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以“剧院发展与国际艺术交流”主题的首届艺管硕博研究生国际夏令营内容丰富,日程满排。2024年7月23日、24日和29日晚上,夏令营的交流会和研讨会依次举行,为参与者们搭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分享、交流平台。期间,因学员们发言踊跃,致使每次交流研讨均一再超时。艺术管理国际联盟主席林宏鸣教授参加了部分交流研讨活动。
在交流过程中,夏令营学员们围绕所在学校艺术管理课程设置;剧院管理的最新趋势、国际艺术合作案例、文化政策影响下的艺术创新;实地考察切身体会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交融,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展现了艺术管理学子们智慧与风采。
课程分享,启迪思维
国际艺管课程设置
01
艺术管理行业的整体认知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来自索邦大学学员托马斯-哈瑞森和刘孟童提到,硕士第一学期课程主要聚焦于音乐商业与音乐产业的纯理论知识;来自伦敦国王大学学员袁航提到自己的专业设置主要是艺术文化与教育、创造学习艺术组织、艺术教育相结合。同时,学员们都提到,他们需要学习研究方法去撰写艺术管理论文,通过亲临现场参观、实践后去比较和分析剧院的发展。
02
实践能力与管理工具运用
托马斯-哈瑞森指出,他们在实践中需要自己或者和团队一起制定商业计划书,再将商业计划书提供给感兴趣的企业,从而得到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来完成自己商业计划书制定的项目。袁航和纽约大学的学员杨雨霏分享了相似的小组工作经历。根据小组内商讨确定小组的艺术管理任务。比如需要组织一场音乐会,组员分工合作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分工。包括前期宣传、联系场地、观众引导等。通过完成这样的小组任务,可以更清晰的体会到艺术管理专业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
杨雨霏表示,在实践项目中还需学习Adobe CS、google drive、dropbox等管理工具的应用来提高实际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来自香港都会大学学员李媛媛表示,通过申请去德国、法国、英国等大学交换学习,能收获不一样的理念与处事方式。
国内艺管课程
01
艺术学理论与艺术管理理论相结合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学员陈楠馨、中央戏剧学院学员习汇文以及天津音乐学院学员吴婷表示艺术管理的学习不局限于管理层面,还包括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如她们在硕士阶段学习了艺术管理、市场营销、艺术史、音乐史、艺术管理综合知识等相关艺术理论体系课程。来自星海音乐学院学员黄盛威则分享自己硕士期间阅读的大量艺术管理方向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的研究论文,他表示他们的课程设置以学术论文产出为学习导向。
0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来自浙江音乐学院学员蒋昕睿与刘辰,他们通过“艺术大师课”和“行走的课堂”这样把大师请进校园、让学生走进业界的课程设置,拓宽了自身的艺术视野。他们认为,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管理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事业的坚持。同时,习汇文与吴婷参加了很多本校的毕业演出与剧团巡演等实践活动。她们认为,无论是业界参访还是实践活动都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实践,她们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积累了经验。
03
跨学科融合与兴趣培养
来自浙江音乐学院学员朱芝漫与上海音乐学院学员余含子选择了跨学科学习艺术管理专业。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她们得以将原有的器乐专业知识、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同艺术管理相融合,在夏令营中也从所学本科专业出发,给其他学员带来新视角和思考。
热点探讨,深化思考
围绕剧院管理的最新趋势、国际艺术合作案例、文化政策影响下的艺术创新等热点议题,学员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1
剧院管理新趋势
黄盛威从跨国界视野下探讨剧院管理,包括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模式;剧院间合作的重要性;外国歌剧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及小歌剧团的生存策略。余含子发现中美两国在艺术管理领域虽有文化差异,但也有着诸多共通之处。跨文化的比较拓宽了视野,也对中国艺术剧院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联合制作不仅能够汇聚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还能推动艺术创新,拓宽市场边界。
2
剧院营销与商业化运营
习汇文认为剧院作为艺术的殿堂,其品牌效应不容忽视。《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也为东方演艺中心树立了品牌标杆。然而,如何让其他剧目同样脱颖而出,成为东方演艺中心的疑问,也是我们作为艺管从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艺术界从不缺乏佳作,但打造爆款并维持其持续影响力却难上加难。在追求艺术卓越的同时,必须心中装有观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与突破,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李媛媛则强调,艺术管理专业在国内外的差异,以及不同艺术管理细分领域的独特性。她对剧院营销运营尤为感兴趣,渴望探索成功剧场的营销案例,并勇于尝试创新策略。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学员陈方和基于上海交响乐团的工作经验,反思高雅艺术商业化道路的困境与挑战,强调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当前艺术管理行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需要从业者不断探索与前行。
