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钱”的新思考

文摘   2025-02-02 10:20   湖南  

⬆️ 作者:好朋友Beta007,住在南加州。北美离婚达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单亲妈妈。小公司目前还没倒闭,男朋友目前还没分手。欢迎去豆瓣找她玩。


恭喜发财!


新年到了,又是大家猛立flag的时候了。上次看到友邻提到一个在英文社媒里很流行的一个“no buy 2025”的挑战,也就是一整年能不买东西就不买东西。 


但相比较于怎么不花钱,其实我平时思考的更多的是“怎么花钱”。每段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反思。以前也写过好些: 包括《怎样花钱买到幸福》,还有《奢侈品真的贵吗》。


今年我又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在这里给友邻们总结一下我的思考,也算是给你一个可参考的2025 “花钱”提案。 


 要“调用”不要“占有”


2021年,我起诉离婚之后,自己搬了出来。陆续从原来家中的大衣帽间里拉出来成箱成箱的衣服包包鞋子。为了放下我成堆的鞋子包包,不得不临时买鞋架包柜组装;衣服裙子根本都没挂完,衣杆就已经被压弯。。。


而在我把这些衣物搬出来之前,我已经仅仅靠着一个登机箱里的衣服生活了快两个月了(宣布完离婚之后,我大概花了10分钟上楼收拾了个箱子走人)。 


看着堆在地上的小山,我第一次郑重的对自己的消费开始反思。我不是一个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从来没有花过超出消费水平的钱。就这样我自认为非常理性的消费都给自己增加了这么多没必要的物品。我占有的物品太多了。


——没错,占有。我们买东西的行为本质就就通过完成交易而占有某一样物品。占有带给我们安全感,这是匮乏时代带给我们的烙印:总是要焦虑的占有一切可以占有的东西——我们的父母明明吃饱了也还是看不了剩菜,一定要撑着肚子吃完;而我们看到直播间的打折商品就有要占有的冲动,以免错过了占有的机会。 


但是,我们已经渐渐进入了富足时代。今天,全世界的极端贫困人口不足10%,理论上说粮食总产量可以喂饱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仅仅是中国的产能,就能完全让全世界的人们用上物美价廉的各种商品。这是一个资源比需求多的年代——以至于现代商业的核心目标是创造需求而不是创造商品。 


在物品已经毫不稀缺的情况下,我们占有这么多的物品已经意义不大了,反而会成为负担。就像这次的洛杉矶大火,是不是你占有的东西越多,在这样的灾难里损失就越大?哪怕是房产这种“投资”商品(保险公司的赔付大大概率不能覆盖房产的真实市场价值,更何况大火之后的地区房产贬值损失)。 


大火中失去房产的中产家庭

如果我们放弃“占有”,我们的消费心理应该是怎样呢?我觉得应该是“调用”。我们不需要占有资源,只需要有“调用”资源的资格。我觉得今后的消费也大概率会变成这个方向:卖的不是物品,而是“access” (调用)物品的资格。 


其实现在很多商业模式已经是这样了:你不需要买一屋子的书,只需要买一个读书app的会员,有等于拥有了随时调用一个图书馆的资格;你不需要存10g的电影硬盘,只需要买一个视频app的会员,就可以随时观看想看的电影;你不需要在家组装各种健身器材,只需要一个健身房卡。。。包括租房,网约车等等都是一样的逻辑。可能以后房子也不会特别贵,但是用于社区维护和建设的物业会越来越高。或者是把ongoing的物业服务统一到房租——总之,可能以后的市场会让租房比买房要make sense,而房地产会更像酒店这样的服务业而不是销售业态。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从2021年起,就不大买新衣服了。而是一直在用租衣服务。我用的是rent the runway. 会员费从从$90-$155左右不等,最多一个月可以借10件衣服。品牌大多是价位$100-$1000不等的中档的时装品牌。美国这样的服务还有好多家,比如nuuly,fashionpass, 还有品牌自营的vince unfold。。。等等,价位和风格各有不同。 


Rent the runway

我用$1886的年费买了可以access 上千件好品质衣服配饰的云衣柜。贵吗?可能很多人觉的,我是花了快2000美金买了个空气。 


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是用2000美金解放了我的空间,解放了我想怎么把衣服塞进越来越满的衣柜的脑细胞,解放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想怎么处理掉这些廉价人造纤维垃圾的麻烦,而且我再也不用为了什么特殊场合去买一条只能穿一次的昂贵裙子了。另外这种租衣服务是包清洗的,所以我穿的时候也不用想衣服弄脏了还要送干洗,完全不用心疼。


最重要的是,我用每个月可以挑选10件商品的机会对抗了“无聊”。消费社会里,很多时候我们消费是为了娱乐,是为了对抗“无聊”。是为了下单和开箱那几分钟的开心,是为了搭配新衣服那两天的兴奋。而我每个月可以摸到10件新东西,这个强度足以让我抵御很多的社交媒体种草了。 


可惜的是,我有跟国内的朋友提过这种租衣服务。朋友说在国内这样的服务大概率做不起来。可能是观念问题,可能是因为衣服太便宜。。。但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有类似的服务的(支持有野心的姐妹们做一个!)。 


