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大江东去---王士元教授80岁贺寿文集》,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3年。
提要:本文在学习雅可布森对于索绪尔的评论的基础上,考察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出索绪尔在论证任意性问题中的四个矛盾之处并逐一进行了讨论:1、论述任意性意义的倒退;2、对约定俗成的错位认识;3、对语言起源问题的回避;4、对不同语言作用的差异。作者主张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意性不可论证,无需论证。理据性则是需要语言学者下大力气去探寻的语言研究的目标。当代语言学正经历着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更新。
关键词:任意性 理据性 约定俗成 语言起源 语音象似性
1.索绪尔和雅可布森
2.雅可布森评索绪尔
雅可布森高度称赞索绪尔《教程》开创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掩盖其中的错误和矛盾。他明确指出:索绪尔的《教程》是天才的著作,甚至《教程》的错误和矛盾也能给人启示。20世纪没有哪一本著作对世界各国的语言学产生过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教程》的思想、定义和术语直接或间接渗透到极不相同的著作当中。《教程》纲领性的论点成为各语言学诸多讨论的出发点。正是通过发展和修正这些论点,新的语言学流派才涌现出来,并得以成型。(雅可布森1942,见2001:66)
“索绪尔把能指(语音)与所指(意义)之间的关系武断地说成是任意的关系,而实际上这种关系是一种习惯性的、后天学到的相邻性关系。这种相邻性关系对于一个语言社团的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但是,伴随相邻性的还有相似性的原则表现出来。
“相似性原则在派生领域和词族领域作用重大。在这些领域,同根词之间的相似性至关重要,不可能谈论任意性。”(雅可布森 1959,见2001:135-136)
雅可布森认为音义关系表现为相邻性和相似性的原则。人们常说的隐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换喻则是重在关联的相邻性。这些极有意义的论述对于揭开音义结合之谜很有启发,已经成为当代认知语言学讨论的重要内容。
3. 《教程》书中任意论的四个矛盾之处
按照雅可布森所讲的:《教程》的错误和矛盾也能给人启示。在《教程》中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论述过程中有四个矛盾之处。下面依次将原文照录,并加以说明和讨论,希望能从中得到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启示。
所求地点数目 | 单源概率 | 多源概率 | 语言出现总概率 | 语言出现情况下的多源概率 |
0.1 | 0.09 | 0.005 | 0.095 | 0.05 |
1.0 | 0.37 | 0.26 | 0.63 | 0.42 |
5.0 | 0.03 | 0.96 | 0.99 | 0.97 |
语法结构 | 语音结构 | 词汇要素 | 语音要素 | |
源自汉语 | - | + | + | - |
源自藏语 | + | - | - | + |
即:基本词汇多源自汉语,文化词多源自藏语;语音结构与汉语严格对应,语音要素与藏语有共同沿流;语法结构和功能与藏语高度同构。这是两种语言经过深度接触产生系统整合的结果,只有经过汉、藏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到的内部规律。
源语言 | 语言质变结果 | 母语者民族 | 语言系统构成特点 | 始发语与目标语的 类型关系 | ||
甲 类
| 始发语 | 目标语 | ||||
藏语
| 汉语 | 倒话 | 藏族 | 100核心词以汉语为主,语法以藏语为主。藏语语音要素。 |
SOV与SVO语言相接触,语法形态差异很大。 | |
藏/蒙语 | 汉语 | 五屯话 | 藏族 | 100核心词以汉语为主,语法以藏/蒙语为主。藏语语音要素。 | ||
东乡语 | 汉语 | 唐汪话 | 回族 东乡族 | 100核心词以汉语为主,语法以东乡语为主。东乡语语音要素。 | ||
乙 类 | 壮语/ 仫佬语 | 汉语 | 诶话 (五色话) |
壮族
| 100核心词以壮语为主,语法以汉语为主(中心语在后)。侗台语语音要素 | 都是SVO语,形态较缺乏,但修饰成分前后相异。 |
水语 | 布依语 | 莫语 | 布依族 | 100核心词倾向于水语,语法细微处倾向于布依语。水语语音要素。 | 同语族SVO语,语法基本一致。 | |
达让/ 格曼语 | 藏语 | 扎话 | 藏族 | 核心词以达让、格曼语为主,语法体现藏语的主要特点。达让、格曼语语音要素。 | 同语族语言,都是SOV语,均有丰富的形态。 |
从中提炼归纳出:
类别 | 语言结构模式 | 语言案例 | ||||
核心词 | 语法特点 | 语音要素 | 一般常用词 | |||
