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副总裁欧阳剑鸿:高科技企业缺乏有效管理体系,如同空中楼阁

财富   2024-11-22 20:03   北京  

“如果一个高科技企业没有构建起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将趋势、构想、技术有效地沉淀并整合,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不断迭代的管理体系将其夯实,那么这些趋势就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稳固的基石。”

 

以下内容来自薄云咨询创始人欧阳剑鸿先生在2023年度泛高科技行业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欧阳先生分享了他在企业研发数字化变革方面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深入剖析了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为听众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

 

作者:欧阳剑鸿 薄云咨询创始人、华为公司前副总裁

来源:薄云咨询

备注:管理咨询or商务合作请致电:400-886-5185


各位朋友,我深感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系统、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的话题。在此之前,几位嘉宾已经分享了关于趋势、未来、技术、科技的精彩见解。然而,将这些内容真正落地并有效实施,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一个高科技企业没有构建起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将趋势、构想、技术有效地沉淀并整合,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不断迭代的管理体系将其夯实,那么这些趋势就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稳固的基石。


人类社会产品与管理的演变历程


从手工业到智能化:

让我们一同回溯整个人类社会产品的演变历程。


●在起初的手工业时代,产品孕育于工匠之手,工匠精神是这一时代的灵魂。管理体系以传承帮带为主,简单而纯粹,师傅将技艺传给弟子,传子不传婿。


●随着时光流转,我们进入了机械化时代。此时的产品特点是学科单一,但工匠已经融入了团队之中,因此需要进行团队化的运作。而这也意味着流程的产生与发展。


电气化时代到来后,我们见证了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合作,即跨部门团队的配合与流程的优化。这个时代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和市场双驱动,同时市场营销的概念也开始崭露头角。与此对应的管理体系自然与前一时代大相径庭。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在于整个产业链的端到端拉通,这代表了一种迭代与敏捷的发展方式,也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


●而在智能化时代,管理形态将焕然一新。以我们所熟知的chatGPT、Midjourney为例,它们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再以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为例,其应用广泛,其中代码生成、研发代码生成在通讯业领域已经达到了15%的可用程度。目标是在未来将其提升至50%的可用程度,从而达到辅助开发的效果。届时,企业管理架构、产品研发架构将与过去的时代截然不同。


华为研发体系的变革发展历程

01

华为的第一次变革:以IBM为师,从混乱到规范化,寻找适合的管理体系之路


华为在跨越电气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几个时代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革。从创立之初到98年,华为的管理体系、研发体系或运作管理都是各自理解、多种方法、山头独立、经常推倒重来的,充满了活力和混乱。


然而,到了98年,任总开始寻求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他考察了美国并接触了许多企业,其中思科积极介绍了他们的管理实践。然而,任总认为中国人天生灵活,不适合学习“活对活”的方法。相反,IBM当时经历了变革,用僵化的管理体系重新回到了高光时刻。任总认为“灵活对僵化”会产生好的结果,因此决定选择IBM作为老师来帮助华为提升管理。


当时,研发内部的高管认为IBM的管理体系不适合华为,因为IBM是做计算机、响声机、服务器、编译机的,而华为是做通讯高科技产品,是做创新的。然而,任总引入的这套模式为华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IBM在华为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调研,用一套模型确定了华为的管理体系模式或者是研发体系。首先定位产品形态,进而基于产品形态形成业务模式。管理体系要对准业务模式建设才能有效运作。如果产品定位、业务模式、管理体系之间出现错位将会带来企业运作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IBM顾问在调研了华为的市场和客户、对比业界最佳实践之后,认为华为所在的通信行业是客户高度聚焦的,客户希望供应商能够“按时保质”开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因此,IBM定位下来华为是服务运营商的,运营商的要求是按时高质量的交付。


IBM顾问认为华为的产品定位应该是“通用商品”,与之对应的业务模式是“量产”模式而不是“定制化”模式,华为需要构建“量产”模式相适配的管理体系、组织级能力。基于这个模式华为构建了后面的一系列包括IPD,ISC等等。其实到现在为止,华为的整个管理体系都有产品定位、业务运作和管理体系的这个烙印在,即使到现在华为都是深深的打量产模式的管理体系。


