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请收好!从选种到收获的全方位指导

文摘   2024-11-23 16:12   广东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




福建漳州被誉为“中国石斑鱼之都”,石斑鱼养殖已经形成从种苗繁育养殖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养殖品种有斜带石斑、珍珠龙胆石斑、虎龙杂交斑等近20种。为深入推进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发挥科技对水产健康养殖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规范养殖,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本期笔者给大家带来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




PART1
苗种繁育


01
繁殖设施


1.产卵池。室内水泥池,每口池面积35~45 ㎡,实际水深1.5~1.8 m;大型水泥池或高位池(地膜池),面积100~1000 ㎡,以圆形或八角形为佳。 


2.育苗池。室内工厂化育苗:育苗室面积1000~3000㎡不等,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可调。育苗池每口面积20~30㎡,实际水深1.2~1.5m,有独立进排水口;室外大型水泥池育苗:育苗池每口面积100~200㎡,水深1.5~2.0m,有独立进排水口,加盖保温棚或遮阳棚;高位池育苗:育苗池每口面积600~3000㎡,水深1.5~2.5m,有独立进排水口,加盖保温棚或遮阳棚。



02
亲本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和无畸形的成鱼作为亲本。亲鱼的来源一般以人工养殖群体为主,并适时补充海区捕捞个体。


03
亲本培育


亲鱼培育可在海上网箱、室内(外)水泥池或高位池进行,培育密度一般不高于3kg/m³。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营养强化,每日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体重的5%左右。投饵时可在饵料中补充一些维生素及鱼肝油等营养物质。

04
人工催产


在繁殖季节,可挑选腹部膨大松软雌鱼进行促熟催产,促熟催产可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A)等激素,催产后视亲鱼性腺发育的情况,挤卵挤精以干导法进行人工授精。


05
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将受精卵轻轻搅拌后一般静置5~8分钟后,用80目筛绢网制作成的小抄网捞取上浮的受精卵,清水冲洗后直接移入育苗池孵化。


06
受精卵孵化


一是网箱孵化或桶内孵化。网箱孵化密度为15~20万粒/m³,孵化桶孵化密度为50~100万粒/t,流水微充气,仔鱼孵出以后,细心用水瓢带水将仔鱼舀入水桶,放入培苗池进行培育。二是培苗池孵化。孵化密度以2.5~3.0万粒/m³为宜,孵化水温21℃~26℃,盐度30~35,溶解氧≥5mg/L条件下,孵化时间18~36小时。


07
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环境。适宜水温23~30°C,最适水温25~28°C;适宜盐度20~33,最适盐度23~28;pH8.0~8.3;控制光照强度5000Lux。育苗期间,育苗池每2㎡左右布设一个气石,连续充气,保持溶解氧5mg/L以上。前期气量以小且均匀为宜,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大充气量。



2.培育密度。鱼苗全长20~30mm时,密度3000~5000尾/㎡;全长30~40mm时,密度2000~3000尾㎡;全长40~50mm时,密度1000~1500尾/㎡;随着苗种的生长,密度逐渐降低,到全长≥100mm时,密度为200~400尾/㎡。


3.水质调控。从3日龄开始,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20%~30%,隔天吸污1次,清除池底的残饵、死苗及其他杂物。20日龄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后,每天换水量50%,吸污1次,吸污后换水。40日龄开始投喂桡足类后,每天换水量60~100%,吸污1次,吸污后一次性换水50%,其余换水量采用流水方式完成。投喂配合饲料后每天换水100~200%,每次投饵后吸污1次,一次性换水50%,并视水质情况加以适当流水。换水时,进水与池水的温差≤±1°C。


