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的“加减法”

政务   2024-12-21 07:31   浙江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关键节点对中国经济作出关键指引,强调“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近年来,中央历次重要会议都十分强调“干”的重要性。一个“干”字,传递了中央对抓落实的高度重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一个国家来说,再好的决策,如果执行不力,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成效;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业绩。


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什么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笔者有以下几点理解。


“想干事”是一种态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拥有干事的积极性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前提。尤其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触及的都是尖锐复杂的利益矛盾,干扰和阻力不会少,如果没有“想干事”的主观意愿,就容易有畏难情绪,不愿直面矛盾问题,对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不想抓、不敢管。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种能力”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党员干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干部既要能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又要是综合全面的“六边形战士”。


“能干事”是一种条件。“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同样需要时势”。同一个党员干部,放在不同的位置,有时会干出截然不同的业绩,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一个让各类人才各展所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构成外部条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机制、机遇、环境,等等。没有“能干事”的氛围和条件,一个人即使掌握了十八般武艺也难以“大展拳脚”,甚至还会受到排挤打压。


“干成事”是一种结果。干事成效如何,需要实打实的工作业绩来检验。如何才能干成事?一方面需要树立鲜明的目标导向,拥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精准落地、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长期主义”的耐心、久久为功的定力,使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建设项目能够一脉相承、稳稳推进。


四者之间,想干事是前提,会干事是关键,能干事是保证,干成事是目标。没有想干事的意愿和会干事的能力,即使有能干事的氛围,也不可能干成事;同样,没有能干事的氛围,即使有想干事的意愿和会干事的能力,也是干不成事的。


图源:视觉中国




实际工作中,既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面临“想干事会干事但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难作为”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比如,繁琐事务牵扯了精力。尽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客观上来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一些基层干部来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依然存在,一些“愿干”“会干”的骨干人员,往往既要当好应付各类清单报表的“表哥”“表姐”,又是“被困在材料里的年轻人”,还要负责迎来送往、会务接待,紧凑的工作安排和琐碎的日常事务牵扯了大量精力,在疲于应对中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比如,固有机制限制了活力。在现有的考核激励机制下,“论资排辈”“优秀轮流当”“考用脱节”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考核激励重“留痕”超过“实绩”,重“显绩”超过“潜绩”,反而导致了“跟风值班”“攀比加班”“没苦硬吃”的“内卷”“内耗”等不良倾向,让真正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无法获得应有的肯定,也难以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再如,追责问责形成了压力。虽然各地都在发力制止问责滥用,但是个别地方仍存在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情况,有时甚至“一票否决”“层层加码”,致使一些基层干部患上“被问责焦虑症”,如履薄冰、缩手缩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些原先充满闯劲、干劲的干部也因为被问责或害怕被问责而产生更多顾虑,变得不敢干事、不愿干事。


漫画 图源: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再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可以说,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党员干部都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如何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笔者认为要做好“加减法”。


“减掉不必要的负担”。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矢志不渝地推进为基层减负,借助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回头看”等举措,使减负工作能够持之以恒,真正看得见更大成效。另一方面,地方与部门亦需担当起责任,通过科学部署与高效手段提高效率,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卸下“心理包袱”,让他们无冗杂案牍劳形、无过多琐碎事务分心,将精力投入改革创新等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从而激发更多干事创业的潜能。


“减少无效的内卷内耗”。改变无效内卷、无故空耗的现状,上至各级党委政府,下至党员干部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此过程中,优化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明确以实干实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状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份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每一份努力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此外,对于“加班文化”“没苦硬吃”“表面努力”等不正常现象也要加以整改,切实减轻党员干部的精神负担,推动形成求真务实、高效作为的工作氛围。


“增加发挥才干的机会”。“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行走着无数怀揣梦想、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他们渴望干事创业,也具备干事创业的能力。为真正的千里马铺设驰骋的赛道,关键在于打破陈规陋习,挣脱唯年龄是举、唯学历是从、唯经历所限的枷锁以及论资排辈的固化思维。比如,可以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的斗志与激情,让有能力的好干部在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


“增强敢拼敢干的底气”。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越有闯劲、拼劲、干劲,犯错的几率反而越大。因此,对于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按照总书记说的“三个区分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原则性、方向性和触碰底线的问题要严格处理,而对于一些因为条件不成熟、经验不够导致的失误,要用好容错机制,为敢想敢拼敢干的人兜底撑腰,为党员干部的冲劲锐劲保驾护航。


加减之间,激发活力、形成动力,让有能力的人有作为、有冲劲的人有盼头,让每一个想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读者:关注公号后可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最新推文。评论区留言在本文发布24小时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一套《浙江宣传》书籍。您觉得该如何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浙江宣传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