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友好型城市50强榜单出炉:哪些城市最吸引人才?

文摘   2024-10-08 17:30   北京  

编者按:近期,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的《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常务理事、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课题组副组长祝恒书围绕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为发言实录(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首先,简要的介绍报告中的一些关键名词和相关背景。正如欧会长所言:“人是城市之灵,是城市之魂。人才是城市之根,是城市之本。”因此,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提升城市的人才友好程度,对于推动城市经济的高效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从当前国内外情况来看,学界和业界都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估体系,难以有效评估一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创新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今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牵头,联合了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发起了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项目。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综合评估一个城市的人才友好程度,并为未来城市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本次报告具有诸多特色。首先,报告基于千亿级别的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当前热门的大模型、知识图谱以及程序挖掘等最新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城市和人才的二元关系,并提出了一种科学的量化方法来评估城市的人才优化程度。
其次,在数据层面,报告主要涵盖了三类大数据:一是千亿规模的求职互联网搜索大数据,二是千万规模的互联网招聘数据,三是历年的中国城市年鉴数据。
第三,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课题组在大数据、智能化、人才管理以及劳动、经济相关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积累,团队在多家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其成果被引用超过万次,目前我们也申请了大量的成果专利,所以对本报告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
最后,在指标体系层面,课题组构建了一个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指数体系,最终形成了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十大指数。这些指数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六大人才信息支柱,分别涵盖人才的向心力指数、输送力指数、净流入指数、聚集度指数、保持度指数和本地就业指数;二是四大人才发展生态指数,分别包括公共服务友好度指数、生活品质友好度指数、职业发展友好度指数和产业创新友好度指数。

01

2024,哪些省份最具人才吸引力?‍‍‍‍‍‍‍‍

广东第一,浙江、江苏并列第二,山东第四

接下来,我详细介绍基于相关指数所构建的三个榜单。首先,我们依据课题组设计的十大指数,发布了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全国50强榜单,这是我们的首个学术榜单。
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榜城市覆盖了20个省区市,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并列首位,江苏省紧随其后位列第三。从地域归属来看,东部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同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也展现出强劲的人才网络。此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在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及推动创业创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进一步对上榜城市进行了指数分析和评估。结合人才发展生态指数和人才幸福指数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总体处于领先地位,青岛、宁波、济南、成都和西安等城市在这两个维度上表现均衡,并列第二梯队。
此外,厦门、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在人才发展生态方面展现出卓越表现,而天津、郑州、重庆等城市则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尤为突出。
基于之前提出的六大人才吸引力指标,我们发布了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的全国50强榜单,并进行了区域分析。与之前的榜单略有不同,上榜城市覆盖了15个省区市,其中广东省位居榜首,江苏省和浙江省并列第二,山东省位列第四。从地域归属来看,70%的上榜城市来自东部地区,16%来自中部地区,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0%和4%。从城市群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尤为出色,珠三角城市群紧随其后位列第二,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并列第三。
我们发布的第三个榜单是基于四大人才发展生态指数构建的——2024年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的全国50强榜单。从榜单中可以看到,广东和浙江省依然并列首位,江苏省位列第三,福建省紧随其后位列第四。从地域归属来看,56%的上榜城市来自东部地区,22%来自西部地区,14%来自中部地区,8%来自东北地区。从城市群角度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同时,粤闽浙沿海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也表现出色。

我们将人才发展生态指数的四个指数进行了拆解,并分为职业发展友好度和生活品质友好度两个维度。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在榜单中遥遥领先。同时,南京、厦门、武汉、珠海、佛山等城市并列第二梯队。桂林、南宁、昆明、大连等城市在生活品质友好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苏州、东莞、常州、西安、济南等城市在职业发展友好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02

北上广深的人才流动意向遥遥领先‍‍

但生活品质友好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结合具体指标对相关重点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比了全国重点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

从上图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北上广深在除生活品质友好度之外的所有维度上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在除生活品质友好度外的其他维度上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这些大型城市在生活品质友好度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下来,我们对人才流动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上图左侧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城市,两点之间如有线条相连,则代表两座城市之间存在较强的人才流动意愿。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数据挖掘算法,对人才流动所形成的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其中不同颜色代表着人才流动所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和区域。
在图表右侧,我们发现北上广深依然是人才意向中心性遥遥领先,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的人才向心力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此外,苏州、成都、天津等城市也呈现出较强的人才流动意向。
同时,我们还对跨年度的人才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北上广深的人才跨区域流动意向增强,而人才向心力有所下降,这表明有大量大型城市的人才在寻求外部工作机会,从而推动了人才流动的增加。相反,中小型城市本地就业占比在提高,人才向心力也相应提升。
进一步地,我们对人才发展生态的四个服务指标进行了分析。首先,特大城市在公共服务友好度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各地区的省会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为人才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人才友好度和公共服务友好度来看,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在公共服务友好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广州和杭州紧随其后,而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郑州、长沙、济南、沈阳、合肥、石家庄、贵阳等省会城市在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人才吸引力上都表现得较为均衡。
从生活品质来看,东部城市优势显著,中西部城市则有待提高。尽管大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占据优势,但生活品质并不一定高。
通过对比人才友好度与生活品质友好度,我们发现,虽然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在总体人才友好度上遥遥领先,但在生活品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同时,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在总体人才吸引力和生活品质两个维度上均表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东部沿海城市在人才吸引力和生活品质两个维度上普遍表现较好,而中西部城市中的部分城市,如洛阳、贵阳、昆明等,则具备较高的生活品质友好度。
从人才网络和职业发展友好度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成为了人才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同时,厦门在人才职业发展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南京、武汉、西安、天津、成都、青岛、济南等城市在总体人才友好度和职业发展友好度方面也表现得较为均衡。
最后是产业创新方面,北上广深持续引领产业创新,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在持续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从人才网络与产业创新网络的分布来看,北上广深依然处于领先地位,杭州、苏州在产业创新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也表现出色。南京、成都、武汉、厦门、合肥、佛山等城市在产业创新和人才吸引力方面也均衡发展。

03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

高学历和高收入人才的流入、流出意向最强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重点区域来解读。
首先,我们对比了重点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在各项指数上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比重点城市群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数,我们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具有显著优势,且产业创新力极强;长三角城市群则表现出较为均衡的发展态势;而京津冀城市群在人才净流入指数和生活品质及劳动力市场方面有待提升。
同时,我们还对各个主要城市群的人才流入流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人才流入意向、人才流出意向和人才净流入意向均为最强。这些地区的求职者普遍感受到求职需求中的竞争压力相对较低。从人才流动模式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呈现出人才流入留出并存的双向合作模式,大量优秀人才被吸引来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才流出。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这些重点区域的人才画像,发现各城市群在流动人口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较发达城市群对高收入、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极强,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具体而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不仅吸引了大量高学历、高收入人才,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满足了多元化的劳动力需求。
然而,由于高收入、高学历人才在大型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人才在大型城市的留存率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更为严重,大量高学历、高收入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流向外部。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本次发布的报告仍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报告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客观科学的方法评估城市的人才需求,这是我们首次发布此类报告并进行相关研究。其次,由于数据来源、时间跨度分布等限制,报告存在诸多不足。我们会持续完善并不断迭代,相信未来会做得更好。

END



观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发展白皮书全文请扫下图二维码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青贝克智慧工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官方公众号,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促进相关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学术成果、专业知识、实践案例和专业化咨询服务,组织智慧沙龙等,为您提供一站式的人力资源智能化的共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