仔稚鱼阶段换水网袋的网目为60日;进入幼鱼阶段后网目换成20日。每天观察稚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测定水温、pH值等参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驯化管理。苗种培育池中刚出来的鱼苗尚不习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需经过人工驯化。驯化期间频繁多次投喂饲料,使其慢慢增加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在鱼苗没有完全转化摄食配合饲料期间,每天仍需结合投喂大卤虫、桡足类等生物饵料。鱼苗驯化可在面积1.0㎡左右的小型网箱或水槽内进行。鱼苗完全适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饲料投喂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5.分苗。育苗期间,在鱼苗90%以上鳞片长全后,开始第一次分苗。第一次分苗用瓢带水手工操作,将鱼苗分成大中小三类,分养在不同的育苗池中。鱼苗全长30~35mm以前,每隔2~3天分苗一次。全长35~50mm期间,3~5天分苗一次。全长50~80mm时,3~7天分苗一次。全长80~150mm以后,10~15天分苗一次。


6.出苗。当培育至幼鱼平均全长≥100mm时,即可出池。出池前停食1天。出苗时放低水位至0.50~0.6m,用8~10目网目规格的尼龙筛绢做成的围网,拉网集苗,带水捞苗出池。



PART2
养成

01
网箱养殖


1.养殖环境。宜选择避风效果良好的港湾,海底地势平缓,坡度小,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水深15m以上,潮流通畅,海水流速小于1.0m/s。养殖区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等污染源。水温18~30℃,盐度25~32,pH7.8~8.5,透明度3.0m以上。


2.设施设备。网箱规格一般用3m×3m×4m、4m×4m×4m、6m×6m×5m几种,深度6m以上,每个渔排由多个网箱组成。在各渔排间应留有数个宽10m以上子通道、宽20m以上次通道及宽50m以上主通道,主通道走向与潮流平行。网箱养殖区连续养殖3年后,宜休养1年以上。


3.鱼种放养。选择规格整齐,体色鲜明,体表无溃烂,无畸形,反应灵敏、聚群,经检疫合格的鱼种投放。可混养少量相同个体大小的真鲷、黑鲷、黄鳍鲷等鲷科鱼类及篮子鱼,混养比例为15%左右。规格50g/尾的鱼种放养密度80~100尾/m³为宜,随着鱼种规格增大降低放养密度,至规格500g/尾时放养密度10~20尾/m³为宜。


4.养成管理。根据鱼体大小选择粒径合适的配合饲料投喂,饵料系数在1.0~1.5之间;每天投喂1~2次即可。

02
提水式养殖

石斑鱼提水式养殖主要包含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泥高位池养殖等模式。


1.养殖环境。选择海区无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电力充足,通讯、交通便利,养殖用水方便,有淡水源的地方。高位池海拔以10~20m为宜,既可使鱼池免受风暴潮的袭击和破坏,又便于动力抽取海水。


2.设施设备。池底一般以1~2%的坡度向排污口倾斜,排水方便,靠抽水设备进水,平均水深1.8m以上,池底及池壁均铺设地膜或水泥硬化。根据不同石斑鱼对于温度耐受性调控水温,秋季池塘水温下降至25℃左右时可搭建塑料膜保温棚,冬季水温一般调控在16℃以上。春夏交替季节池塘水温,上升至25℃时可拆除温棚上的塑料膜,夏季池塘水温上升至30℃时保温棚改为遮阳棚,夏季水温一般调控在33℃以下。


表 1  常见石斑鱼养殖水温


3.鱼种放养。鱼种一般选择全长100mm以上,选择规格整齐,体色鲜明,体表无溃烂,无畸形,反应灵敏、聚群,经检疫合格的鱼种投放。鱼种入池水温一般在20℃以上,入池水温和运输水温差应在3℃以内,盐度差应在5以内。


4.养成管理。商品鱼养殖密度可控制在5~10尾/㎡,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水质状况、池塘换水条件、增氧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投喂慢沉性颗粒配合饲料、软颗粒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下时,2天投喂1次或1天投喂1次;水温20℃以上时1天投喂1~2次;每日排污2~3次,每日换水1~2次,日总换水量15~20%,保持透明度30~50cm,溶氧量4mg/L以上;每天定时观测水温、溶解氧、盐度、透明度等理化因子。


03
商品鱼收获


石斑鱼商品鱼规格一般在500g/尾以上。上市前要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用药休药期规定,根据上市计划提前停药。收捕前停饲1天以上。



PART3
疾病及其防治


01
病毒性疾病


1.神经坏死病毒病


主要病原:神经坏死病毒或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毒。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二十面体状病毒粒子,直径为20~30nm。

