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向西

政务   2024-12-17 07:30   浙江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135年春天,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客居金华,挥笔写下一首《武陵春》,悲愁言不尽。其中的“双溪”,说的就是婺江流域的一处。


对于婺江,金华人有个昵称,叫“大溪”。有一种解释是,当地人认为,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方可称“大江大河”,而体量如婺江便要称之为“溪”了。“大溪”的称呼中,带着一种更加亲近、质朴的感情,或许,这就是当地人与母亲河连接的一种方式。


大溪为何向西?对浙中人而言,大溪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金华市古渡公园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婺江并不是一条特别显眼的河流。作为钱塘江的支流,它或许难以媲美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却能够凭借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属性,俘获人们的芳心。


乐府诗云“百川东到海”,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江东流乃常情,而婺江却“不走寻常路”,非要一江春水向西流,这在中国的河流中并不多见。


婺江发源于金衢盆地东侧、磐安大盘山脉的龙鸟尖,而后一路向西,来到金华市区,将金华分为南北,再往西北与衢江汇合后流入兰江,继而涌入富春江,以独特的姿态化入钱塘江的大潮中。


关于这里的山形水胜,徐霞客曾有妙笔。对于婺江的走向,他在《浙游日记》中这样记录:“婺水东南从永康经郡之南门,而西北抵兰溪与衢江合。”乘舟而行,看着两岸水光山色格外迷人,有感而发,他说:“水流沙岸中,四山俱远,丹枫疏密,斗锦裁霞,映叠尤异。”放眼远眺,四周山峦连绵,满目丹枫层层叠叠,令人心情大好。


又何止徐霞客,千百年来,无数旅人在此尽情漫游、寄情抒怀。据研究,历代名流竞相挥毫,包括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郁达夫等,纷纷将大溪的灵韵注入诗意长河之中。


如李白对婺江就颇为钟爱。在得知友人韦参军被贬东阳后,他写下“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的诗句宽慰他。在李白笔下,这里比若耶溪还要美。要知道,若耶溪可是古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点”。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对婺江的眷恋由此可见一斑。


金华八咏楼 图源:“浙江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就像一匹轻如云雾的绸缎,婺江一路奔流,滋养浙中地区的万物生灵。沿江而落的古建、古渡、古窑等,则承载着岁月传说,似与人低语关于她的悠悠往事。


若漫步婺江畔,人们的视线必离不开一处“琼楼绿水”。公元494年,南朝东阳太守沈约被婺江风景吸引,建造了雄伟的玄畅楼,楼高数丈,巍然屹立于婺江一侧,将历史风华尽收眼底。沈约还亲自作诗《登玄畅楼》,之后,以另一首登楼有感而发的五言诗《八咏》的每一句为题,作了8首长诗。由此,玄畅楼有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名字——八咏楼。


喜这“琼楼绿水”的,李清照定是其一。在寓居金华的日子里,想必她没少登八咏楼,远眺婺江水,以慰心中愁。在《题八咏楼》中,她一反“愁容”,词风陡然一转,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谁又知道,这一汪向西的水,是否悄然治愈了李清照心中的创伤,让她感受到人生还有广阔与希望?


在这条流线上,五百滩和燕尾洲则是另两处点睛之笔。


所谓“五百滩”,明代《大明一统志》对此有解释:“五百滩在府城西五里,滩之最大者,俗传舟行挽纤五百人方可渡。”如今,此地已蜕变成为一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公园,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城市的“火腿心”。再往东一些,便是燕尾洲了。它与五百滩遥相对望,因地处三江相交处、形似燕尾而得名,尽显大自然的妙笔。


顺着婺江,美景惹人沉醉,而那不一般的人文风情也如一阵春风,吹得韵味与底蕴扑面而来,细细咂摸时,引人回味。行至燕尾洲,最显眼的便是中国婺剧院。作为江南戏剧的代表剧种之一,婺剧曾几经沉浮。2013年,中国婺剧院在婺江边落成。新人、新剧、新场地,人们在婺江畔听到婺剧唱腔重响,更见证它一步步唱“出海”。


婺江沿线,还分布着一些历史悠久的窑口,当中就有淬火重生的婺州窑。遥想当年,勤劳的窑工们从婺江中取水,调和那经由泥土幻化而出的精美器具,它们又经婺江送至埠头、运往各方,岂不令人神往?


燕尾之光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大溪之于金华,孕育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与故事,丰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和气质。有人说,一路向西的大溪,为当地长久以来的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形塑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体系,进而熔铸成金华的城市品格、城市精神。


就如那逆流而上的倔强和闯劲。婺江自东向西流,江尚如此,何况人乎?金华人承袭了这股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血脉,无论是义乌从“鸡毛换糖”起家,闯成“世界小商品之都”,还是横店怀揣“水炸油条”的朴素初心,缔造出一个“东方好莱坞”……这些传奇故事,无不透露出金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不因先天条件的局限而自怨自艾,而是抱着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追寻机遇、创造机遇。


又如那信义和美的码头文化。婺江河道宽阔平稳,是优秀的航道,婺江之上,犹能看到大小埠头古镇的古今样貌。不知多少个清晨,城市皆苏醒于码头的喧闹之中。过去,江上泊满船只,江畔挤满商贩,纤夫的号子、小贩的叫卖、来往的招呼声,悉数钻进耳朵。小小码头,集聚了丰饶物产、承托了百姓营生、氤氲了人间百态。时至今日,码头文化所蕴含的诚信、重义、和谐等品质,不仅被一一保留,还进一步凝练为新时代金华精神之一——“信义和美”。


再如那兼收并蓄的处世哲学。在婺江畔,犹可听到丽泽书院的朗朗书声。南宋时期,文人吕祖谦在金华城区曹家巷开办了后来改称为丽泽书院的丽泽堂,至今有800多年历史,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并称为“南宋四大书院”。一如支流繁多的婺江,虽无海纳之势,却也汇聚四面之水,润泽一方土地,吕祖谦创立的理学中的“金华学派”,同样强调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这种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至今仍影响着金华人。


有人说,在无涯的时光里,有一些关于婺江的吉光片羽,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生长脉络。大溪或许不算太宽阔,但许多壮美的故事、难忘的篇章、如歌的历史,在如镜的水面上,泛起涟漪、荡起波澜。对于大溪,“不可速读,得斟一壶酒,一点点地去领略”。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浙江宣传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