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宝宝,多出去玩可以变E人宝宝吗?

健康   2024-11-22 16:38   北京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家长们总会对孩子的社交表现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围绕着孩子是社恐还是社牛的话题。



记得在一次咨询工作中,有一位初次来做心理咨询的四岁女孩,她是因为惧怕去幼儿园而来做心理调整。


刚见面孩子一直躲在妈妈身后,并偷偷得看我。我蹲下身来与她平视相对,亲切的呼唤她的小名,并邀请她一起玩游戏。她开始慢慢从妈妈身后走出来,但沟通互动还是每句话都悄悄说给妈妈听让妈妈来转达给我。妈妈也很为难并担忧她的这种表现,我微笑的耐心等待着,并引导她去玩沙盘游戏。


渐渐得她放松下来,愿意跟随我融入游戏的情境中。随着来我这里次数的增多,她也慢慢的可以做到跟我直接互动,不过每次进门时还会表现有些腼腆。但只要带她一起游戏就会很快放松下来,变得自信积极主动起来。


这个女孩的性格上是属于内向腼腆的,在人际社交中表现过度紧张、害怕被评判,对人设防,之后往往导致回避社交。



社恐是天生的吗?


社恐和社牛并非完全由天生决定,事实上,社恐或社牛的形成是复杂的。

  • 从生物学角度看,基因可能对大脑神经回路有一定塑造作用,影响孩子对社交刺激的反应。但个性特征同样关键,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更敏感,对新环境和陌生人的反应就会更强烈。


  • 心理因素方面,早期经历中的挫折或过度保护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交恐惧。


  •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都在孩子社交性格的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社交能力的形成与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密切相关,一般表现在2-6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探索求知欲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如果家长能够抓住这一敏感期,就可以为孩子以后的社交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交敏感期多带孩子出去玩

是不是可以更外向?


对于抓住敏感期引导宝宝的社交并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我们会马上想到经常带孩子出去接触新环境新的小朋友就能激发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园跟更多的孩子互动玩耍,但往往发现孩子只愿意自己独自玩,孩子的表现又会让父母担心她的社交能力。


其实我们需要遵循孩子的社交成长规律,在幼儿早期,独自游戏是常见的。他们专注于探索周围环境,孩子也需要经历这个阶段,才能迎来下一阶段更自然地过渡到同伴社交生活里。



两岁后,孩子的游戏会从平行游戏,过渡到联合游戏,再过渡到真正的合作游戏。这个阶段独自玩耍是正常的发展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如果一直只是自顾自玩,可能就需要进一步观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社交参与预期:比如 3 - 4 岁可能开始有平行游戏,5 - 6 岁会有更多合作游戏倾向。


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层层递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他一定有一个适应期和成长期,并且随着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动态的丰富度,而积累自己和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分寸和特点。


另外频繁的带孩子出去社交,也要时时观察孩子的情绪感受。有时频繁置身于陌生场合,可能会让他们更加紧张。尤其对于本身就胆小害羞的孩子,这个过程也有挑战,可能会加重他们的不安,过多的社交刺激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导致更强烈的回避行为。而且,如果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社交经历,如被其他孩子欺负或排斥,可能会对宝宝的社交积极性产生打击。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说,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确实有好处。他们通过接触不同的小朋友,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社交方式。在新环境中,宝宝的胆量可以得到锻炼,对陌生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增强。



如何引导孩子克服社恐?


首先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性格,不要给他们贴上负面标签。停止过分干预孩子的社交尝试,让他们在安全范围内自己去探索。创造合适的社交机会,比如邀请年龄相仿、性格温和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同时,要给孩子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节奏适应社交。


有家长通过自己积极扩大社交圈,让孩子感受到社交的乐趣。比如带着孩子参加舞蹈班等活动,在孩子害羞时不催促、不唠叨,而是用鼓励和陪伴让孩子逐渐放松。其次家长可以在出门前提前告知孩子行程和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言传身教,向孩子展示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在孩子社交过程中,家长要跟紧,避免孩子受到霸凌或其他伤害。当孩子有积极的社交表现时,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享受成为 “小社牛” 的喜悦。



总之,社恐宝宝的社交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孩子从社恐走向社牛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付出。




精彩推荐



段涛大夫
作为一名产科专家、医院院长,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所思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