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中基协投诉侵权?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曾
因点评“中基协被告”一案而404的行家,时隔数月,又收到了这家监管机构的投诉。原因是截图“侵权”???
意外投诉
话说,“行家揭幕”在2024年5月曾发布了一篇题为《百亿私募危险!负债累累?》的报道。
文中提及私募机构中菊资产被“限高”,以及中基协红字提示。这家私募机构及相关人员多次以侵权为由发起投诉,均被驳回。
出乎意料的是,距离发文已有8个月,行家忽然收到了署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投诉,并且带有联系人F**的手机号码前N位。
再看投诉理由,行家哑然失笑。竟然指责行家图片“抄袭我司官网内容,且明显带有我司水印”。并义正词严的称“作者未获得我司授权许可,侵犯了我司版权。"
私募信息
至于这则投诉中提到的几张图片是啥,行家一时半刻也想不起来。
翻了翻此前的报道,原来是这家私募机构在中基协备案的机构信息、产品信息和人员信息截图,尤其是投资者关注的诚信信息和提示信息。
问题是,这些内容全部来自中基协信息公示栏目,并且无需登录,以“匿名游客”身份可访问获取。而行家在文末也注明,图片来源中基协。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私募的“私”,意味着缺乏公开信息。
而中基协公示的信息,几乎是外界了解私募机构及产品的的唯一渠道。
作为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基协通过官网发布信息公示,是否属于“版权”作品尚且难说。
而行家作为“说真话”的媒体,堂堂正正的使用,为何会被扣上“侵犯版权”的帽子?
三观在哪?
要知道,中基协官网披露的协会章程,第三条载明——
行家想问问官方机构,究竟是帮着谁说话?
一方面将私募机构纳入监管,公示披露包括股东方和实控人,高管履历和持证人员,旗下产品备案和清算信息在内的信息,并红字提示可能的风险。
另一方面,对正当引用且标注出处的媒体,“严防死守”,动辄以侵权为由投诉。无论是什么样的主观意图,都可能切断公众了解真相的渠道,从而让“媒体监督”成为一纸空文。
如此“亲痛仇快”的做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风尚?是否有助于“促进公众对行业的理解,提升行业声誉”?是否有助于“履行行业自律管理,促进会员合规经营,维持行业的正当经营秩序”?是否有助于“促进会员忠实履行受托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深耕券商服务二十余年,汇聚券业精英,助推行业创新转型。与最前端的券业精英思想碰撞,交流最新业务观点、实践经验,获得新的业务灵感,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旨在搭建高质量的业务交流与人脉资源链接的平台。
精彩回顾
迎来终章,东海证券高管“追索劳动报酬”案
券业行家·热文
开年首位C类高管!平安证券常务副总
券业行家·热文
华英证券|业绩变脸 V 官宣喜报,投资者如何应对?
券业行家·热文
全免!国元证券、东北证券、开源证券
券业行家·热文
阔绰招标!光大证券动“真格”了!
券业行家·热文
人均1150RMB,华源证券春节福利!
券业行家·热文
个人信息保护,中基协成为被告?
券业行家·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