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见”,教育才会“发生”

文摘   2024-11-08 15:53   辽宁  

       教育,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伟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看见”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学生,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看见”,并非仅仅是用眼睛去观察,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尊重。它意味着我们要看到学生的表面行为,更要洞察其背后的需求、动机和情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梦想。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有的学生则内向文静,将心思深藏在心底。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色,有的学生则在艺术或体育方面展现出天赋。然而,无论他们的外在表现如何,都渴望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

       当我们学会“看见”,我们就能理解学生的错误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摸索和尝试。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是在寻求关注,以弥补家庭关爱的缺失;一个成绩不佳的学生,或许是在学习方法上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的耐心指导。我们要“看见”他们的困惑与迷茫,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会“看见”,还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不能要求他们都按照同样的模式成长。有的学生可能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则更富有创造力;有的学生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学生则在实践中学习效果更佳。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同时,“看见”也是一种陪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我们的陪伴。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要与他们一同分享喜悦;当他们遭遇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安慰和力量。我们要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见证他们的蜕变和成长。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压力和忙碌,而忽略了“看见”。我们可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然而,真正成功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只有当我们学会“看见”,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育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让我们都努力学会“看见”,用一双充满爱与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生”,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的教育力量。


王国柱
相信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