留下的技术、知识、精神,早已融入呼吸医学的血脉,成为代代医者赓续前行的磅礴底气。


此刻,我们悼念陈正贤教授,不应只有悲戚泪目,更当接过他递来的接力棒。在临床一线,以他为楷模,心怀悲悯、手施妙术;于科研之路,学他无畏探索、敢为人先;在学术传承中,仿他倾囊相授、泽被后学。让他未竟的梦想,在我们的奋进中圆满;让他的精神之光,穿透岁月迷雾,永恒照亮呼吸医学的漫漫征途,如此,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与告慰。


温州医科大学陈成水院长深情制作视频缅怀陈正贤主任



陈正贤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懈怠,让满怀期待的患者吃了闭门羹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刘宽


2005年9月,有幸作为陈教授的第二个研究生,那是跟随老师学习的开始,一直延续到2024年12月23日,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在师姐的鼓励下才有勇气追记跟随老师的点点滴滴,除了全心教我专业知识,老师更注重对我们良好医德的树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病人不容易,很多都是跨省过来求医,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懈怠,让满怀期待的患者吃了闭门羹。老师的大医精神一直影响着作为学生的我们。


跟随老师学习的三年很快就过去了,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五年,我回到了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由于跟随恩师学到了气管镜技术,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医院也很重视,老师听说后非常高兴,在那一年,他去郑州讲课,我们在会场相聚,本以为那是一次普通的师徒见面,直到后来知道恩师为那次见面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见后文),我才深深的知道老师把我们当成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每每读起来都是泪流满面,现在恩师离开了我们,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以深深悼念恩师:尊敬的陈老师,我们一定会秉承您的大医精神,继续前行,永不懈怠!


图:主任2020年冬天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气管镜检查室


陈正贤教授曾撰写的文章:这次到河南郑州出差,很高兴见到两个学生,一个在省医院工作,在拼搏阶段,生活充实和美满,受到上级的赏识。不错!另一个在郑州市医院工作,为了家庭原因回到家乡当地的三甲医院,当上一个规模较大的呼吸内科的副主任,马上就接任正式的科主任。这次他专门跑三百公里到郑州来见我。我们在会场见面,很高兴!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席间,大家很尊重他,个个称呼他“刘主任”,其实在正常场合,我也应该叫他“刘主任”,但不知为何,我就是叫不出口,还是“小刘小刘”的叫,公众场合就是不合适,但叫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就是改不过来,他本人听着如何不知道,但还是很正常的答应着。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老师的特权了,有点得意。想起这学生,一直做人谨小慎微,是我的第二个研究生,其实我不太会当导师,一般大专院校的导师,注重科研,一定会让学生搞很多实验室工作,但这也是我的短板,只会介入技术的钻研,学生们向我学的只有这些,他们不一定写出很高水平的文章,但个个特点明显,介入技术一流,找工作完全不成问题,也很受科室和医院重视。在我身边的时候,他们是学生,一离开都是极为有用的技术专家,加上我在行业里薄有名声,也对他们有所帮助,也因此河南省医院要调动他的工作,但考虑到家庭的问题放弃了。我和他一起私下聊天,他告诉我,他考上了河南省公费去德国短期进修的机会,学的是介入技术,未来还要继续学习。作为一个参加工作才六年,三十六岁的年轻医生,当上三个病区的大科主任,是幸运,但保持脚踏实地的精神,看得更远,这让我感觉到他还是非常清醒,令人欣慰。我告诉他,德国回来后我会请他到广东来,在我的学习班和会议上介绍德国的经验。学生是我技术生命的延伸,不会全部都得到命运的眷顾。都需要大量的付出,我也知道生存的法则,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成就都和付出有关。华丽的背后是汗水,他们的一点一滴,感觉到和我有关。无论是生活上,工作上,都是我的伙伴。我突然明白,我为何叫不出“刘主任”了,因为他还没到“刘主任”的分量,但我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成为我心目中的“刘主任”。用我的这篇小文,和我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共勉吧。无论你们的成就如何,都是我的骄傲!


陈正贤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对学生的耐心关爱,都将成为我前行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学生:王善钻(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2024.12.27书于前往广州路上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陈正贤教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回首往昔,那些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繁星闪烁在记忆的长河之中。


2013年初,博士复试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是我与陈正贤教授的第一次见面,当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严谨且和蔼。他的严谨体现在对复试流程的严格把控,对学术问题的精准提问;而他的和蔼又如同春风拂面,缓解了我复试时的紧张情绪,让我能够在复试中较为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所学。


在随后做课题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陷入迷茫。课题的复杂性如同重重迷雾,让我找不到研究的方向。而陈老师就像一位领航者,用他开阔的眼界为我拨开迷雾。每当我心急如焚,急于求成的时候,他总是耐心地安慰我,告诉我科研不能着急,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漫长过程。他的话语如同镇定剂,让我那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重新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


毕业答辩的那一天,陈老师的眼中满是匆忙与关爱。他忙碌于答辩的诸多事务之中,却仍不忘在目光交汇时向我投来关爱的眼神。那眼神中包含着对我多年努力的认可,也包含着对我即将开启新征程的祝福,让我在答辩台上充满力量。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图:王善钻医生2013年读陈正贤教授的在职博士,2017年毕业


平时,由于各自工作的忙碌,我们见面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各个学术会场的匆忙见面。虽然每次见面,只是寥寥数语的交流,但每一次的交谈都充满了学术的火花和他对我的鼓励与指导。


如今,恩师已远去,但他的教诲、他的身影、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对学生的耐心关爱,都将成为我前行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永不放弃。我会永远缅怀恩师陈正贤教授,他的光芒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



本文完

责编:Jerry


关注我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呼吸界》官方网站

呼吸界
《呼吸界》作为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立足于整合各级医院呼吸学科资源,逐步丰富呼吸学科权威资讯,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相关学科医生提供权威网络专科信息支持,努力建立全国呼吸学科网络医疗协作专业体系,为全行业提供新媒体互动与推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