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象至简:一种奇异的感觉,很容易将人带入冥想的境地

文化   2024-10-05 19:56   山东  


史籍中关于牧溪的生平,语焉不详。可考的似乎就是元代吴大素在《松斋梅谱》中的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


牧溪传世的作品不多,最有名的就是这副《六柿图》,引起了后人无穷的追问。这六个简笔的柿子,可以说是横空出世。此前,没有人敢这样画,此后恐怕也不会再有。



《六柿图》通常被当作简素、玄妙的禅画来解读。所谓禅画,它表达的是禅悟体验,“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美术史上,禅画多以山水、自然、公案故事为题材来寓示禅机,可牧溪画的却是柿子。显然,《六柿图》诞生于僧舍禅房,表现出某种灵机与禅意,但它又远远超出了“禅画”的范畴。



作为一幅水墨画,《六柿图》不以传统的水墨语言取胜,甚至是与此相违背的。它不重外形和水墨技巧的表现,设色和距离感与宋画传统也不契合。也有人说,《六柿图》不像是一幅画,它的出现就是对传统绘画体系的反对。


不过,那些由虚幻的墨色凝聚而成的柿子,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很容易将人带入冥想的境地。



六枚柿子的摆放,看似随机,却富有禅意。不同墨色的柿子,成熟度不一,浓淡深浅也不一。方形的圆,或偏圆形的方,从方到圆的演绎,也是不同生命状态的变奏。


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把禅对否定的运用,形容为“为求佛而弃佛”,并认为这是悟禅的唯一道路。可以说,《六柿图》也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反对,最终成为中国水墨画的集大成者。



从这六枚柿子中,我们既可看见风月、山水、禅理、人心,看见万物的共相,以及空相,还可看见安静、完满和自足。烟云生灭,人世聚散。在时间流逝中,这六枚柿子已成为永恒和常在的相。


《六柿图》完成 600 多年之后,有一个叫莫兰迪的意大利画家,开始画那些瓶瓶罐罐。那些沾染尘埃的瓶瓶罐罐,瓶身色调不一,高低宽窄不一,它们在经历错位、重叠和渗透,在历尽矛盾和对峙之后,呈现出一种永恒感和宗教感。



我想,无论是莫兰迪,还是牧溪,他们都以静物来体验人类永恒的情感他们都感到了光的存在,那是一些微弱的、被遮蔽的光线,它们来自艺术家自身的证悟。


与《六柿图》劈面相逢的日子,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人,那些从微茫的亮光中走来的人,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这些模糊而遥远的名字,曾在我们心中激起回响,后又被淡忘了。



《六柿图》这样一种超越于时间的绘画,就像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终将超越所属的种族和人群,他们的从容,对人类痛苦的忍受,以及对苦难的救赎,使得他们最终超越时间和生死。


《六柿图》是至简的墨象,是灵魂的涅槃之作。

史籍中关于牧溪的生平,语焉不详。可考的似乎就是元代吴大素在《松斋梅谱》中的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


牧溪传世的作品不多,最有名的就是这副《六柿图》,引起了后人无穷的追问。这六个简笔的柿子,可以说是横空出世。此前,没有人敢这样画,此后恐怕也不会再有。



《六柿图》通常被当作简素、玄妙的禅画来解读。所谓禅画,它表达的是禅悟体验,“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美术史上,禅画多以山水、自然、公案故事为题材来寓示禅机,可牧溪画的却是柿子。显然,《六柿图》诞生于僧舍禅房,表现出某种灵机与禅意,但它又远远超出了“禅画”的范畴。



作为一幅水墨画,《六柿图》不以传统的水墨语言取胜,甚至是与此相违背的。它不重外形和水墨技巧的表现,设色和距离感与宋画传统也不契合。也有人说,《六柿图》不像是一幅画,它的出现就是对传统绘画体系的反对。


不过,那些由虚幻的墨色凝聚而成的柿子,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很容易将人带入冥想的境地。



六枚柿子的摆放,看似随机,却富有禅意。不同墨色的柿子,成熟度不一,浓淡深浅也不一。方形的圆,或偏圆形的方,从方到圆的演绎,也是不同生命状态的变奏。


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把禅对否定的运用,形容为“为求佛而弃佛”,并认为这是悟禅的唯一道路。可以说,《六柿图》也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反对,最终成为中国水墨画的集大成者。



从这六枚柿子中,我们既可看见风月、山水、禅理、人心,看见万物的共相,以及空相,还可看见安静、完满和自足。烟云生灭,人世聚散。在时间流逝中,这六枚柿子已成为永恒和常在的相。


《六柿图》完成 600 多年之后,有一个叫莫兰迪的意大利画家,开始画那些瓶瓶罐罐。那些沾染尘埃的瓶瓶罐罐,瓶身色调不一,高低宽窄不一,它们在经历错位、重叠和渗透,在历尽矛盾和对峙之后,呈现出一种永恒感和宗教感。



我想,无论是莫兰迪,还是牧溪,他们都以静物来体验人类永恒的情感他们都感到了光的存在,那是一些微弱的、被遮蔽的光线,它们来自艺术家自身的证悟。


与《六柿图》劈面相逢的日子,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人,那些从微茫的亮光中走来的人,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这些模糊而遥远的名字,曾在我们心中激起回响,后又被淡忘了。



《六柿图》这样一种超越于时间的绘画,就像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终将超越所属的种族和人群,他们的从容,对人类痛苦的忍受,以及对苦难的救赎,使得他们最终超越时间和生死。


《六柿图》是至简的墨象,是灵魂的涅槃之作。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