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炼铁杂志”
这项关键指标是如何实现12个月持续改善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从“彷徨迷茫”到“目标明确”的转变
一年前,鞍钢股份炼铁总厂燃料比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596kg/t左右,加之行业的严峻形势,沉重成本压力压得全厂上下喘不过气来。
唯有转变思想,方能开辟新路;唯有否定自己,才会破茧成蝶。
该总厂党委认识到,必须上下一心正视问题、打破常规、主动求变。随后,该总厂党委在全厂深入开展了加快建设“五型企业”论坛活动,分级下发主题,层层发动、深刻反思,开展“六破六立”头脑风暴,打破思想枷锁,摒弃守旧观念,努力创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作风过硬的厂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干事创业”能力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斗志昂扬、敢打敢拼”精神状态过硬的职工队伍,激发全体职工积极主动意识、担当作为精神和守诺践诺能力。尤其是中层干部,敢于跳出舒适区,充分践行“严、真、快、细、实”工作要求,主动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积极寻求更高效降低燃料比的途径。
“过去炉况一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操作思想不统一。”该总厂3号高炉作业长赵长城如是说。今年以来,他勇担重担、冲锋在前,统一操作语言,带领职工紧盯历史最好指标,积极响应高风压、大风量的操作要求,每日复盘高炉操作,精准调控,确保了炉芯温度逐步提升,成功实现了高强度下的稳定生产,将生铁产量推向了历史新高。8月,3号高炉超产1万余吨,生铁成本全厂最低,成为鞍山钢铁的明星炉。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嬗变
“原来高炉的操作方式可以比作‘华山论剑’,每个高炉各有各的想法,全凭经验干,总厂的一些要求在现场得不到彻底落实。只有将总厂的要求变为炉长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为了让炉长们说出各自的想法和问题,该总厂每天召开技术碰头会,大家齐聚一堂、集思广益,炉长们经常为了一个具体操作方法、一个开工方案争辩得面红耳赤。
在一次次争辩中,“平台+漏斗”布料模式、高炉放硫试验等一项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脱颖而出、得以实施。目前,该总厂中心入炉焦比大幅降低,煤气利用率随之攀升,燃料消耗显著下降。
面对困难,唯有行动方能破局,唯有变被动为主动方能开拓新局。
“由依靠外部协调转为主动沟通,是近期我们高炉稳顺的保障。”生产技术室曾宇介绍道,“我们从源头抓起,直接跟采购、物流和烧结厂沟通,让二烧翻车机直付外购焦,现在直付率达到了八成!”该总厂通过严把燃料入口关,减少物料倒运、摔打以及粉末入炉等措施,避免因质量波动导致燃料比升高,确保燃料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稳定性。
同时,该总厂围绕生产经营实行“揭榜挂帅”,以入炉焦比、煤比为攻关指标进行成本倒逼,加大效益指标考核权重;以班组为核心划小核算单元,实施精准激励,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差异化激励,坚持重奖重罚原则,多劳多得、多干多给,切实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我们积极构建创新体系,涉及4类创新14个项目,涵盖面广,全员都可参与。”该总厂党委工作室张恒良介绍道,“通过实施‘4+14’创新模式,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搭建技术交流及经验分享平台,共同探讨难题,形成良性创新氛围,职工参与热情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厂级创新工匠。”
一个创意激发了另一个创意,一项技术推动了另一项技术,一个团队带动了另一个团队。今年以来,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以及鞍钢集团级先进操作法、鞍山钢铁级科研项目评审中,该总厂均取得了不俗成绩。
——从“大手大脚”到“精打细算”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