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大反派——田承嗣

文摘   历史   2025-01-30 08:39   山西  

田承嗣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郭子仪的反面典范。

郭子仪一生忠于皇帝混得风光无限;田承嗣一生与皇帝作对,也是混得风光无限。

田承嗣与郭子仪都是标准的大器晚成;他们人生的辉煌,都是年近六十岁才开始的。

至少,他们六十岁前死了,也就是历史书上军政长官甲、军政长官乙;军阀甲、军阀乙,史书绝不会多提他们几句的。

郭子仪的辉煌,是安史之乱后开始的,那一年郭子仪59岁。如果郭子仪此时就死了,最多就是能在史书的字缝中留下个名字。

田承嗣的辉煌,是安史之乱结束后开始的,在此前,他只是安禄山众多将领之一;甚至而言,安史之乱结束后,安史余部分为四个军区,田承嗣只是四个军区主管之一。

而从此以后,郭子仪步步选择忠于皇帝,让自己事业越来越辉煌;田承嗣却是始终充当藩镇集团的利益代言人,也让自己的事业渐渐步入辉煌。

随着幽州倒向中央政府,河北割据进入了关键的转折点上,如果没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来闹事,皇帝的削藩工作就可以稳步推进了。

此时的田承嗣,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领衔抵抗皇帝削藩。

中策,坐观形势,绝不当出头鸟。

下策,接受皇帝的削藩。与中央政府合作,如同幽州一样的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田承嗣选择了上策,那就是领衔抵抗中央政府削藩。而且田承嗣说干就干,很快就兼并了昭义军区。

这样一来,天下藩镇抵制中央政府继续削藩的的号角就吹响了。

我前面说过,在一定范围内,皇帝可以接受军区自治的事实,但是绝不可能接受军区相互兼并的事实。因为军区兼并一旦开始,藩镇格局就有可能失控。

大唐帝国在藩镇格局的背景下,一直维持了100多年,原因就在于从未出现过军区兼并的事(现在这起事件除外),只要军区之间不能相互兼并,所谓的藩镇就缺乏威胁大唐帝国的实力。因为在这种背景下,那些表面上牛×哄哄的藩镇,实际上都是些小豺狼,而绝没有一个大老虎。

比如,河朔三镇再牛,但是也是区区一个河北省,而且有三个、甚至四个、五个军区。就这种力量,没事给大唐帝国捣捣乱是可以的,真想威胁大唐帝国,想一想也太滑稽了。因为这就好像,夜郎国问汉之使者说,汉国与我们夜郎国,谁更强大一样!

指着一幅当时的地图,说大唐帝国控制的地区,象一个大烧饼,那些所谓的强藩,像什么呢?说他们象几粒芝麻,也许太过夸张,但是说他们象几瓣蒜,实在算不上夸张。

军区之间的兼并,之所以难以发生,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中央政府绝对禁止这种事发生,谁敢触犯这个天条,中央政府肯定会不计代价的收拾他。

第二、你兼并谁,谁也会向中央政府求援的,因为与其让你兼并,哪如直接倒向中央政府卖个好价钱呢?

第三、周边的军区,也会支持中央政府打击你的。因为你这样任由兼并下去,他们哪有安全感。

田承嗣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昭义军区就希望被魏博军区兼并。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春,正月,丁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逐留后薛,帅其众归承嗣。

关键是这种兼并,也代表了普遍藩镇的共同利益。要知道,幽州军区已倒了大唐皇帝一边;如果大家不拥戴田承嗣对抗大唐皇帝;皇帝的削藩计划就会稳步推进,从而进入收尾阶段。

不管怎么说,看到田承嗣越过这条底线(竟然敢兼并周边藩镇),皇帝自然马上开始反击。

而且简单地看,皇帝手上的筹码太多了。

首先,幽州已站在了大唐政府一边。

其次,在昭义军区,肯定也有许多反对魏博兼并自己的力量。因为基于昭义军区的利益,无论是让中央政府削藩,还是让魏博兼并,昭义都是丧失独立性啊,所以昭义军区绝不可能一边倒的都支持田承嗣。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帝遣使者谕罢兵,承嗣不奉诏,遣将卢子期取洺州,杨光朝取卫州,胁刺史薛雄乱,不从,屠其家,悉四州兵财以归,擅置守宰。

关键是,魏博军区,和成德、淄青两大军区,一直有着很深的矛盾。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

简单的看,只要中央军出动,幽州、成德、淄青牵制魏博,周边其它军区跟着中央军一块行动,魏博马上就会四面受敌,分分钟就会被清理出局。

事实上,因为类似的原因,田承嗣很快就让打得好像穷途末路了。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时朱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田承嗣以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惧,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

但是,在政治舞台上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敌人。以前,河北藩镇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压力,他们之间各种矛盾自然会暴露出来,但是当受到中央政府压力时,他们的矛盾很快就会弥合的。

田承嗣敢在自己和周边藩镇矛盾重重的背景下,高举对抗中央政府的大旗,就是因为他早已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事实。

一切是显然的,大家联手灭田承嗣,那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灭了田承嗣之后,中央政府削藩的工作,岂非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因为这样发展下去,河北四大藩镇,中央政府等于解决了三个(幽州倒向中央政府;昭义魏博两大军区,再被中央政府打服了),就剩下一个成德,还拿什么与中央政府对抗?而成德一解决,河北问题就算全面解决了。中央政府削藩工作走到这一步,黄河以南的那些藩镇,还玩什么呢?

在这种背景下,田承嗣上手就其触犯了无人敢触犯的天条,等于先把自己的投名状交出了。总而言之,我先干为敬,你们干不干随意。

如果你们有心维持割据之势,就给我点赞、加油;如果你们愿意任由中央政府宰割,算我看走眼了!

魏博军区使可以成为最牛×的藩镇,就是在此时奠定的。

魏博军区兼并了昭义军区,意味着他的实力增强了,也意味着他成了河北的门户,这种地方一旦失守,河北的藩镇割据之势就无法维持了;如果河北藩镇割据之势无法维持了,帝国的藩镇之势就无从谈起了。在这种背景下,魏博随便跺跺脚,天下自然会跟着乱晃的。

后来,唐宪宗可以在削藩工作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博军区内部出现了内讧,新一代魏博节度使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稳固位置,于是河北藩镇的门户被捅破了。在这种背景下,唐宪宗的削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了。

但是等魏博军区恢复了稳定,唐宪宗取得的削藩成果,一夜之间就又回到了解放前。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