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红军逼上长征路?蒋介石身边的"毒诸葛",多次献上阴险毒计

美食   2024-12-10 15:30   广西  

1936 年 10 月 25 日下午,汉口轮渡码头,新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遇刺身亡。两名枪手行动敏捷,开枪速度极快,杨永泰的侍从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刹那间,现场一片狼藉,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一代“毒诸葛”的人生就此划上了句号,他的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成迷。一位身处公众视野中的重要人物,堂堂一方大员,最终却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然而,当时的朝野上下竟无一人对他表示同情。相反,有人甚至写出了这样的谶语:“杨子为我政治,万难永泰。”


此谶语听起来近乎恶毒,可细究杨永泰的所作所为,却也可谓是实至名归。因为他的一生,终究逃不出“邪恶”二字!

杨永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之人。早在 1908 年,年仅二十八岁的他,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华以及鲜明的政治主张,成功当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


等到 1916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忧愤而死之时,杨永泰已在政治的复杂漩涡和重重纷争中摸爬滚打了许久。他顺利跻身政学会,并且成为了政学会十三名干事之一。


当孙中山为了捍卫革命,在广州刚刚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时,曾私下里对杨永泰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出任军政府的财政厅厅长一职。


可是面对孙中山的邀请,杨永泰却尽显投机政客的丑恶嘴脸与无耻手段。在他看来,孙中山此时力量薄弱,犹如空中楼阁,只是一个空架子,仅仅可被利用,却不值得追随。

于是,他表面上佯装拥护孙中山,高举其旗帜,背地里却暗中投靠了西南军阀莫荣新。这般投机取巧的行径,在日后遭到了众多国民党大佬的唾弃与不齿。


也正因受到西南军阀以及其他投机政客的排挤和算计,孙中山所发起的护法运动在开展不久之后,便无奈宣告失败。



在投靠蒋介石之前,杨永泰原本是想投身新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可惜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位大佬眼光颇为犀利,他们均认为杨永泰在政治立场上摇摆不定,实在难以信赖,故而拒绝了他。


被新桂系拒之门外后,杨永泰转身便投入到了蒋介石的阵营之中,并迅速为蒋介石献上了一条极具影响力的大计 —— 削藩。


此时,北伐已基本结束,蒋介石正为各地拥兵自重的军阀尾大不掉而苦恼,杨永泰为蒋介石祭出的这个大招,对于蒋介石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杨永泰和蒋介石的初次晤谈,就如现代版的《隆中对》。他针对每一路军阀的具体情况,详细地给出了相应的削藩方法。蒋介石听了这一番“高论” 后,顿时精神大振,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即表示要对杨永泰予以重用。


在采用了杨永泰的削藩之计后,蒋介石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削藩大业基本完成。由此,杨永泰在政治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彻底从一名在野政客转变成蒋介石身边手握大权、极具影响力的御用谋士,人送外号 “毒诸葛”。



随着各路军阀相继被击败,蒋介石将矛头对准了红军。只是蒋介石所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军事 “围剿” ,均以失败告终。就在这个时候,杨永泰再次出手,向蒋介石献上了一份邪恶的万言书,用于针对鄂豫皖苏区展开第四次围剿行动。


在这份万言书中,杨永泰着重阐述了 “攘外必先安内” 的必要性,并提出了 “安内大计”——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蒋介石看了这篇 “万言书” 后,对其极为赞赏,立即任命杨永泰为鄂豫皖 “剿匪” 总司令部秘书长,并随驾出征。


不得不说,杨永泰提出的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策略极为毒辣。红军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接连遭遇失利,并最终被迫踏上长征之路,这一策略在其中所起到的负面作用不可谓不大。



由于在 “剿匪” 过程中 “功绩卓著”,杨永泰进一步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蒋介石对他的建议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


杨永泰抓住这一时机,以提高 “剿匪” 成效为名,向蒋介石提议将南昌行营下设的五个厅进行改组,整合为两个厅,一个主抓军事,一个主抓政治。军事一厅由熊式辉负责,政治二厅则由他杨永泰掌管。


蒋介石当即批准了杨永泰的这一行营改组计划。在成功将南昌行营的大权揽入手中之后,杨永泰又将目光投向了行政院和 CC 系陈氏兄弟。


杨永泰来势汹汹,而 CC 系的陈果夫、陈立夫也绝非等闲之辈。陈氏兄弟迅速向各省市党部负责人发出信号:速聚南京,共同 “倒杨”。CC系举起的大旗是“清君侧”:杨永泰过去曾背叛孙中山,一向厚颜无耻、结党营私,贪赃枉法。


