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3件事:人才、人性、人效

文摘   2024-08-31 11:06   北京  
导语:为什么说管人就是三件事:人才、人性、人效呢?与你探讨一下。

这些年,我拜访了很多家公司,也有机会与不同的老板进行交流。

 

每次,我们聊得最多的,都是关于人才的话题。


人才太难得,也太难管。尤其是面对着新一代的95后、00后职场人,过去的管理方式似乎不管用了,团队越来越难带了。


如何管人?这个问题,很多管理者也经常在问我。


其实,管人无非就是三件事:识别人才、理解人性、提升人效。


我一个个讲。


识别人才

人才,是一切的起点。没有人才,一切归零。


人才有多重要?乔布斯说过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


“过去我认为一个重要的人,有用的人,优秀的人,能顶两个平庸的人才,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一个优秀的人是能顶50个人才的。”


我之前也说过,作为管理者,你就算什么本事也没有,最起码要会识人和用人。


所以,识人,是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


如何识别人才?给你3个建议:


1.用细节识人


识别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怎么做。


比如在面试时,我会听他们描述自己的光辉的履历,但不会只看履历,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简历进行“美化”。


所以,我会非常关注他们的细节。我不用去听他吹很多牛,我就问他到底做了什么?是怎么干的?最后干出的成果是什么?


一个人的语言可能会骗人,但是通过层层追问他的行为细节,就能知道对方真实底细,这叫做行为面试法。


我还特别会关注那些看上去很“漂亮”的人,漂亮不是指他的长相,而是他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精神非常饱满,很自律,往往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2.合适大于优秀


很多管理者,在招聘时,常常会过于注重这个人优秀的背景、优秀的过往经验和能力,甚至“优秀”的外形,最终只能吞下招错人的苦果。


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但一定是最适合的人。


因为“岗位需要”而使用人才,所以,“优秀”的人未必就是最能满足岗位需要的人选,在这种意义上合适比优秀更重要。


什么是“合适”?打个比方,如果你需要会爬树的,那猴子很适合;需要会拱地的,那猪很适合;需要跑得快的,那豹子就很合适。


所以,不要迷信找最好的,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


3.重视人的底色


我曾经复盘了酵母所有在人力上失败的案例,结果发现90%的人都是因为一个原因:


招人时,HR只关注候选人的学历、背景、工作技能等,却忽视了这个人的底色。这是导致他们最后没能发挥价值并且离开的关键原因。


一个人的底色很重要,人品、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等内在品质,决定了他有多大的潜力,能够走多远。


我选人的时候,人品一定是第一位的,人品不好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要。


因为他的能力越强,在组织里,影响力就会越大,崇拜他的人也就越多。他的不好的行为,就会传染其他人,这样的人就是祸害。


识别人才,选择对的人,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理解人性


选到人后,关键是在用人。用人之难,在于员工想要的和你想要的,不是同一件事。


你希望员工自驱,但人性是复杂的,他永远不会为你工作,他只会为自己工作。


所以,你要理解人性,要知道人性的弱点和闪光点,用辨证的方式看待人性和管理的关系。管理是逆人性的,但你要做到顺人心。


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以下4点:


1.用分配解决人性的自私


人性中的自私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当你交代下属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责权利对等”。


什么意思?就是你要让一个人承担责任,那么就要授予对应的权力,并且给到对应的利益。


很多时候,你驱动不了员工,是因为你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果你不关心他想要什么,他就会认为那是你的目标,跟他没关系。


因此,一定要明确利益分配,要让下属知道,做好这个事情时,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2.用考核解决人性的懒惰


在一个团队里,有自驱的人,但大部分人是有惰性的,你考核什么,下属就执行什么,你检查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所以,一定要有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这一指挥棒,来驱动他们。


但要记住,考核不是打个分,走走形式就完事了,而是你要去发现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帮助下属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3.用晋升解决人性的虚荣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晋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就像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所以,当一些明星员工,他不想做Top Sales,他想晋升的时候,你就要有清晰的晋升标准,满足他被尊重和认可的需要。


4.用激励解决人性的恐惧


人性中有恐惧的一面。当面对着新环境,新挑战,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都会本能地考虑到各种风险,所以会退缩,不敢承担责任,不愿走出舒适圈。


怎么办呢?要用激励去解决人性的恐惧。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博士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


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而当员工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


所以,你要做好激励。当员工干得好时,要及时论功行赏。


任何时候,员工真正需要的,是能带他吃肉的老板,而不是只会画饼的老板。只会画饼,不带他吃肉,这样的激励,是无效的。


激励,要到员工心坎上。要了解清楚每个员工的需求,根据员工具体表现给予激励。


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是非物质激励,但你一定要有激励。没有激励,就不会有驱动力。


流动的人心,不变的人性。识人心,懂人性,你的管理才算入门。


提升人效


人力是一种资本,而不是成本。只有一种情况下,人力才会变为成本,那就是人效特别低,创造不了价值的时候。


很多公司最近都在提“降本增效”。但大部分人对如何提升人效存在一定的误区。


比如,有些人觉得人效提升就是裁员,就是降薪,就是卷加班,延长工作时间,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么说?你先要知道一个常见的人效公式:


人效=价值产出÷工作时间。


你看,想要提升人效,要么你把分子变大,让单位时间产出的价值更多;要么你把分母变小,缩短工作时间,更快地拿到结果。


那么,要怎么做呢?有3个切入点:


1.人岗匹配


让一个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善用他的优点,让他做擅长的事情。


如果你的目标是“摘树上的果实”,就不要去培训一只火鸡,而是应该找一只猴子。


所以,在用人的时,你一定要慎重思考:做好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现在团队中的人,谁更适合这个岗位?他在哪一方面更有优势?他的优势是否为某一任务所需?……


尽可能地做到人岗匹配,把人用对,从而让他在专业领域内创造更大的价值。


记住: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人才是放对位置的人。


2.流程优化


很多时候,员工人效低,很可能是繁琐的,不合理的流程,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比如,很多人开会没有效率,一开好几个小时,但是不解决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议流程混乱,有效准备和发言太少。


怎么办?就是要对开会流程进行优化,严格按照开会七步曲走。


流程环节越短,环节内越简单,执行越标准,效率就会越高。


所以,当你抱怨人效低时,请先在流程中找问题。


3.有效赋能


当然,员工要更快、更好地做完一个事情,他的能力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员工要做到有效赋能。


当员工能力达不到的时候,你要进行培养;员工资源不够的时候,你要提供有力的支持;员工没有方法的时候,你要教会他方法。


比如,现在很多人把AI应用到工作中,那你就可以带着下属一起学习人人必修的人工智能应用课,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总之,人效,不是要聚焦人数,而是要聚焦价值产出,聚焦时间投入;不要增加无效工作时长,而是关注员工效率,创造“深度工作”的环境。

 

最后总结一下,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无非就是做好这三件事:识别人才、理解人性、提升人效。

青贝克智慧工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官方公众号,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促进相关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学术成果、专业知识、实践案例和专业化咨询服务,组织智慧沙龙等,为您提供一站式的人力资源智能化的共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