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书再不梳理四月都要完了。
我并不是将写作为目标的人,高兴就记录,显然就目前的状态高兴的日子还是不够多。每天都想写,只是时间于我总是不够用,恨不得每天72小时。
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陪孩子是首要,无论是陪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第一位。如若不然只能压榨自己的睡眠时间,这是我极不愿也不能的事,因此三月只要四本书看完,四月应该不会比这个多了。
(一)《我可不这么想》
【日】佐野洋子
关于佐野洋子的这本书,虽然我和朋友都写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要聊,还是有很多想说的。大概孩子的成长本就是无尽话题吧,明明看书的时候都想得明明白白的事,转头大环境又把我打趴下,企图试试也许应该挣扎。
打算再读两本佐野洋子,打个加强针。
(二)《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日】茂木健一郎
继《有没有让脑袋变聪明》这本脑科学之后,对脑科学有些喜欢,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本书很好读的同时也有些让人云里雾里。读完后深信作者确实读了很多书,并且对日本作家作品的喜欢也认真的。茂田健一郎先生是个脑科学家,看完书之后是真的很想去看一看脑科学家读的书,希望有一个脑科学家的脑子。
要说茂田健一郎先生在日本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推广人,看看目录的这些小标题就一目了然了。
(三)《书之蜜语:关于文学和儿童的偶谈》
【美】艾登·钱伯斯
书买了又一阵子,但是一直没有开封去读。前不久听了阿简讲“阅读循环圈”,翻出来啃一啃,不枉费我花过的钱吧。
这是一本演讲稿集作品,以多个围绕儿童文学主题的演讲汇总。读完后倒不是说带给我很多新的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但是让我越来越坚定自己正在做的事。
关于朗读。大声朗读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从孩子出生到不断长大的整个过程,这种做法都要贯穿其中,甚至应当坚持到青少年时期,因为这是培养优秀阅读者必不可少的前提。人类的文化是在模仿中习得的。这表明了一个学习阅读的真理:这种学习首先要靠听,然后才能模仿。
关于写作。很多作品一开始并不只是为孩子写的,可是写给孩子的就是不一样的。当然写作可以是为别人写,也可以是为自己写,还可以不为任何人写。我为什么写呢?只是想写。
所有的写作都是绘画。
所有的写作都是回忆。
所有的写作都是上天的赠礼
做了老师,又做了妈妈,才又做了孩子,永远不能再回到小时候,却又要回到小时候,学习小孩子的成长方式,理解儿童文学以及青少年文学。
链接“阿简的刀锋与大海”:《书之蜜语:关于文学和儿童的偶谈》
(四)《每一句话都坐着别的眼睛》
【德】赫塔·米勒
作者生于罗马尼亚,2009因其“以诗的凝练,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的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一本一开始读:写的什么呀?看不懂。再读会说: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看不懂。也不知道读到哪儿才会说:真是一本好书。
如果你都坚持把我这篇废话读到这儿了,我想你一定要读这一本书。因为你会说:作者真敢写,翻译真改,出版商真敢出版,我也真敢读。
读完这本《每一句话都坐着别的眼睛》后,最想做的事就是学习多种语言。语言本就是文化的载体,想要了解多种文化,势必对其应略知一二。
截止今天,四月的书还没怎么读,真希望时间再慢一点儿。不定目标的前进,不知会走到何处,世外桃源应该就是这样被找到的。
链接“阿简的刀锋与大海”:《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