在第一次变革中,IBM为华为引入了一套管理体系,华为就此腾飞,其实只是构建了一个管理体系,构建了流程。然而一套流程没有任何作用,很多企业以为向华为学到IPD流程和管理体系就好了,研发就能有效地管理,产品就能很好地开发出来。实践证明很多企业这样做是失败的,因为没有真正的把组织、流程和IT有效运作起来。


流程就好像练拳中的招式,而流程执行能力是真正的力量,只有招式没有力量,是没有战斗力的。建立了完善的流程、组织和IT,并不意味着组织自动就具备了业务成功的能力。只有流程各环节的组织都具备了正确、高效执行流程的能力,才能形成真正的组织级能力。


02

华为的第二次变革:数字化转型推动华为业务高效运营,提升人才建设效率


第二次变革是华为下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研讨和统一意见,最终从管理的角度用模式创新的方式支撑了主业务的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支持业务快速增长,其表现是业务应用模式的重构,带来了业务运作模式的质变。


以华为的无线站点为例,数字化转型通过将分包商、华为和客户的流程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使得站点获取、规划、建设和验收都变得更加高效和简洁。在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中,数字化转型使华为能够快速了解航道堵塞的影响,并迅速识别出受影响的船只、货柜和客户。通过紧急补货和提升欧洲工厂的收货和生产能力,华为制定了中欧班铁方案并锁定了专列资源,为友商提供了帮助,缓解了事件的影响。


此外,数字化还应用在对干部的考察、选拔和培养上。数字化的方式下,构建了经验词典和能力词典,当需要某个干部的时候,系统会对标岗位要求,将履历、能力等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多个候选人直接识别出来,让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避免凭印象选拔干部。同时可以针对候选人加高条件,让他们在后备干部循环中补足经验,这样就有更宽的选择面,让后备干部人才倍出。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接班人队伍建设也可以在有限理性中做好感性决策。


愿景驱动,用变革实现数字化



华为数字化变革是基于愿景驱动的,即华为的愿景形成了数字化转型的愿景。这个数字化愿景要求人员增长不能高于业务增长。经过五年的努力,从2016 年到 2020 年,根据年报数据,华为的业务增长了70%,利润增长了 50% ,而人员只增长了14%。在这个趋势下,华为真正地是用一种变革的方式来实现数字化。


01

华为数字化工作的两个阶段


许多企业误以为实施一套系统、将数据迁移至云端,或应用5G和AI技术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全部。然而,如果无法回答数字化如何解决企业问题、提高效率,那么在业务运作的全过程中构建数字化概念,可能只会带来低效的投资。


华为将数字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清洁与贯通。以IPD为例,其业务流涉及三类关键的信息:产品信息、基于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客户类产品需求管理信息。只有这三类信息端到端地呈现出来,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基于场景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数据分析与洞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业务可视,通过数据汇聚实时了解业务运行状态,基于“事实”做出决策,降低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决策准确性和效率。实现业务自动化的重要手段是人工智能,将业务规则数字化、算法化并嵌入业务流程中,逐步替代人工判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数据创新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数据的用户洞察发现新市场机会点,制定精准市场策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02

数字化转型三部曲

对象、规则、过程的逐步数据化


要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数字化的对象。以产品为例,如果不将其数字化,后续的数字化管理将无从谈起。因此,产品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建模,建模后才能与需求、BOM、客户、供应商等进行对接,这是数字化的前提。


其次,我们需要将规则数字化。在产品建模及上下游对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架构规范、CBB规范、开发规范、代码规范等这些规则进行数字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证全过程的数字化。


最后,我们需要将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DCP决策、技术决策等这些过程数字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数字化。例如,如果某个产品延误了,我们就能知道它会影响到哪些客户的交付,会影响什么成本,以及影响到后续的什么过程。


总结


总的来说,企业向华为学习,不仅要关注其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更要深入学习其构建和管理体系的能力,以及如何将这一体系有效落地实施。华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它能够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并将其贯彻实施,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完)


12月13日-14日,华营将于深圳举办《在悖论中前进·有质量地活下去》主题论坛。邀请华为公司顾问、前核心高管,以及在学习标杆之路上不断探索的企业家们,共同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奥秘,寻找在悖论中前进的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有质量地活下去!


一年一度,欢迎各位企业家莅临,共襄盛会。▽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在线预约报名!

华营管理私塾
学华为,上华营。陪伴企业家成长,为组织赋能,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可信赖的长期成长伙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