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旅居昆明,迷上了汪曾祺。
读了他的一系列作品,还发现了他早年的一些逸闻趣事,例如汪曾祺曾经给自己写过一首打油诗,既有调侃、自嘲,仔细读来,也说了一些大实话,还介绍了自己写作的特点和主张,分享如下:
《我为什么写作》
—汪曾祺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汪曾祺或许是天生具有作家特点和禀赋的人,他的数学确实一直学得不好,考到西南联大后也并没有刻苦学习,反而经常翘课,泡茶馆,在西南联大成为“另类学生”,甚至后来没有拿到毕业证。
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因为他对写作是极有认真和有主张的。
仔细品读一下这首打油诗和他的作品集,可以发现汪老的写作习惯和主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且熟练运用方言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过八年,可以发现他在小说创作中会大量使用当地方言
昆明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云南片—滇中小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不加以了解,根本无法得其三味。例如:
整哪样:做什么(询问行为或目的),
买买:天哪!惊叹词,表示惊讶或感叹。
咋个整:怎么办(询问解决办法)
他非常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学习文学表达的方式。例如,他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店铺的告白、街头的启事等,从中感受到口语的妙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通俗易懂且富有文学意味和艺术魅力。
作家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学习并加工改造,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
2. 以日常说话的态度写小说
汪曾祺主张以日常说话的态度来写小说,这样可以使小说语言鲜活、清新、灵动。
他反对以“做文章”的态度写小说,认为那样会使小说变得呆板、僵硬。
他强调,写小说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句子要简短,能省略的部分都省掉,避免冗长和啰嗦。
这种写作态度使得他的小说语言平实而富有生活气息。
3. 强调细节的作用与价值
汪曾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细节的运用。他认为,细节可以有效提升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并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性格、气韵、精神状态等。他在小说中经常使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和场景,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例如,在《受戒》中,他通过小英子扔半个莲蓬给明海的细节,透露出她的天真善良和对明海的喜欢。
4. 讲求创作的随意性与自由
汪曾祺晚年的文学写作属于典型的“休闲写作”。他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认为文学写作应该富有创造性,不必紧跟时代潮流,而应有写作者个人的想法和情绪。
他在创作技法上也主张文章结构的“随便”,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追求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
5. 强调作品的美育功能
汪曾祺非常重视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一直倡导积极的价值观。
他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他们认识到生活是美的、有诗意的、可欣赏的。
一花一草,一餐一食,街头的叫卖声,都会激发他的写作灵感,在他的笔下变得活色生香。
他喜欢写美食、日常有趣的小事,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6. 不急于求成,注重沉淀与积累
汪曾祺每天早上起来,先喝一杯茶(酝酿),然后安静地写作,只写一篇,也就两三个小时,就罢笔,给家人做早餐去了。
他的写作秘诀之一是“不着急”。他认为,写作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情感的积累。
他常常将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和润色,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他的这种写作态度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精致和深刻。
写作是自由的,写作就和生活一样,是有趣的,好玩的。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也对汪曾祺的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