3
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
吴婷结合个人兴趣,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提出非遗艺术北京景泰蓝、潍坊风筝传播案例,非遗与NBA球星托尼-帕克跨界合作的创新思路。她认为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非遗保护需要艺术管理的专业支持,以实现对非遗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
杨雨霏同学则分享了小组作业中参与策划美国社区艺术活动的案例,选取社区作为艺术活动地点,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人通过艺术这个桥梁来关注社会问题,并愿意为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在这议程中,艺术管理国际联盟主席林宏鸣参加了部分讨论。
艺途实践,悟道于心
为期五天的艺术管理实践探索,学员们穿梭于现代剧院、演艺空间、高科技文化产业之间,深刻体会了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见证了艺术管理
1
高精尖技术领航艺管行业新高度
大丰实业的参观让托马斯-哈瑞森和刘孟童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舞台技术的领先实力。从实地工厂到科创中心巨型舞台灯光设备,这些先进技术持续为春晚、亚运会、冬奥会等国际赛事的国家级舞台提供了最高规格的服务,为我国软实力体现保驾护航。
李媛媛认为,艺术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艺术家的创新思维不断激发技术人员探索新技术,而技术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2
数智化技术助力古镇文旅融合发展
乌镇之行,无疑为学员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见证了古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袁航对乌镇考察印象深刻,深刻感受到了乌镇从旅游小镇向文化小镇、再向艺术小镇的华丽转身。
黄盛威则分享了乌镇古色古香村庄的技术性修复和复原。以及《今夕共西溪》的新技术灯光秀、旋转舞台与西溪湿地的完美结合,这些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增强了演出的观赏性和互动性,也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体验到了宋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使得演出和西溪湿地景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3
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戏剧边界
杨雨霏则指出,乌镇正在充分利用各种空间为戏剧表演提供舞台,打破了戏剧空间的刻板印象,让观众近距离接触戏剧,是一条“带领”观众走进剧院的有效途径。
习汇文认为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演艺新空间,作为新型戏剧表演的空间场所,通过将观众融入戏剧情景、360度的场域设计,让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在表演的基础上融入商业、综艺的新形势,或将会成为戏剧表演形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朱芝漫认为《今夕共西溪》这出沉浸式戏剧运用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切换表演场景,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视听双重震撼的演出。与NPC的互动,更是沉浸式演出的点睛之笔。
4
寓学于乐,收获知识与友谊
陈楠馨则有非常感性的体验,她表示,这次夏令营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应试教育的经历,让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探索、主动学习。通过与行业内专家和同行的交流,她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很开心与大家在杭州结缘,期待友谊长存。李瑞珍则特别感激夏令营期间来自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使她客服语言障碍,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温暖,也让她更加珍惜与每一位同学之间的友谊。
余含子说,她从一个不善于提问的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人。这一转变离不开夏令营中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反思,也离不开她对艺管专业的坚持。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也让她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学者交流的机会。
追光而遇, 携手同行
随着三天的热烈交流与深入探讨,学员们感受到了艺术管理领域无限可能性。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艺术管理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青年学子的激情与创造力,正是推动这一领域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
文字:李媛媛(夏令营学员)
编辑:陈依滢
图片:丁灵
审核:丁灵 陶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