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著
年初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新疆更火了,作者李娟也借此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恰好我读的第一本李娟的书,就是《我的阿勒泰》。如果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会暗暗猜想作者文笔的动人,到底有多大程度有赖于叙述对象本身的美好,到读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时候,则完全丢弃了这种猜想,只剩暗自佩服:她就是为写作而生。
那些遣词造句、表达的精准与不落窠臼,除了赞叹一句“天赋异禀”,还能说些什么呢。除了一边爱不释手地继续读下去,一页一页地,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她笔下的文字世界,一边折服,一边暗自心惊和艳羡,别的都不必再多言。
走入作者笔下的文字世界,沉浸其中,甘心成为盲人。仅凭文字予以色彩、光亮、温度、声响……我好像又在异域的他处,用另一种更丰富的形式活过来了。
《教学这件事》[日] 大村滨 著
作者作为一名教育界的前辈,总是难免有很多话,想要对从事同一行业的后辈们讲。看过太多相关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很难说这本书有多么与众不同。只是在读的过程,常常会有令我暗暗心惊的观点,时刻战战兢兢地自我检省。
这本书里绝没有所谓的“自我宽慰”,只有警醒和告诫:你可以做得更好。学生学得不好,作为老师,你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替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你可以做得更好,一定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来,不断精进业务技能。这也是大村滨之所以能在这行做得如此卓越的缘由吧。
回归本质,不论社会和环境加诸于这一职业多么不切实际的“期望”,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最耳熟能详又浅显的话,由前辈再次强调和重申,依然能给予我一针强心剂,时刻提醒自己:我做得还不够好,还得再更努力些才行。
《秋园》杨本芬 著
这本书据说被称为《活着》的女性版本。
大概因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有重叠,主人公在时代的洪流中苦苦挣扎,历经坎坷的苦难有相似之处,所以即便是不同作者的不同叙事,仍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阅读感受。《活着》是十几年前读过的书了,细节不再清晰,单就相似的时代背景,同样悲怆的人物命运,确实可以作对比阅读。(里面的男性角色也如此)
两本书里的女性,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最“普通”的女性面貌:勤劳、坚韧,为自己的儿女奉献和牺牲了一切。而命运总是不曾善待她们。世间的苦难都如此雷同,面对苦难的勉力支撑,她们身上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令人如此动容。这些坚韧的女性,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身边找到无数“沉默”的实证。
这是一出女性的赞歌。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美] 马特.马登 著
这是一本漫画书,将一个简短的片段故事,用99种不同的漫画技法和叙述方法讲出来。
目标读者应该是致力于漫画技法研习和艺术创作的人群。不过,当作写作教学书籍来看,倒也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作者恰好用了最直接和简练的方法,诠释了什么是“创作”。
哪怕是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就会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妈妈的银行账户》 [美]凯瑟琳.福布斯 著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值得大人小孩一起共读,比如这本。妈妈的银行账户是虚构的,而妈妈的人生智慧,却值得细品。这也是这个故事之所以历经百年,还能一再地打动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缘由。这也恰恰说明,任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妈妈的人生智慧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