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滴小伙伴们
最近微信又改版啦
邀请大家动动手指
把圈主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12月24日,A股缩量反弹,三大指数齐涨逾1%;银行股再度走强,四大行刷新历史新高。上证指数收涨1.26%报3393.53点,深证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1.17%,北证50涨0.78%,科创50涨1.54%,万得全A涨1.14%,中证A500涨1.21%。市场成交1.32万亿元,逾3900股上涨。
家电ETF(159996)今日收涨2.16%,年初以来上涨29.25%。家电板块业绩稳健,分红较高且估值并未高估,今年以来表现较优。11月家电社零增长超20%,延续强劲表现。据统计局数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11月累计增长3.0%;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限额以上零售额前11月累计增长9.6%,家电行业在消费品中增速占优。
图: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数据来源:wind,长江证券
内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带动家电销售超2000亿。据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2月6日,2963.8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4585万台,带动销售2019.7亿元。
出口方面,出口订单持续高景气,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空间广阔,有望贡献出口增量;同时,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出口企业汇兑收益有望拉动盈利修复。
内需方面,一揽子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的渐次颁布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从而利好家电行业业绩改善和估值抬升。
估值层面,家电ETF(159996)所跟踪的家用电器指数(930697)的PB位于近十年约10%分位点,仍具有一定的性价比。家电板块兼具”低估值、高分红、稳增长”属性,值得持续关注。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近期市值管理、分红减税等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不断出台,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当前宏观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流动性环境易松难紧。目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跌至2%以下的历史新低,而红利资产股息率较高,相比之下,红利资产的收益优势明显。长债较低的收益率,将使得依赖持有大量债券来产生高额利息收入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面对一定挑战,有望促进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目标转移至高股息收益的公司上。
海通证券指出,9月底以来红利相对表现走弱。目前红利板块估值处在历史低位和交易热度处中位水平。近期市场交易热度显示A股整体情绪有所降温,全部A股成交量减半,11月中旬以来融资余额流入速率也在逐渐放缓,宽基指数走势自11月中以来逐渐步入震荡。短期在市场走势震荡休整的格局下,经过调整后的红利资产配置性价比或有所凸显。
市场向上突破或需要更超预期的政策或者现实改善出现。所以我们提示投资者在配置中保留一定的避险思路。可以关注每月评估分红的红利国企ETF(510720)、红利港股ETF(159331)的投资机会。
从行业配置的角度,现阶段可关注三条布局思路,第一条是受益于扩内需的消费主线:家电ETF、影视ETF;第二条是受益于政策变化和新品放量的成长科技主线:生物医药ETF、军工ETF、芯片ETF、新能源车ETF、机器人ETF;第三条是防御主线,分红较高和央国企含量较高的品种:煤炭ETF、交运ETF、金融ETF、红利国企 ETF等。
因为当前主线不清晰,也可以通过大盘宽基参与A股,例如中证A500ETF(159338)。中证A500指数包括约50%传统价值型行业(金融、原材料、消费、能源、公共事业)和约50%新兴成长型行业(工业、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药卫生行业)。相比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在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上减少了11%的权重,均匀分配到其余新兴行业。虽然和沪深300指数同为大盘价值指数,中证A500相对更成长一些,在市场反弹时,或既可以把握价值股的上涨行情,也可以捕捉成长股的反弹弹性。(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Wind,前十大申万一级行业,截至2024年10月31日。行业占比动态变化,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wind
今天就这样,白了个白~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联接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