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能力训练营笔记|赵靖含:县乡调研,让他们得到被看见的机会

文化   2024-07-28 15:35   广东  



7月10日-12日,为助力调研队伍做足准备,2024调研中国在线上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百强能力训练营」,为即将出发的调研er们提供「社会调查」「解困式报道」「影像纪录」「深度写作」「AI应用」「法律与政策倡导」等模块培训。


期间,国内顶尖社会调研学者、资深调查记者与各界杰出专家来到训练营,讲授调研理论与实战经验;全国参赛大学生亦积极交流心得,产生思想碰撞。接下来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的课程回顾,帮助调研er常看常新。


以下是【县乡调研报道】课程复盘——



“县城逐渐优化的消费环境、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具有情感依托的亲缘关系,是人们从大城市‘往回走’的重要吸引力,但对于县城而言,发展的重点还远远不止‘把人召回’”。


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 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这些数据意味着城镇化的大方向和县乡发展的基本盘,而我们要做的便是挖掘数据背后的具体案例,关注县域的现在和未来。


南风窗杂志首席编辑赵靖含老师莅临「百强能力训练营」课程现场,结合个人在县乡报道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实际案例为百强团队的同学们讲解了县乡调研的价值、方向和思路,并分享了一些在县乡调研中可供参考的学术理论和书籍文章等。


赵靖含

南风窗首席编辑


历任品牌运营经理、视频部负责人,策划统筹2021年中国年度社会价值榜盛典;负责《致敬实干家》《后日谈》等栏目制作;策划《南风窗》2024年第11期封面专题报道《我的县城》等。



为什么要关心县乡


为什么我们来谈县乡,而不是来谈城市,或者说地级市、省级呢?简单解释就是大城市不需要我们过多去关注,因为他们本身的新闻足够丰富,足够吸引眼球,而调研或是报道县乡的内容是相对较少的,关注度也相对更低,很少有人会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去关注我们的老家在发生什么。


中国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1696个县和县级市,县城庞大的底盘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但全国只有54个县域达到了千亿级的GDP,其中39%都来自江苏和浙江,很多省份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县域在这个名单里。


随着时代的飞速变化,全国一共消失了300多个县城,转设为了县级市和市辖区。县乡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是因为它还不够努力吗?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会将问题归结于冗政以及县域青年的躺平,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问题。


我今年给城市版定的报道主题是「看不见的城市」,我在报道思路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庞大的城市系统之中,确实还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发展故事无人知晓,他们的生存状态只是寥寥几句的通稿,我们的小目标是帮助这些城市得到被看见的机会”,而这也是我们关心县乡、调研县乡的价值。



县乡调研的选题方向


县乡报道主要关注的是我国县乡级别的社会现象、事件和问题,同样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无论是报道还是调研选题,依然围绕着的人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又会共同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无论站在什么角度,其实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


去理解一个城市/县乡,其实就可以把它当做一个人,去共情“是什么”,去拆解“为什么”。如果我们在调研时不清楚从何处下手,不妨从这些问题开始:



另外,以南风窗今年的城市报道计划为例,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可以为同学们的调研方向提供参考:


一是生态治理。极端气象灾害愈加频繁,昭示了人类生存的空间正在被加速破坏,城市作为土地管理、辖区治理的责任载体,如何推动生态系统的修复?而这一努力的有效性如何?


二是新质生产力。城市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城市报道,我们将着重解答“为什么”和“将来如何”的问题,以是否真正让城市居民受益作为一个主要的溯源问题。


三是文旅报道。虽然文旅报道相对饱和,但随着旅游旺季到来,必然还会出现一批网红城市,其背后承载的是文化和历史等精神价值。除此之外,博物馆、考古等文博文保也备受公众关注。



确定好县乡调研的选题之后该怎么做


县乡报道其实是一个偏调查类的报道,它需要记者去发现问题,并且梳理这个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在当地的实施效果如何。所以完成一篇县乡报道稿件的过程其实和同学们做调研的思路是相似的。


那么我们在实际的报道过程中是如何操作一篇县乡稿件的呢?选题成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哪些工作?


首先就是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去检索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籍、文献;围绕调研内容对周围熟悉的人或网友进行简单前采,运用多种方式对我们所要调研的地点和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是进行采访联系,我们一般对公就是对企业、政府发一些采访函(一些政府部门对采访函的要求非常高,可能需要反反复复修改提交很多遍);对私就是通过微信、小红书还有抖音这些社交渠道去联系。


以上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实地采访,在调研地所有人都可以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同学们在调研时也一样,出租车司机、市民、路边碰到的工厂,只要你从对话中发现Ta和你的选题有一点联系,你多问几句总会有收获的。


离开调研地之后,如果你发现你的稿子或是调研报告还没有完善,那就可以进行补充采访,继续通过互联网找采访对象,然后挖掘你的选题中有缺漏的部分,通过电话采访去补全。


最后就是成稿确认、编辑校对这些环节,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务必要进行事实细节的核查,包括同学们在调研中获得的数据都要保证是有依据的、准确的。



从南风窗做过的一些报道案例来看,有这几点提示可以总结给同学们参考:


勇敢地跳出框架思维去看问题。


大数据的意义是呈现一种宏观的趋势,但大数据不能代表个体的人,不能代表具体的遭遇、困难、挑战和解决办法,所以要通过大数据的依托去找到支撑它的真实案例


调研/报道的选题一定要有公共价值,因为有了公共价值,这个选题才不会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它就会有被阅读的意义。



理论、文章分享和视频拍摄小思路





Q&A


Q:如何更好地进行资料搜集工作?


A:基本的操作就是阅读大量的背景资料,把与调研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可以运用树状图之类的进行梳理。但其实不同的选题,其掌握资料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互联网的检索方式非常多元,要因地制宜,发散思维。


Q:如何高效地了解一个乡镇,快速地融入当地?


A:了解当地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去询问乡镇里的老人,另外还可以寻求政府工作人员帮助,得到一些乡镇资料,或是去档案馆、展览馆等场馆了解其发展历程。其实我觉得真诚就是必杀技,一般来说县乡还是比较质朴的,不会太排斥外地人,而且相对来说关注度低,他们会更珍惜这些机会。


Q:挑选调研对象的时候,怎么让选题的视角更完整或者更深、更广?


采访对象的挑选,可以按照纵深和横向两个维度去做。比如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要兼顾到每个年龄层,去采访青年人、老年人,或者说你调研一个行业,可以从这个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去寻找采访对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纵横两个维度去寻找采访调研的对象。


Q:如何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


A:记者一般会在采访对象感觉舒适的领域内安静地等待,借此表明我们的友善和真诚;另外适当地示弱有时候也会获取对方的好感。如果采访问题跟他的利益直接挂钩的话,一定要讲清楚会如何保护他的权益;


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要做匿名化处理,或者与采访对象沟通一个更好的方式,比如让采访对象先同你讲一讲这件事,在你了解之后再通过采访对象的线索去找别的途径佐证,最后在成稿时避免提及采访对象的信息。


- 南风交响计划 -

文案及整理|鲍孟佳

排版|鲍孟佳

统筹组|吕宜函 罗彦清 罗清如 徐溢廷 刘   影


南风窗调研er
南风窗旗下「调研中国·青年领导力公益计划」资讯号,从窗口出发,于田野抵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