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每到冬至前后,西北风起,浙东沿海地区便踩进“年忙”的前奏里。乘着寒风,有一食事显得尤为重要——晒鱼鲞。
在晴朗的日子,渔家小院门前、防盗窗外,挂起的渔绳交错,缀满了鱼鲞。鳗鱼鲞、马鲛鱼鲞、贻贝干、虾干……或晃荡摇曳,或整齐平铺,那金灿灿、红艳艳的色泽,诉说着丰年喜事。咸咸海风捎来的鲜味,也催促着游子加紧归家团圆的脚步。
鲞味随风起,风吹鲜愈浓。鱼鲞里的鲜味与年味,实在值得一说。
晒鱼鲞 图源:“魅力台州”微信公众号
一
“鲞”字不太常见,可归到生僻字一类。先不提完全不知鱼鲞的人,就是许多经常拿它做菜的当地人也只知发音(其音同“想”),不知写法。字形虽复杂,但只要记住“鲜美的鱼”,上美下鱼合二为一,便是“鲞”。
在浙江的鱼鲞图鉴里,“海鲜渔获,无处不鲞”。米鱼、鳗鱼、鲳鱼、鮟鱇鱼、马鲛鱼、红虾……皆可一晒成鲞,其中又以传统白鲞(黄鱼鲞)最佳。“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赞道,白鲞须得“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
岁末晒鲞,是海边人家年忙的必修课。待到北风起,便至晒鲞时。选取连续三五晴日,此时天气干燥寒冷,蝇虫不会到处飞,鱼也干得快,肉质鲜美又清爽,在寒风中独香。
说起晒鲞技法,海边的老师傅早已谙熟于心:“剖鱼不水洗,做鲞不去鳞,晒鲞应风干。”剖鱼背而连鱼腹,析厚连薄,正反面抹上些许盐,剩下的就交给自然和时间。如此晒出的鱼鲞肉质丰盈紧实、纹理清晰。便如明人张岱称赞,“以酥留作味,夺臭使为香。皮断胶能续,鳞全雪不僵”,方为鲞中佳品。
晒成的鱼鲞,经阳光萃取了海的味道,成了一日三餐里的丝缕绵长。或蒸上几块咸鱼鲞作佐粥小菜,或将淡鱼鲞煮进粥里,这是海边人最常见的吃法。原本寡淡的白粥因此而鲜香四溢,鱼肉也被粥浸润得细腻饱满,可谓相得益彰。
每逢年节的饭桌上,鱼鲞是“常驻嘉宾”。一碗鱼鲞烤肉,浓油赤酱,譬如绍兴的做法,“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鲞冻”。一锅“鲞冻肉”,常要吃上小半个月。而舟山人则偏爱鱼鲞饭,点缀香菇、虾干等配料往锅头上一蒸,待到油脂悉数融化,这一锅饭咸鲜喷香,让人禁不住胃口大开。
风晾鱼鲞 图源:“台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二
晒鲞的日子,晒的也是海边渔民的生活俗常。各式各样的鱼,经不同人的手,吹不一样的风,再吃进不同人的嘴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最鲜的鱼鲞,来自与海搏击的前线。在海上劈波斩浪的渔民们将刚捕捞上来的鱼用海水过滤一遍,再用清水洗净,晾晒于通风处,晒出来的鱼鲞带着海水的眷顾,咸中带鲜,恰如其分。岸上人远远瞧见渔船入港,舱前晒满了鲞,便知这又是一次满载而归。与活鲜一同到家的,自然还有阖家团圆的幸福与喜悦。
渔船驶出港的日子里,渔妇晒鲞,晒的是绵绵思念。自古“出海三分命”,风险与丰收总是相伴相生。巧手渔妇便一边织补渔网、晒制鱼鲞,一边翘首以盼出海人的平安归来。带着鲞味的风里,蔓延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每次晒上两三日,如此忙个几轮,年的脚步近了,归人的脚步便近了。
晒鱼鲞,也是晒幸福。旧时保鲜技术尚不完善,晒鲞是为留住新鲜的海味。因而,谁家晒出的鱼鲞多,就代表是生活富足的“大户人家”。如今,即便家中备有冰箱冰柜,人们仍对这一抹阳光与海风的气息念念不忘。毕竟用心储存,才会年年有余,这也是对自然馈赠的尊重与珍惜。
分鲞而食,也是分享人情温暖。渔家邻里常互有帮衬,此时鱼鲞就像货币,答谢时往往以鲞相赠。每逢年节时更是互通有无,互送点别家没有的种类,你来我往地便结了深厚情谊。有时,若家中临时来客,也可以鱼鲞为食,或清蒸或红烧,做法不一、各有滋味。以鲞相待便是渔家待客的诚意。
晒着晒着,鱼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海边人嘴上心上的默契。在台州,人们把仰卧或太阳底下曝晒的人也戏称为“晒鲞”。而在《临海县志》方言栏中,“晒鲞”被用来指女人互揭隐私,这或许是因为鱼鲞敞开肚皮曝光的缘故,“敞亮”得很。台州俚语中还有“鲞头交拨猫望”的说法,诱人的鲞交由贪吃的猫看管,定然是有去无回,因而这句话常用以打趣用人不当。
鱼鲞就这样踩着渔村的脉搏,演绎刻骨铭心的人生百味。
晒鱼鲞 图源:“台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三
鲞,与“乡”“香”谐音,对于海边长大的人来说,实在是无法代替的家乡之味。一味鱼鲞,既是热气腾腾的团圆饭,也是游子临行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箱,就这样联系着散与聚,牵挂着渔乡情。
无论渔家游子身在何处,那烙刻基因里的记忆,总会自动播放有关家乡鱼鲞的纪录片。宋人方回在《思家五首》中写道:“浙乡巨舰供鱼鲞,淮郡骈肩致蟹螯”,巨大船只装载的丰饶水产,成了记忆深处有关渔乡的独家记忆,也是游子在外引以为傲的家乡名片。
人在他乡,胃却在故乡。尝过美食千万,总有一种味道始终难以忘怀。有一个“名人爱吃的绍兴十大经典菜肴”名单中,“陆游鲞蒸肉”赫然在列。料想陆游任官内陆之时,极爱吃鱼的他怎能不思念家乡的鱼?惟有这方脱水的鱼鲞,可以越过山海阻隔送到他手里,经过传统手法烹饪,才能聊慰乡愁。
久居北京的周作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味鱼鲞,曾反复提及。他在《烤越鸡》里写道,“我所觉得喜欢的还是几样家常菜……腌菜笋片汤、白鲞虾米汤、干菜肉、鲞冻肉,都是好的”。
藏不住的故乡情结,总在不经意间流露,被揉进文人的字里行间。如金庸的小说里就多次出现这样一句歇后语:“老猫闻咸鱼——休想休想(嗅鲞)。”又如虞燕在《理想塔》中的奇妙比喻,“书包敞开大口,像一爿鱼鲞在大风里翻飞”,在海边长大的人,文字里也仿佛夹杂着故乡的咸鲜海风,写的是鱼鲞,念的是家乡。
这一味普通的鱼鲞,于文人雅士闲情偶寄中,在只言片语中频见身影,它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它勾起的是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在年节到来之际,化为浓烈的莼鲈之思。
西北风吹,鱼鲞飘香,记得回家尝尝灶头上热着的那碗鲜。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