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研讨 | 陈平:业界需要怎么样的艺管人才?

文摘   2024-06-02 16:42   浙江  


近日,浙音艺术与文化高等研究院邀请北京市文联主席、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平主席与22级、23级研究生就“业界需要怎么样的艺术管理人才”展开专业研讨。林宏鸣院长与高研院全体教师出席会议。研讨课由高研院陶铮老师主持。



为什么需要剧院管理人才?

·数量上——“中国进入了剧院时代”

1949年,全国的剧院数量还不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发展,一批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1953年建成的天桥剧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大型剧场;1954年建成的首都剧场,是新中国首个安装转台的剧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剧场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并持续至今。2000年至2017年,中国建设了740余座剧院(不含港澳台剧场、旅游演艺场馆及学校内的礼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拥有1823座剧场,其中大剧院140余座。到现在,中国平均5.3天建成一座新剧院。未来几年,全国各地还会有一批新剧场建成,可以说中国进入了一个剧院时代。




·管理上——“建了那么多剧院,需要大量人才做支撑”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剧院的总体水平在提升,也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模式。例如以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为代表的自主经营管理模式;以保利、中演、聚橙为代表的院线管理模式;以上海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等为代表的厅团合一模式。但是就全国而言,模式创新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经营理念上、组织运作上、产品运营上还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国家大剧院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核心是找到了一套科学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即以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普及为核心业务,以传播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为重要手段,以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高技术保障为强力支撑。这种模式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既符合艺术规律又顺应市场需求。

 

然而,国内许多剧院仍然存在“建管用分离”、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一系列问题。艺术管理人才应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专业技能作为支撑,还需要将众多专业集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创新、统筹、利用。





何为优秀的艺术管理者?

具体来说,优秀的艺术管理者应是懂艺术、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剧院的本质是集合一批艺术家完成艺术创作、制作生产、表演呈现,剧院的产品有着商业属性和艺术价值的双重价值。根据调研,“场团深度融合”是欧美比较成熟的剧院运营管理模式,比如103个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交响乐团都拥有自己的音乐厅。因此,在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对艺术知识及其本质规律的掌握十分重要,艺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艺术史学的通识知识,还需要深入剧院一线,从不同视角观察演出效果,同时思考如何改善、优化现有的管理措施,如座位设置、票价制定、舞台置景等,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大剧院提出“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其中“人民性”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管是剧院的经营和艺术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民。在艺术生产上,应注重“为谁制作给谁看”,在演出策划上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精神食粮,在艺术普及推广上秉承“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优秀的艺术管理者应该具备过硬政治素养,注重对于政策方针的研究,把握艺术的思想性。





精彩互动


23级蒋昕睿:新时代的艺术管理人,如何提升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

陈平主席:第一,文化自信是根本;第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第三,坚持创新,包括形式创新、内容创新。


23级王润岩:我国艺术管理人才和欧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有何异同?有什么值得借鉴、学习的方面呢?

陈平主席:欧美国家在艺管人才的专项技能培养方面较为成熟,基本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培养艺管高端人才,这和浙音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研院的培养机制相似。借用总书记的讲话,中国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也应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艺术管理人才培养需要面向行业实际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未来大有可为。


23级徐文静:从领导者的视角来看,从艺管专业学生转变为艺管职场人需要注重哪方面的学习?

陈平主席:根据你的兴趣、专业进行结合,找到方向。同时,尽快地融入全新的组织机构,从理论到实践,需要多思考、多学习、多行动。管理者不仅需要埋头干事儿,还需要头脑风暴。



22级刘辰:我在实习过程中,关注到目前国内原创歌剧的创作与推广呈上升态势。对于原创剧目的扶持,您怎么看?

陈平主席: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对外院的歌剧演出是没有任何补贴支持的,但国家艺术基金、地方文旅部门等都有对原创剧目的一些相应扶持措施。近几年来,大家都在探索民族歌剧的创作、发展,我认为原创歌剧应该具有中国的风格和审美,其中作曲家、制作人这两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此次专业研讨,陈平主席分享了剧院管理视角下艺管人才培养的经验,使同学们对行业前沿和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业界需要怎么样的管理人才”也有了清晰的答案。



END

文字整理:陈依滢

图片:李铮

编辑:王润岩

审核:陶铮

浙音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
“浙音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官方公众平台旨在聚焦艺术管理学科前沿、发布高研院最新动态。下设名家访谈、艺起研讨、艺文推荐等栏目,构建理论与实践、艺术与商科、学界与业界、国内与国外多元融合的艺术与文化管理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