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作文怎么写?8篇作文来示范!

文化   2025-01-21 20:35   山西  

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农历年(又叫阴历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 。
通常,老师会布置同学在假期写一写过年的日记和作文,过年的作文也有可能进中考,比如写写节日。那么,过年作文怎么写?这里有8篇作文来示范!从过小年贴对联,从腊月三十的团圆饭到正月初一的饺子,从过年闹红火到幸福馅的元宵节,应有尽有。
有这8篇作文来示范,不用再为写过年作文发愁了!

01

春节的回想

春节是一种书面语言,在我们的家乡,俗称“过大年”,极其亲切与自然,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像极了一幅缓缓展开的俗世画卷,是画不尽描不完的喧闹与安乐。

家乡的年是从腊八开始升温的,一直发烧到大年初一。不是有句歌谣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每念起,心中总是满满的温情,像一阵细细碎碎的微风拂过,吹皱了心池。农民们积攒了一年的希望也就开始了,用红豆、小米、栗子等五谷熬成一碗腊八粥,它是谷物在时间与温火的研磨下盛开的最后一朵花。每每熬好,妈妈总不忘给家中的枣树上也洒一些,让它们也沾一沾年的福气。我捧着香甜的粥,急切地想尝尝,却还滚烫,便“呼呼”地吹着,小口小口地品着,绽放在舌尖的小幸福挟着温暖,包裹着胃。看着妈妈如花的笑脸,调皮地吐吐舌头,舔舔嘴角的饭粒,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只留下妈妈微笑着,无奈地摇摇头。
腊八过完,年的气息就浓郁起来,转眼已经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炕前天南海北地聊天,似乎要把一年来想说的话都统统倾吐出来。窗外白雪皑皑,屋内却极其温暖,柔柔的灯光透过窗楣,落在雪地上,新鲜明媚,像刚刚印出的年画。妈妈呢,还在房间里忙来忙去,橘红色的围裙散发着暖暖的光芒,像一个小心脏,温暖着我们。爸爸给酒杯里斟上一杯酒,一饮而尽,笑容里满是幸福与满足,一年的辛勤忙碌,终于可以偷得一段闲暇。
微醺的酒香里,我看到属于平凡人的诗意,也许曾经的浪漫早已被生活褪去,但是诗意却仍然深藏在心底。就像一壶老酒,唯有经历岁月的酝酿方可散发芳香。
敌不住困意,微微合上双眼。再睁开时,天已经快亮了,春节里最高兴的就是和爸爸一起贴春联了。把年头的希冀牢牢贴在门楣上,和爸爸一同守护着幸福,就想今后的日子无论是丰是歉,是福是祸,有一副红春联的日子,足足经得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回味。到此,春节的准备也就算剧终了。人们都洋溢着幸福,开始向新的一年迈进。
过年,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希冀,对美好的一种憧憬,尘世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细细品味着平凡中的感动,感悟生活中的简单幸福。


02

春节红好

到哪儿去找这样多的红!

大红、深红、浅红、淡红、粉红、玫红……红在朔方纷飞的大雪中您意地奔扬流淌,洒下一路清脆如铃的欢笑。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之时,我便在懵懵懂懂中听老人们讲春节的来历。有一只叫“年”的巨兽为祸百姓,令人们苦不堪言。终有一日仙人托梦,告诉人们巨兽畏红。于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行动起来,让红流溢在了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巨兽走了,可春节的红却永远植根在了人们心中。

可不是吗?你看那铺天盖地的红,红得鲜亮、红得璀璨,红得明媚,如三月春光,生生融化了冰雪。

那灯笼是红的。除夕夜里,家人围坐,言笑晏晏。窗前悬着两个硕大的红灯笼,静静地亮着光。那光温柔而又朦胧,仿佛是两轮皎洁的红月亮,恬淡地微笑着。中间那跳跃的烛光,在灯笼纸上映成一个小小的影,仿佛是有人采撷下了天际碎碎的星光,默然点明了夜的广袤,在一片深沉的夜影中,有了一点微茫却安稳的灯火,让纷杂的思绪静默,纷扰的心儿沉寂。

那窗花是红的。结成冰凌的窗上贴着鲜明的红窗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让人无端想到素雪里的一株古朴的红梅。枝干屈曲如虬,枝头开着朵朵温润明丽的红梅,五瓣中攒着嫩黄的蕊,幽幽细细的香仿佛绕指柔。这一窗的花,在我眼中仿佛正灼灼地开放,绽出光华,那窗花下晶莹的冰凌仿佛融化成了泪的清流,让这“窗上生花”开得更生动,更美。