不过,在当时,由于有蒋介石的庇护和支持,CC 系针对杨永泰的一系列明枪暗箭,均如细雨拂柳,未能对杨永泰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杨永泰为蒋介石献计控制四川刘湘的策略,与当年张良为刘邦献计控制韩信的计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刘湘以拦截红军为由,向蒋介石索要大量的钱财、粮食、枪支弹药,唯独拒绝中央军入川。对此,蒋介石自然是极为不满,正当他准备一口回绝刘湘的要求时,杨永泰及时出手阻拦。


杨永泰提议只派遣一个没有武装的参谋团入川。这一建议让刘湘起初欣喜不已,认为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够得到大批的军械、钱粮。然而,他很快便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却又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


杨永泰正是利用这一突破口,施展出了一连串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计谋大招,让刘湘毫无招架之力,防不胜防。


首先,蒋介石在四川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亲自担任团长,大将陈诚出任副团长,对川军营以上军官进行分批训练。在此期间,杨永泰频繁前往训练团发表讲话,极尽分化拉拢之能事。


在训练团尚未结束之时,川军内部便已有大批将领或明或暗地投靠到了蒋介石的麾下。


紧接着,蒋介石又对四川省政府进行改组,任命刘湘为省政府主席,但财政、民政、教育、建设等各个厅的厅长则由南京方面直接任命。随后,南京方面派遣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前往重庆召开 “川康整编会议”,强势逼迫川军撤防裁兵。


就这样,蒋介石兵不血刃地成功控制住了整个四川。而这一切精妙布局与权谋手段,皆出自杨永泰之手。


前文提到刘湘敢怒不敢言,究竟是为何呢?原因在于此时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他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早在杨永泰与 CC 系陈氏兄弟相互争斗之时,隐患便已悄然在他的身上种下,只是当时的杨永泰正处于 “春风得意马蹄疾” 的辉煌时期,根本没有察觉到危机的临近。


这一切的根源,便是那场在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昌机场大火事件。


1934 年的夏天,南昌机场附近的一座陈旧营房突发火灾。由于当天风力较大,火势迅速蔓延至机场,等消防官兵匆忙赶到时,机场已然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


当时的中国空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外华侨的血汗、普通市民的积蓄,甚至还有妇女的首饰以及学童的早点钱,可谓来之不易。因此,当机场大火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舆论哗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即命令侍从秘书、调查科科长邓文仪对此次事件展开全面调查。然而,邓文仪经过一番调查后所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他声称引发大火的原因仅仅是值勤士兵吸烟后,未将烟头熄灭便随意抛掷到刨花堆中。


这一调查结果一经公布,舆论瞬间炸开了锅,民众纷纷表示质疑与不满。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蒋介石为了给国人一个合理的交代,不得不命令杨永泰对该事件进行进一步的 “彻查”。


杨永泰 “不辱使命”,很快便有了新的调查结果:这场大火并非意外,而是人为纵火,其目的是为了销毁购买飞机贪污案的相关证据。


此结论一出,前任航空署署长徐培根瞬间成为众矢之的,而当时正担任航委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也受到了牵连。蒋介石为了平息众怒,绕过宋美龄,将徐培根软禁起来,并撤销了邓文仪的全部职务。


邓文仪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可是蓝衣社中 “湖南帮” 的核心大将!


杨永泰借助南昌这场大火事件,成功整倒了一大批政敌。然而,他也因此得罪了更多的人,湖南帮、蓝衣社、航空署的众多高官,甚至连宋美龄也对他怀恨在心,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甚至连蒋介石也开始对杨永泰产生了疑虑,认为他知晓的内幕过多,毕竟伴君如伴虎,过多的秘密往往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杨永泰在协助蒋介石成功谋取四川之后,蒋介石并未在南京为他预留一席之地,而是将他派往湖北任职。表面上看,杨永泰似乎是被委以封疆大吏的重任,实则是蒋介石有意让他远离权力中枢,这是一场极为明显的明升暗降权力游戏,其目的不言而喻。


在杨永泰遇刺身亡之后,蒋介石对于追查凶手一事并不积极热衷,所给予的抚恤也仅仅是拨了两万元丧葬费而已。曾有人见杨永泰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报请政府给予杨家更多的抚恤,然而最终却没得到南京方面的批准。


蒋介石对杨永泰的弃用之心,已然昭然若揭,无需过多言语赘述。


杨永泰的一生,虽然精明过人,但却充满了不堪与罪恶。自他攀附上蒋介石之后,虽得势长达八年之久,最终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那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毒诸葛” 之名绝非空穴来风,而那句谶语 “杨子为我政治,万难永泰”,也并非毫无根据的传说。当杨永泰最终横尸街头之时,陪伴他的,除了那萧瑟的秋风,恐怕唯有那杂乱的鸡毛在风中肆意飞舞,随后便迅速腐烂在泥土之中,仿佛他的一生,虽曾辉煌一时,却最终消散于无形,只留下无尽的争议与叹息。

历史浩瀚长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分享公众平台。为您献上古今中外历史、民间野史等。如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