流行特点:每年4~11月份易发病,且多发于18~25日龄的鱼苗。


主要症状:病鱼游动无力,活力差;厌食,上浮于水面,表现螺旋状或旋转游动,或腹部朝上漂浮于水面,难于下沉,病鱼腹部肿大,脑和视网膜空泡化。


危害情况:此病在苗期的死亡率较高,常引起鱼苗大批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防控措施:从苗种选择、养殖规范管理、加强疫病检疫、开展免疫防控试验试点等方面综合防控:选择无污染、水流通畅、温度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2~33℃且盐度相对稳定的海区;加强苗种检疫,选用健康苗种;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科学投喂、科学管理。


2.虹彩病毒病


主要病原:虹彩病毒,危害石斑鱼的主要有淋巴囊肿病毒属、肿大细胞病毒属和蛙病毒属。


流行特点:流行于25℃以上水温。


主要症状:体表发黑、局部有溃烂、出血;肝脏、肾脏肿大,有发黑、发红现象;鳃组织发白或出血状。


危害情况:虹彩病毒可危害所有品种的石斑鱼,少见急性发作,常见慢性死亡。主要危害3月龄后的鱼,死亡率达90%。


防控措施:预防石斑鱼虹彩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为注射疫苗,平时管理好水质,饵料中可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出现发病应减少投饵或停料,稳定后再恢复投料。


02
细菌性疾病

弧菌病


主要病原: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


流行特点:4~11月均可发生,以夏季高温期为盛。


主要症状:病鱼体色较黑,游动缓慢,独游,摄食量降低或停止,眼睛混浊发白,鳞片脱落,体表和肌肉局部红肿、溃疡,鳍的基部充血、溃烂,肛门红肿,有的伴随肠炎症状。


危害情况:弧菌病是石斑鱼最常见、多发的细菌病,感染弧菌病的石斑鱼死亡率极高,可达90%左右。


防治方法:有效浓度(2×10-6~5×10-6)的聚维酮碘、五倍子或其他抗生素连续泼酒3~5天;每kg饲料拌三黄粉30~50g或土霉素等抗生素3~5g,连续投喂5~7天。


03

寄生虫性疾病


刺激隐核虫病(海水小瓜虫病)


主要病原:刺激隐核虫。


流行特点:刺激隐核虫繁殖水温10~30℃,最适水温25~30℃,夏季和秋季易发病。


主要症状:①病鱼体表、鳃、眼角膜和口腔等与外界相接触处,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症状与淡水鱼类小瓜虫病极相似。②严重时体表皮肤有点状出血,鳃与体表黏液增多,形成一层白色混浊状薄膜,病鱼食欲不振。③确诊要以镜检虫体的存在和寄生虫体数量为依据。


危害情况:危害养殖的鱼苗鱼种。


防治方法:镜检确认病虫后淡水浸浴10~30分钟;(5.0×10-7~1.0×10-8)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药浴,时间不超6小时,每天1次,连续3~4天;戊二醛(10×10-6~2.0×10-5)药浴1~2小时,每天1次,连续3~4天。






精彩回顾


河蟹养殖探秘:动保每亩投入400与2000元,皆获成功,差异何在?|精品蟹养成记③


金刚虾强势上涨,10头大虾直逼50元!寒潮即将来袭,养殖户要注意了|粤海联合播报㊵


存排鱼进一步减少,养殖户惜售等价!金鲳后市会涨价吗?| 高端水产·看上上报价㊸


养蟹14年,他把该踩的坑都踩个遍,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精品蟹养成记②


走不动!鳜鱼最高又跌2元/斤,市场消费持续疲软,加工厂“压力山大”|海南卓越联合播报㊳


最高涨20元/斤!兴化地区存塘不足3成,公蟹止涨回稳|养河蟹·看好润报价⑪







转载声明

本文转自【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tschuanmei@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本期编辑:tsfish2009(新闻爆料请加微信)

评论留言,直抒己见,为水产品,点亮“在看”↓↓↓

腾氏水产商务网
做有价值的水产资讯,提供有价值的行业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