那人心是红的。红的衣袋,红的面庞。孩子脸上笑颜欢畅,如同红色的小太阳;少女眉间神采飞扬,如同红杏花枝芬芳;老人眼角笑容流淌,如同红色晕下的夕照斜阳。红的头绳,系住一年的快乐无忧,系出一年的憧憬念想。冰天雪地之中红火的人们,如同一只只饱蘸丹青的生花妙笔,将银装素裹的天地绘得分外妖娆。

春节红好,是人们的幸福欢笑。然而在历史奔涌的长河之中,这红却也凝聚了无数血泪——在无尽岁月之中,那些仁人志士为了这片红的欢腾而洒下的滚烫鲜血。在这悲痛的、深沉的血红的映衬下,那寄蕴了无穷美好,饱含三春希望的芳香的红愈发美丽而眉烟生辉。

又逢一年落花时,怎地素雪曼妙。

更盼来日年关近,相看春节红好。


100篇顶尖作文:任你模仿,任你研究,任你总结,何乐而不为?



03

春节,爱的回归

案板上,刀起刀落,肉渐渐细碎;饺子皮一圈一圈地转,渐渐变薄。奶奶坐在炕头上,红润的脸颊,积淀了十二个月的思念。春节,孙儿回来了,温暖也回归到这简朴的小房。

“奶奶,奶奶,看我捏的大饼。”弟弟举着面饼,蹭在奶奶腿边,小脸上全是面粉,一眨巴眼睛,面粉就从睫毛上飘散,活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奶奶捏了捏弟弟的鼻子,“好好好,奶奶的宝儿捏得饼最好了。”弟弟雀跃起来,满屋乱跑,窗外的麻雀也被吸引来,叽叽喳喳讨论着屋内的热闹。一排排晶莹的饺子,饱满得快要胀破,溢出浓郁的幸福。

爱,包在饺子里,揉碎在肉馅里,沉淀出幸福的滋味。 

“吹!咚!”几朵绚烂的礼花在黑夜里绽放,夜幕像被洒了有色的燃料,五彩缤纷,月亮也被这花吸引,从云中露出笑脸。除夕夜,万家灯火通明,餐桌上举杯,祝愿彼此新春快乐。亲人亲切的话语,如一朵朵烟火绽放在我的心田,光明、温暖。“当……当……”时钟敲响了十二下,奶奶笑吟吟地从里屋走出来,神秘地走到我们面前,“站好,奶奶要发红句了!”我们站好,一个个嚷着:“奶奶,祝你身体健康!”“奶奶,祝您寿比南山……”“奶奶,祝你福如东海!”“奶奶!”“奶奶……”老人的眼神中泛着光,欣喜地溢了出来,我尝到了一丝甜蜜。儿孙满堂,自然是快乐。那鼓鼓的红包,沉甸甸地,灼痛了我的手心,洒出滚烫的期盼。

爱,藏在红包里,殷切的关怀,闪烁着亮丽的色彩。

“叔叔过年好!”“大爷过年好”“过年好!”……街上,人们相互祝福。每一张笑脸,都流露出真诚;每一句祝福,都重如千斤。老人们都在自己孩子的陪伴下出门,岁月刻下的痕迹,此时也舒展了。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每一分一秒都是快乐的,迸溅出活力。

爱,荡漾在勾起的嘴角边,在酒窝中流转。

春节,一个让爱回归的节日。每一个家庭在这时都欢声笑语不断,每一个饺子都在此刻承载着独有的思念。每一句祝福,每一个笑容,都温暖了这寒冷的冬天。

“我们回来了。”就是这世间最美的语言。此时,爱回归了,攥在母亲手中的风筝线收回来了。此刻,亲情回归了,日夜的思念冲向天空,炸出一朵艳丽的花。


04

对联里的春节


对联里的春节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对联作为春节的象征,承载着我许多美妙幸福的记忆。

又是一年之初,一向传统的我们家又要写对联了,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了。 

对对联

“咱们对个对联,我来出题。’爷爷顿了顿,笑眯眯地看着全家“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我们的眉头瞬间全拧紧了。爸爸拿出笔在纸上不停地写,时而凝望着纸,时而轻轻地摇头。妈妈则在口中默念着什么。我突然大喊:“啊,我想到了!策马扬鞭美愿皆成!”爷爷不禁笑了,脸上的皱纹都绽开了花:“哈哈,还是孙子聪明。但把‘策马扬鞭'改成‘金龙跃顶更好!”” 那么横批呢”?爸爸问。全家人同时说出了“幸福美满。”我们都为这异口同声笑了。