甲类 | 目标语为主 | 始发语为主 | 始发语为主 | 目标语为主 | 差距大 | 倒话、五屯话、唐汪话 |
乙类 | 始发语为主 | 目标语为主 | 始发语为主 | 目标语为主 | 差距小 | 诶话、莫语、扎话 |
可见,“语言质变现象有类别之分,即如:甲类,相接触语言之间类型差距大,核心词以目标语为主,语法特点以始发语为主(以倒话、五屯话、唐汪话为例);乙类,相接触语言之间类型差距小,核心词以始发语为主,语法特点以目标语为主(以诶话、莫话、扎话为例);甲、乙两类的共性在于语音要素均指向始发语,常用词均指向目标语。”同时,“可知相接触语言之间的类型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语言质变的构成特点。因此,可以以核心词、语法特点、语音要素、常用词作为四个参项,对深度接触引发的语言质变结果进行预测。因此,托马森‘接触引发的演变无法预测’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可预测性源于对理据的认识。
4.语音象似性
5.汉语的理据性
6.理念和方法的思考:语言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Chuenwattanapranithi, S., Yi Xu & B. Thipakorn 2008 Encoding emotions in speech with the size code — A perceptual investigation, Phonetica (2008) 65:210-230.
Darwin, C. 1872 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 John Murray, London, England.
Freedman, David A. & William S-Y. Wang 1996 Language polygenesis: a probabilistic model.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04.2.131-138. 中译文题为:语言的多源性:一个概率论模型,王士元《语言的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Frishberg, Nancy. 1975.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Historical Change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 Language 51.696-719.
Greenberg, Joseph H. 1963 Universals of Language. Cambridge: MIT Press.
Haiman,J. 1980 The iconicity of grammar: Isomorphism and motivation. Language 56,5615-540.
Haiman,J. 1985 Natural Syn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spelmath, Martin. 2008. Frequency vs. iconicity in explaining grammatical asymmetri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1-33.
Morton, E. W. 1977 On the occurr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motivation-structural rules in some bird and mammal sounds. American Naturalist 111: 855-869.
Nicolescu, Basarsb 2008 In Vitro and Vivo Knowledge---Methodology of Transdisciplinarity, in Basarsb Nicolescu (ed.) Transciplinarity---Theory and Practice, Hampton Press, INC. 2008.
Nicolescu, Basarsb 2002 A Stick Always Has Two End, in Basarsb Nicolescu, Manifesto of Transdisciplinar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2.
Ohala, J. J. 1980 The acoustic origin of the smil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68: S33.
Ohala, J. J. 1984 An et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ommon cross-language utilization of F0 of voice. Phonetica 41: 1-16.
