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五六月的阅读时间少了很多。补上欠的旧账,梳理一下这兵荒马乱的两个月里,见缝插针有限的阅读。
《可知与不可知之间》杨照 著
即便在阅读中尽量去兼顾不同体裁和主题,对于诗歌,始终兴致乏乏。
当然不是诗歌本身不够好。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总是受限于个人体悟,要么在诗人讳莫如深的词句前迟滞不前,蠢笨如我字斟句酌仍难以品味分毫,要么是经验阅历的浅薄让我很难与之共情。里尔克的诗歌更是讳莫如深。倘若不是有人将它拆解、解读出来,对我来说大概是很难读懂它。即便如此,这本书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借由杨照的解读,开始懂得一些那些诗句背后的深意,那些在字句和行列间跳跃的、涌动的,澎湃而不可名状的感情。
即便再读里尔克,我可能还是读不太懂。不过,因为这次的阅读体验,再面对诗歌,也许可以不那么畏惧,能试着去读一读。
《西欧思想游记》 冯骥才 著
去的城市还不够多,就目前去过的那些城市,也包括自己生活过的,对于城市化的整饬、崭新的建筑群,总有一些遗憾。倘若不是那些不同地域的植被,在钢筋水泥间勉力表达一些“独特”的自我,所有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如此雷同。
冯骥才笔下的西欧城市,多年后故地重游,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变化,城市和街道都跟当年一模一样。老旧的建筑,不是一推了之,而是尽力整修维持它昔日的荣光。
一座城市,重要的不是建筑如何恢宏整洁崭新,而是建筑与历史的合而为一。这本书让我对理想中城市的遐想,有了一些可以落脚的地方。原来那些“遐想”在别的城市是可以落地的。
《新朗读手册》 [美]吉姆.崔利斯 著
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人,大多对《朗读手册》耳熟能详。再版后的新朗读手册,没有去细细比对新旧版本到底有哪些不同,任务驱动,再读一遍,仍然有很多收获。
说是朗读,其实说的也是阅读。朗读对词汇量的增加,对孩子阅读力的提升,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果你对朗读和阅读还有一些不确定或不够坚定,可以读一读。对于那些对朗读或者说阅读还有犹疑的人,书中有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来打消你的疑问,然后坚定地告诉你:去朗读(阅读)吧!
《小岛经济学》 [美]彼得.D.希夫/安德鲁.J.希夫 著
尽管我们生活的世界,衣食住行都与“经济学”息息相关,但对于“经济学”本身,所知始终有限。
本身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跟“经济学”没太大关系,但常常会想,那些报刊上的美股指数,那些不时发布的国家政策……背后无不跟经济学有关。不管是出于对所在世界如何运作的了解,还是仅仅满足个人好奇,这都是一本很好的入门经济学书。没有复杂的学科术语,也没有艰涩难懂的长篇大论,只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试着将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讲给普罗大众。
《被你嫌弃的昆虫们》 [日]海野和男 著
这是一本青少年读物,对成人来说,倘若想要作为对昆虫的入门了解,也可以,只是内容稍显简单。
昆虫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中,除家畜以外最熟悉的生物了。不胜其扰的蚊子,从狭小隧道爬出让人惊恐尖叫的蟑螂,公园里匍匐在绿叶上的毛虫,傍晚天边群飞的蜻蜓……随处可见,又惺忪平常。对这些又爱又恨的昆虫,书里选了一些很特别的昆虫作为切入点。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小生命在地球上多么特别,他们的生存策略,完全就是一部史诗级别的大作。人类与之相比,不管是对环境的利用还是生存策略,都是大巫见小巫。它们是灵感的源泉。每一种生物是如此特别。
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那些叫人震撼的生存策略,以及昆虫们的生存智慧与因地制宜,都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所有生灵共同居住的星球,如此奇妙的生命,还有多少是人类一无所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