 写对联

该写对联了。爷爷的字十分有灵气,以往写出的对联都无可挑剔。我在桌上铺一块毛毡,把红纸裁好,在砚台中倒入清香的墨汁。淡淡的墨香氤氳在空气中,覆盖了家中每一个角落。爷爷提起笔,饱蘸墨汁,再在盘底轻刮两下,多余的墨便如小溪般淌下。笔尖触纸,不一会儿,-一个苍劲的“红”字便跃然纸上。爷爷的眼睛盯着红纸,身体随笔运转而摆动,右臂上可见他的肌肉紧绷着,右手握成鹅蛋形。我嚷着要写“福”字,爷爷便用他粗糙有力的手包住我的手,站在我后面,手把手地写。我能感到爷爷的手心渗出汗。好不容易写完,我看看自己的杰作,不禁笑了。

贴对联

对联上的墨干了,就到了贴的时候了。我们把旧对联取下,“总把新桃换旧符”。爸爸站在椅子上,用胶带把对联贴好,妈妈则扶着椅子,关心地看着爸爸,只怕他摔下来。我负责贴“福”,我把“福”字倒过来,把它倒贴在门中间,又用手压了压胶带。我不禁又闻了闻那纸上的墨香,仍沁人心脾。 

每年的对联,都贮藏着我们一家幸福的记忆,饱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彰显我们对传统的尊重。对联,永远是春节中最美妙幸福的记忆。


只需三步,教你40分钟写出中考一类文


05

除夕之夜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除夕之夜。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这个晚上,大人们都忙个不停,在厨房里来来回回。
爷爷双手拿刀在菜板上剁着饺子馅,“噔噔噔”的,动作极为灵活;奶奶切着各式各样的凉菜;妈妈和婶婶在旁和面,忙得不亦乐乎。
客厅内,爸爸和叔叔,一边看着春节联欢会,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兄弟二人将自己一年的经历说给对方听。
孩子们则在院子里放着烟花。随着烟花“鸣”的一声飞上天空,便闱放出一道亮丽的光线,在空中蔓延。有的烟花如满天繁星,在空中散开,给漆黑的夜空增添了些许生机;有一些烟花,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了道道弧线,引人遐想……烟花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相互应答,相互交流,将人们联系起来。
站在村外,远远看去,整个村庄都是一片明亮。红的、白的、黄的、蓝的,各种火光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幅美丽动人、充满生机的油彩画。
走进村庄,仔细聆听,每间窗户都会传来“噔噔噔”的切菜声、“嚓”的磨刀声和“哗哗哗”的点火声,不时还伴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些声音从每个窗户传出来,传到夜空中,汇成了一首动听的迎春歌。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感受着新年的喜气,等待着新春的到来。
大人们告诫孩子们在新的一年要听话,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孩子们则祝愿大人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便会把院子内早已准备好的煤炭旺火点燃,寓示在新的一年内大红大紫,火烧得越旺,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内就会更红火。
远远看去,许多的煤炭旺火,就如同天空中的星星,它们彼此交谈,彼此祝愿,祝愿在新的一年内顺顺利利。
天空中的星星也向大地眨着眼睛微笑着,希望把它们的喜气撒满人间。
渐渐地,渐渐地,一切都安静了下来。整个小村庄进入了梦乡,只留下了欢乐后的残物。烟雾将整个村庄都笼罩起来,一切都是那么梦幻。
除夕夜,狂欢夜。

06

火红春节闹红火

不必说热腾腾、圆鼓鼓的饺子,不必说涨红了脸的灯笼,也不必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瑞雪,更不必说扎着红头绳穿了新衣的娃娃。这传统的春节啊,踏着浓浓的年味走来。

初五,依照我们这儿的传统,正是闹红火的日子。凌晨五点,我披着棉袄出了门,没有扰人心神的鞭炮声,没有刺鼻熏人的火药味,呼吸着雪后的空气,凉丝丝的,好像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我抬起头看着天空,竟看到了久违的星辰。星光与灯火辉映,今年的春节好不惬意。

来到闹红火的这条街道,这里早已搭起观众台,闹红火的队伍也早已准备就绪。锣鼓队身穿金红色相间的服饰,站在最前面的指挥,头上还顶着两根长须。擂鼓声声,年味愈浓,长须也越舞越起劲,人也越来越多。

浩浩荡荡的红火队伍,像容光焕发的雄狮。妇女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舞起红红的手绢,手绢一时飞上了天,一时又稳稳地落回手中,博得围观的人阵阵掌声;华丽的舞龙在空中翻滚,好像腾云驾雾;灵活的舞狮张开大口,跳上了一个高的板凳,那样的阵势,想必传说中的“年”也不敢来侵扰百姓了吧!我最喜欢的要数那滑稽的旱船了。别笑,看他们腰间那系着绸带的小船,细细长长,随着那轻盈的舞步,仿佛真的在湖中缓缓划起来了。可见,劳动人民的想象有多丰富,才创造出了这独具特色的旱船呀!

春节的新,还展现在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一辆小卡车紧接着开过来,上面的银幕播放着过去一年麦田的景象。正是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这样丰硕的成果!

