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行动。”
在2024年徐汇区“汇智教育论坛”上,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观点掷地有声。
科以智兴,教由科强。11月20日,这场聚焦科学教育的大讨论在上海市中国中学拉开帷幕。各路专家齐聚一堂,聚焦“立足学校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主题,在主论坛和四个平行论坛上,分享他们最为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为鲜活的实践经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祝郁发表致辞,不仅介绍了上海市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创新举措,还强调了科学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学家潜质中的关键作用。她表示,期待徐汇区能够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先发优势,孵化更多引领全市科学教育模范的案例和成果,努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徐汇篇章和上海案例。
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姚黎红提到,近年来徐汇区在STEM+课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等科学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期待本次论坛能为徐汇乃至全市的科学教育发展贡献宝贵的创新思路与优质方案。
专家视点:科学教育的战略与实践
当日上午的主论坛由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主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健等专家作专题报告。
“科学教育不等于一门科学课,而要在分科体系中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序列化问题串联各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课程要素,让学生整体认识世界。”曹培杰提出,要打开视野看科学教育,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重视探究实践是开展好科学教育的关键。“科学教育不是追求创造一个精美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相对于‘作品精美不精美’,‘学习是否真的发生’更值得关注。”
“每一个课堂都是教育创新的重点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点燃孩子的梦想魔法师”,倪闽景则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他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离不开具体课程与教学的支撑。
什么样的科学课称得上是一堂好课?“如果下课时老师问学生‘都听懂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都听懂了’,那说明这不是一堂好课。”倪闽景强调,好的学校科学教育应当“疑始疑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多样,培养他们自主、专注、坚韧的精神。
王健则以冰山图为喻,介绍了上海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正在探索建立的一套针对青少年的、科学有效的核心素养(科学)评价测试系统。通过对学生科学认识、科学思维、科学实践以及科学态度的量化分析,构建全面、有效的测评体系,从而客观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并预见其创新潜质,真正做到“既能测现在,又能看未来”。
智慧碰撞: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
500、50、4……这几个数字,成为之后分享环节的几个关键词。
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上海市位育中学校长王亦群,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原校长、特级校长滕平,分别围绕这些数字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指导区域内学校开发500门科学类校本课程,每年组织遴选50门实验教学精品课程……浦正权分享了徐汇在推进区域科学教育方面的思考及做法,包括:构建课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变革教与学方式,推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认证体系,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开展学生科学素养测评,探索增值性评价方法;通过课题研究与院校合作,推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
王亦群则分享了位育中学在芯片科技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结合自身历史和科技创新传统,与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合作,构建了涵盖基础、实践、应用、创新和护航的课程体系。学校成立了跨学科教师团队,开发了芯片创新课程大纲,建成了“芯动位育”学习体验中心等科创空间。课程实施中,设置了通识普及、选修、专项和线上课程,通过项目化学习和多维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份“雨天路滑”的少代会提案,竟孕育出一个经验、科学、技术高度融合的智能课堂……滕平分享了高安路小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探索。在课堂实践中,学校正是通过这些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内容开放,方式多样,资源丰富,智能化程度高,同时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滋养未来科学家的梦想与希望。
下午,高中、初中、小学和幼教四个平行论坛,分别在南洋中学、徐汇中学、徐汇实验小学、机关建国幼儿园举行。华东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校长娄维义,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科学教育研究与教学中心执行主任裴新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科学》教材副主编沈甸,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黄瑾等专家及学者,与本区校园长共同探讨新时代科学教育的方略,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助力徐汇教育高质量发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加速演进,谁占据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在今日教育的画卷中,没有僵化固定的模式,没有千篇一律的框架。本次“汇智教育论坛”为科学教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看见了创新思维的火花,看见了拔尖人才的摇篮,更看见了每一位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成就未来梦想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