除了可以租衣,网上还有租奢侈品和租家具的业务等等,不过不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没有试过。


VIVRELLE 租借奢侈品的网站

anyway, 我只是想把用“调用”代替“占有” 作为一个思维工具送给你。如果你这样想,可能就会觉得,买房也不是刚需;你占有的东西可能不是资源而是负担;而唯一值得你不断往上叠加价值的实体,就是你自己本身。 



 只要不借贷,想花钱就花吧


这个原则,尤其适用于年轻人。之前刷到李诞直播的切片,里面他很真诚的建议一个以省钱为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去花钱,把定存以外能花的钱都花掉——因为你如果不花钱的话,就不能真的明白钱,不明白钱对你的意义。 

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对,在消费时代,一方面,我们都是通过消费,来定义自己的。比如你穿Khaite,背the row,那你是把自己定义成newyork独立女性;如果你不吃红肉,只买装在玻璃瓶里的饮用水,那你多半是自认为有道德责任感的liberty。


另一方面,我们也是通过消费,来认识自己的。把钱花在哪里,你最觉得开心?把钱花给谁,你觉得没问题?什么样的东西你是迫于pier pressure 买的?什么样的东西你是哪怕没人知道你也要买的? 


所以,只要不借贷,不要over thinking,不要有负罪感。你的收入存20%,花80%,完全合理的。通过花钱来塑造你自己,通过花钱来认识你自己。这都是年轻人花钱的意义。  


什么? 你说你想靠存钱躺平FIRE?所以极端的去省钱。其实,我觉得这些把自己绝大部分收入都放起来的人也是在消费——他们用放起来不消费的这笔钱,买了一样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的东西——安全感。如果这是对你认识到这是对你最重要的东西,那我觉得这是你的消费选择,完全支持。但安全感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实现。比如让自己拥有走到哪都可以变现的谋生能力。 


什么,你说你要拿去理财,实现复利增长?我正好前两天在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老师的专栏《硅谷来信》的读者问答里看到一个问题,给你参考一下。 


一个读者问:“......大部分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要如何通过合理分配收入来实现长期的复利呢?......” 而吴军老师的回答是:".......关键在于拿别人的钱赚钱,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工资实现复利增长。说句实话,除非你是富二代,否则那点钱真的没什么帮助。我们常说人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就无法超出这个定位,就是这个道理。当你把自己永远定位成是工薪阶层,我们说的'赚钱'这件事,基本上就与你无关了,你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挣'更多的钱。这其实也不错。"


真的是看的又好笑又心酸,也是就说一个拿劳动力“挣钱”的人,想靠剩下一点工资钱来实现复利钱生钱的“赚钱”,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存点钱放到指数基金里稳定增长就得了。不要太费脑子了。花时间思考怎么提升自己,调动资源去增加收入,效力才是最大的。 


另外,我觉得为了满足欲望去消费是人的本性。如果过度的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那会非常占用你脑子的带宽。就像是单纯用意志力去减肥一样,多半是既痛苦又危险。有时候你必须用一个近乎宗教信仰的believe来支持自己的选择,这时候你会把自己归为某个“主义”下的信徒:环保主义者;素食主义者;极简主义者,反消费主义者。。。等等。这样主义到极端起来,就容易偏激,拼命去fit in,怨恨和自己主义不同的人。



用“花钱”来塑造世界


我一直相信商业是最大的善,市场是最高效的分配手段。而消费绝对是在为社会作贡献。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哪怕不创造其他价值,只要你还在呼吸,你就得花钱,那你就在创造价值。


因为前面我们也说了,一个富足的现代社会不是缺生产,而是缺需求。一个市场的商业是不是发达,是由这里的消费频次决定的。一个大城市为什么比小城镇发达,就是这里的消费场景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成千上万的交易。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人口问题对经济这么重要---- 人不够就消费不足,经济肯定不行。


理解了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对经济这么重要,那你能意识到,我们手里的钱是有力量的。我们可以通过决定把钱花在哪,花给谁,来把这个世界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来塑造。


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boomers的》这篇日记里,我简短介绍了美国的婴儿潮一代老人怎么凭借着自己兜里有钱这件事,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美国消费环境和文化趣味。 


我们也可以啊,我们手里的钱虽然不多,但是我们年轻,所以消费频次多,消费时间长啊!


所以,请把你手里的钞票,当成选票一样的,郑重的花出去吧~  花给你支持的理念,花给你喜欢的人!不要让你的消费行为变成在被“种草”“折扣”“ 必买”反复刺激下的条件反射。


如果大环境里,所有人的第一需求都是“便宜”,那这个需求过于主导你的消费决策的时候,商家就做出牺牲创意/持久性/道德责任的决策,来满足消费者最重视的“便宜”。 


而如果大环境里,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不趋同的,那就会不同的商家做出各种的商品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就像是前几年“新消费”崛起的时候,各种为了满足消费者们不同需求的商品琳琅满目:绿色环保的,有设计感的,重视机能的,健康的,好玩的……


因为有消费者会把环保考虑进他们的消费决策,所以才促进了各个商家开始重视自己的产品是否可持续,是否控制了碳排放。因为有消费者把保护动物放进他们的消费决策,所以才有商家承诺不做动物实验。有更多的人选择购买二手物品,才会有越来越好用的二手交易平台。不用去考虑商家是否真心诚意,哪怕是虚伪行为造成的好结果,不也是好结果吗? 