这时,一片雪花落在我的鼻尖。啊,下雪了!瑞雪兆丰年,想必这新的一年,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盛,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学业也会更上一层楼吧!

微风拂来,这火红的春节越闹越红光……

深圳专用,全国同行,《一步名校满分新作文》上线了!


07

老院的春节

墙上那本泛黄的日历又翻了一页,今天是除夕。
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了;父亲也开始贴对联、挂灯笼。一切的景象都在宣告着春节来了,可我的心情却始终无法欢悦起来。
一年前,我随父母搬离了老院,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中。今天的春节,少了许多的年味,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住在老院的时光。
老院的春节永远是热闹的。你不必担心没有准备好年夜饭,因为左邻右舍会在钟声敲响十二下的时候,为你端来一盘香喷喷的饺子;你不必忧虑无人陪你放鞭炮,老院的小朋友们会唤你出来玩耍嬉戏;你更不必担心家中太过冷清,热情的居民会和你一起在家中谈天说地。到处是欢声笑语,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
儿时春节里,最令我难忘的便是母亲包饺子时的场景。母亲坐在一张圆形的红木桌子前,将面、馅、案板依次整齐放好;电视机里这时传来主持人和谐、温柔的声音,还伴随着观众的笑声。母亲坐在一把木椅上,一只手灵巧地拿起一张饺子皮,另一只手用勺子舀起适量的馅,将馅均匀地铺在饺子皮上后,然后用双手轻捏几下饺子皮,将馅包裹在里面。
那时,我在一旁看母亲看得出神。母亲灵巧的双手仿佛在做一件工艺品,一绺调皮的长发垂下来,散在母亲的脸庞,阳光穿过窗外盘曲的杨树枝干,酒在母亲的身上。阳光下,母亲脸上的汗水依稀可见。我多想把这美好的幕永远地保留下来,成为我成长记忆中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我们离开了老院,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变成了生冷的祝福短信;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换成了超市的速冻饺子;左邻右舍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变成了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不知所言。
钟声敲响十二下,窗外鞭炮声再次响起。一个礼花照亮了天空,烟火照出了我一脸的寂寞。
老院的春节成为我心中一支绵长亘古的歌谣。

08

幸福馅的元宵

春节过后,当深蓝色的天空中金黄的月亮变成了圆形,那就是元宵节来了。

小时候,过春节都会回老家待到元宵节之后才回家,于是元宵节就会十分有趣。一大早,大爷爷就会拿着皱纹纸和胶水、铁丝来家里,拉着一家小孩子到角落里做灯。他用粗手搬来一把木凳子坐下,在纸上画一只小兔,一位长得那么粗犷的爷爷,画起小兔来栩栩如生。之后,用那大手将铁丝在手中任意地变换形状,一双黑眸目不转睛,不一会儿,铁丝就像成了一只立体的小兔,周围的小朋友不由发出惊叹声。我两眼放光,望着他害羞地笑了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便慈祥地说:“来,我教你们啊!”

乡村的元宵馅,是做灯时调制的。

中午饭后,我们拿着上午做好的灯到院子玩,却看到了大人们在滚元宵。奶奶将做好的馅,团成小球放在大奶奶手里,大奶奶再放到铺满面粉的竹篮里。我们看着一个个晶莹的小球,散发着晶莹的光芒,之后大奶奶轻轻地摇了摇手中的篮子,小球不见了变成了白色的元宵。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仿佛魔法一样,于是大奶奶将篮子给我。奶奶轻轻放入几个小球,我开心地晃着篮子,但是它们没有变成元宵,而是变成了粘在一起的“糖葫芦”。我失望地皱着眉头,奶奶却笑了,一手摸了摸我的头,一手用筷子把粘在一起的球分开,又往上面滴了点儿水,我失落地走开了。

乡村的元宵馅,是做元宵时的兴奋。

夜幕降临,一家十几口人坐在院子里,边上锅中的元宵正冒着热气,热气仿佛是一位仙子直直地飘上天空。我们在灯光下猜字谜,上午的灯在放上灯泡之后变得漂亮,仿佛有了生命,引得人去吃那香甜的元宵。每一口又软又甜,芝麻的味道从鼻子,嘴巴一起进入体内,勾引着我再咬一口,深蓝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下,小院里一家人欢声笑语。

乡村的元宵馆,是一家团圆的幸福。

如今的元宵节,在赶完寒假作业的半天里除了吃点儿买来的元宵,就只剩下一家五口人的寒喧,没有当初的高兴了。

怀念那包着幸福的馅的元宵。

作文榜样,满分节奏——为2025年山西省中考生定制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倡导“栖于诗,行于思”的语文生活 主打栏目:同题共振。投稿信箱:670702856@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