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陈钧
陈钧,2005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生。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北京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二十年前的画面碎片
初高中阶段,陈钧在学校的雏凤文学社做校报编辑,从此埋下一颗“种子”,对“无冕之王”产生了无限憧憬。报考志愿时恰好发现福建师范大学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一专业,尽管父母劝她选择别的专业,但她仍怀着对新闻的坚定向往,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彼时的传播学系。
开学初,师兄师姐们热情迎新的画面给陈钧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的行李就是师兄余乐帮忙搬的。”她回忆道,“当时在万里公寓还开了广电专业的迎新晚会,多才多艺的师兄师姐很多,氛围非常好。”
0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入学军训“全家福”
大学期间,陈钧与班上同学一起扛着摄像机外出拍摄实践,捕捉点滴美好;和舍友们一起挤在唯一的电视机前看世界杯;同朋友们一起坐20路公交车去逛三坊七巷;全班女生一起为男生的篮球比赛加油呐喊……一帧帧和同学们相处的画面构成了她美好的大学生活。“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太多了,”陈钧分享道,“我们关系都很好,虽不常联系,但时时惦念。今年暑假我带学生回福建社会实践,还和厦门、泉州的同学们见面,他们也给予了许多支持,‘娘家’有人的感觉非常好。”
陈钧大学期间参加学院礼仪队实践
在大学毕业后,陈钧继续攻读硕士,和大一届的师兄余乐、林煜和师姐张晓敏一同在中国传媒大学续写着本科期间的同门情谊。“读研阶段我们也还有联系和沟通,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很钦佩。”即使离开传播学院,“传院人”的标签似乎仍能将每一个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的莘莘学子“粘贴”在一起,给予他们独特支持与力量。
陈钧与同学毕业十周年重聚师大
陈钧与同学相聚
二十年后的榜样力量
提及老师,陈钧回忆道,老师们既专业又亲和,“我的班主任是张应辉老师,一开始觉得他专业水平很高,可能会很严厉,但是相处后发现他几乎没什么架子,我们都很喜欢他。”在她的记忆中,还有学识渊博的颜纯钧老师、谭华孚老师,带来新鲜专业知识的毛丹武老师和林焱老师,温婉亲切的张梅老师……每个老师都有鲜明的特点,他们负责的态度、渊博的学识,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含金量超高的课程为莘莘学子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那时候,整个学院不仅学术氛围浓厚,老师们的教学也十分前沿,“颜院长当时真是高瞻远瞩。”陈钧感慨道,“这一套培养体系放在现在都不过时,老师会鼓励我们积极尝试,勇于创新。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成长得非常快。”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在实战中提升自我,这同样是如今的传播学院鲜明的特色,教学赛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亦将一直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
在陈钧看来,从传播学系成长到传播学院,没有变化的是“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文化特质——她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亲如一家的归属感。在传播学院的四年,对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在她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今,陈钧在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任党委书记、副教授,她仍然以曾经老师们的为人处世、待生之道为榜样,尽心尽力工作、用心用情对待学生。
陈钧在中央民族大学任职
虽然陈钧并没有选择继续在传媒领域深入探索,但她仍以一个“传院人”应有的热忱与专业精神,在她的领域熠熠生辉。“这个专业培养的综合素养,包括文字功底、审美素养还有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这些到哪都能发挥作用。”
陈钧与学生合影
陈钧带队赴厦门开展社会实践
未来的道路不止一条、选择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面临怎样的时代,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坚持。”谈及给传播学院“后浪”们的一些经验,陈钧说道,“在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学术资源更加优质的当下,尽情享受大学生活吧!不要惧怕未来,都勇敢一些,努力一些,热情拥抱属于自己的明天。”
传播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祝福
未来的传院一定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续记录时代、书写文明之光!进一步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愿我深爱的传院历久弥新!光华永续!
——陈钧
|传播学院20周年院庆工作组出品|
策划:郑文灿 谢宗贵 林子鸿
采访:吴煌
撰稿:陈缪妙
视觉:缪诗洁 林政赫
编辑:卢慈
指导老师:李恺娴 吴煌
初审:陈缪妙 缪诗洁 林政赫 聂蕊 卢慈
复审:林欣莹 钟莹 傅心悦
终审:李恺娴(师)吴煌(师) 魏倩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