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弘爱讲糖”,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前不久内分泌科就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6岁,2年来反复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运动后或空腹、晚餐前均曾发生,休息或进食后数分钟缓解,曾测血糖最低2.6mmol/L(当时稍感头晕不适,无上述典型症状)。入院2天前上述症状再发,当时于运动场当裁判,场地较闷热,站立时间长,无剧烈运动,休息及进食后数分钟缓解,缓解后2小时仍感头晕及疲劳感,遂就诊内分泌门诊,收住院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问题来了】
1、是不是低血糖?
患者没有“糖尿病”,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最近也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无长期大量饮酒。入院生化检查排除肝、肾或心力衰竭,皮质醇不低,儿茶酚胺正常。糖尿病自身抗体均阴性,C肽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升高,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不支持。进一步行OGTT延长试验正常,反应性低血糖不支持。
2、会不会存在不典型的胰岛素瘤?
(1)饥饿试验:
胰岛素瘤具有不恰当地自主分泌胰岛素的特性,大多数胰岛素瘤病人在禁食 24 小时内会诱发出低血糖,若 72 小时后仍无症状,可基本排除本病。
患者饥饿40小时因无法耐受饥饿感终止试验,试验未激发出低血糖,也无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出现。
(2)胰腺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
综上:患者低血糖证据不足。
2、脑源性?
2年前一次发病后查颅脑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无肢体抽搐、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癫痫可能性小。
3、心源性?
初步评估:
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期间未发作上述症状,因此也并未发现有异常心电图情况。
进一步评估:
患者发病部分情况下是在运动后发生,是否可通过运动再激发症状来进一步排除是否心源性?
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观察是否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
(1)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阴性。
(2)直立倾斜试验
检查结论:基础试验阴性(-)药物试验阳性(+) 阳性表现:血管抑制型
结合试验结果及患者症状,最终考虑诊断:迷走神经性晕厥(血管抑制性)。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所有年龄段人群最常见的晕厥原因。通常是由于某些诱因,导致负责调节心率和血压的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流向脑部的血液迅速减少,从而发生晕厥。
临床表现:
(1)症状
(一)发病年龄:通常较年轻且其他方面健康。
(二)前驱症状:也就是晕厥即将发生前,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冷/热感、出汗、心悸、恶心或非特异性腹部不适、视物“模糊”偶尔进展为暂时性视野变黑或“白茫茫”、听力减退和/或出现异乎寻常声响(特别是“嘶嘶”声)、旁人称患者面色苍、恢复后疲劳。
(三)体位:仰卧位有助于维持充足的血液流向大脑,所以血管迷走性晕厥通常发生于坐位或站立位。
(四)持续时间:1-2分钟,但因为患者在事件发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感到疲劳,完全恢复可能会延迟。
(2)触发因素
常常有以下诱因:情绪或立位应激、疼痛性或伤害性刺激、害怕身体受伤、长时间站立、热暴露、强体力活动后或看见血等。
(3) 复发
血管迷走性晕厥可反复发作,取决于个体情况和触发因素。大多数结局良好,不会再出现发作。
治疗
目前尚没有药物对反复发作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始终有效。
这类晕厥一般为良性(但要注意损伤风险),应注意避免潜在诱因(如闷热、拥挤环境、脱水等),增加水和食盐量,及时识别警示症状(特别是晕厥前驱症状),发作时尽快进行增压动作(双腿交叉、双手紧握和上肢紧绷),及时坐下或躺下。
参考文献:
End
小编简介
康冬淑
内分泌科医师
医学硕士
人生格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门诊预约挂号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