二手奢侈品网站The Real Real 公布他们所节省的碳排放和水资源


不要让资本用铺天盖地的洗脑,告诉你你想要什么,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我们想要什么。 



把钱花给具体的人


经过互联网的不断催化放大,我相信上网冲浪的文青们都能脱口而出的托洛夫耶夫斯基的“爱具体的人”。我也想借用这句话来提倡一下这个花钱提案:把钱花给具体的人。


花给你们家门口小卖部的大爷大妈;花给🍠上的手作艺人;花给淘宝上的小卖家;花给巷子口的早餐档;花给独立咖啡店;花给微信群里的私房菜;花给付费内容博主…… 每一笔花给small business的钱,都是我们对大资本做出的微小抵制。SHOP SMALL, SHOP LOCAL. 当你花出这样的一笔钱,你应当感觉良好,这证明了你没有被大资本的低价和即时满足而操控,证明了你让一个劳动者,因为自己提供的好服务好商品,而体面的挣到了钱,我觉得这就是做慈善的最好形式。


而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自己为自己工作而不要依附于大公司的工资收入而生活的时候,我相信这样的社会也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自由。


所以,让用户直接为创作者付费的OF,真的是个非常先进和有道德的企业。咳咳。现在YouTube,B站也支持博主做付费内容,你喜欢谁,就可以订阅支持一下。


将来,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这样的一个观念:我可以单纯的因为喜欢某一个人,而给TA付费,而不需要第三方因为有人喜欢TA, 来给TA付费。什么意思呢?好多人看直播带货,其实就是因为喜欢主播啊,比如李诞,比如老罗。


大家就是喜欢听他们说话啊,然后因为只能在直播间里听他们说话,和他们交流,才进去买买东西的。但是目前大家的观念还接受不了,光是听他们说说话来付费。好像必须得买点实体的东西,这个花了的钱才没白花。而事实上,你需要这些商品吗?这个直播的最主要价值在那个商品上,还是在李诞上?依我看,如果条件允许,还不如直接让李诞开个OF。。。定期给大家聊天。这才是核心价值啊。如果更多的人可以接受直接为喜欢的博主内容付费,那博主们也不用想着怎么接广子啊直播啊带货啊。。。如果用户就是金主爸爸,那专心创造好内容就行。



如无必要,不买实体


接上面,我们再把网上很火的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改一下,运用到花钱决策中去:如无必要,不买实体。


什么极简主义,长期主义,其实说到底就是不要买太多没必要的物品。但是要经济好,还是要多消费啊, 但我们要的不一是增加消费的产品,也可以是增加消费的频次。


消费虚拟内容比消费实体商品要环保多了。反正大家很多时候买实体商品也是买个开心,如果能靠虚拟内容就达到这个效果的话,不也一样吗,还不创造垃圾。


除了消费内容,消费服务也算是虚拟消费的一种,律师,医生,会计,教练。。。都是不创造实体而创造价值的消费品类。  甚至是餐厅,很大一部分我们的消费是在服务中,而不是填饱肚子的吃食。


体验消费也是如此, 而且带来的五感刺激是最多的:旅游,演出,展览。。。。,在“对抗无聊”这个消费目的上,体验消费绝对是最值的一种消费。


虽然我觉得体验消费好,但是还是想要提醒一下下面这个信息。


之前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TT如何影响了GEN Z一代的金钱观,让很多人形成了“Money dysmorphia” (金钱认知失调)。里面提到,一方面TT告诉你你这一代人没人买得起房,物价飞涨,信用卡债务巨高——另一方面,它又告诉你$2500的LV包包,$70的面霜是“MUST HAVE”。而不仅仅是物品,因为很多同龄人在TT分享自己去度假,去看霉霉的演唱会。。。所以在pier pressure下,你觉得你也要去。 


所以,不仅仅物品,体验消费也是在洗脑你要“MUST HAVE”。哎,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消费,真的挺难的。可能还是要在每次非必要消费之后,多思考一下,这次消费带给了我什么,我真的感觉快乐吗?不跟人分享的情况下我要去花这次钱吗?才能更好的花出去下一笔钱。 



写了好多啊,也不知道有人看的完不。但也算是是我自己的一个思绪整理吧。 


怎么“花钱”这个事是非常个人化的。不可能有一个消费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但是,重点是,钱很重要,赚钱很重要,花钱也很重要。我们应该要对“花钱”这件事怀有敬畏,有所思考。mindless的花钱是应当避免的。 


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不经思考的消费也不值得花这个钱。


Alpha101x的人类观察
活成一个人类样本,观察其它人类样本。爱,自由,快乐。关于自我主体意识、如何自在地活的探索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