Rizzolatti, Giacomo, Leonardo Fogassi & Vittorio Gallese 2006 镜像神经元,大脑中的魔镜(赵瑾译),《环球科学》2006年第12期。
Thomason,Sarah Grey 2007 Language contact and deliberate change, Journal of Language Contact, 1: 41-62.中文译文《语言接触和蓄意演变》(谷峰译,曾晓渝校),《语言学译林》第1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7月,第167-189页。
阿 错2003《藏、汉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阿 错2004《倒话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赫尔德1769《论语言起源》,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8。
赫胥黎 1971《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出版社。
胡明扬2006 混合语理论的重大突破---读意西维萨•阿错著《倒话研究》,《中国语文》第2期。
李葆嘉 1994 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和复归,《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刘丹青 2004《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陈玉洁2008《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当代语言学》4期。
刘丹青、陈玉洁2009《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下)》,《当代语言学》1期。
卢 梭1775《论语言的起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卢卫中 2011 语言像似性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43卷第6期840-849。
陆丙甫、郭中2005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外国语》第6期,32-39。
马清华 2011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语言科学》第10卷第5期482-496。
沈家煊 1993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5卷第1期。
索绪尔1980《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
索振羽 1995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正确的,《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王洪君 2010 南开大学学术报告。
王士元 2006 索绪尔与雅柯布森:现代语言学历史略谈,《四分溪论学集下册.庆祝李远哲先生七十寿辰》,刘翠溶编, 669-86.台北:允晨文化。
王士元、柯津云2001语言的起源及建模仿真初探,《中国语文》第3期,收入《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
王 寅1999 《论符号象似性 —— 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和补充》,北京:新华出版社。
维 柯1725 《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
许国璋1997 《论语言和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雅可布森 2001《雅可布森文集》,钱军、王力译注,湖南教育出版社。
俞 敏 1978 译者的话(主语和谓语 丹麦 奥托· 叶斯柏森著 俞敏译),《语言学动态》1978年第5期。
曾晓渝 2012 语言接触的类型差距及语言质变现象的理论探讨,《语言科学》第1期。
朱晓农2004 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当代语言学》3: 193-222。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王士元先生的指教;并曾与刘丹青、施向东、曾晓渝、阿错、王红旗等诸同仁讨论;初稿曾在南开大学和兰州大学报告,得到张文轩、史淑琴等老师的评论;在收集文献讨论观点方面得到刘晓敏、王敏媛、郑晓杰同学的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注1] 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1页)和《小逻辑》(43页)有“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事物的本质,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理性即现实”。
[注2] 1996年意大利的里佐拉蒂和同事们发现,恒河猴脑中有神经元在看到别的猴子或人的动作跟自己做过的动作相似时会产生同样的兴奋。他们把这类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随后发现人脑也有镜像神经元,而且有一部分存在于布洛卡区(控制语言产生的区域)。2000年西谷信行和哈里的研究表明,布洛卡区是镜像神经系统的协调中心。2003年科勒发现当两个动作同时具有听觉和视觉信息时,镜像神经元对它们的分辨率达到97%。分别由真第卢奇和迈斯特进行的研究证实,镜像神经元系统是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交流的共同基础,揭示了它在语言进化中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生物学基础。镜像神经元通过感觉而非思想,直接吸收了文明。不是通过概念推理,而是通过直接模仿、观察和分享,一代代传授下来。它触动了许多科学规则,改变了人们对哲学、语言、艺术、以及移情作用、孤独症和心理疗法的理解。
[注3] 声训是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如《易经》:乾,健也。坤,顺也。《孟子》: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书中,也有很多声训用例。汉末刘熙著《释名》全部用声训来解释词义。可分为四种:(1)同音。例如,“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2)双声。例如,“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3)叠韵。例如,“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4)音近。例如,“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这样就从音义的结合上说明了一个名称的来由。虽多出于推测,但是其中自有可取之处。
[注4] 戛音即不送气塞音与塞擦音;透音即送气塞音与塞擦音;轹音即擦音与边音;捺音即鼻音与半元音。语出自清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编》(页7)。江永语出《音学辨微》(页19)。陈澧语出《东塾读书记·小学》。古时汉语上声为短调。
END|2024 summer
石锋 王大佐 |汉语普通话调域怎样划分?——调域分阶和调阶宽度
拉波夫 | 一个语言学家的旅程: 我是怎样进入语言学领域的,我从中得到了什么
12月19日讲座预告:石锋教授 拉波夫之问:音在变?词在变?
12月25日讲座预告:汪锋教授 茶的前世今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12月13日讲座预告:李晓庆研究员 基于韵律理解话语意图的动态神经过程
Elinguistics
欢迎各位访问《实验语言学》官网
http://www.exp-linguistics.com/
可以浏览最新期刊或过往期刊;
欢迎各位踊跃为《实验语言学》投稿。
关注我们
实验语言学Elinguistics
刊物推广|沙龙预告
好文推介|学术交流
点击“在看”,将好内容推荐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