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经行记(上)

情感   2024-10-07 09:33   浙江  
一、兰州的灯火
那年早春,我们坐在一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里。透过车窗,可以望见天空的顶上是湛蓝的,往下逐步变成灰蒙蒙的尘土色。隔着干涸的河道,远处是那些顶上积着白雪的高山。道路旁边,一闪而过的,是土黄色的村庄,和枝条干枯了的,低矮的树丛。

那年的雪下得不多,积雪已经都快融化,只有在道路和山丘的背阴面,还残留着一些白色的痕迹。所有看得到的乡间,颜色都是黄色的,建筑物也因为尘土的落下,而蒙上了一层灰黄的外表。呼吸间仍然是清冷的空气,但冬天貌似已经过去了,春天已经快要从南方赶来。

去往兰州的路
天空渐渐黑下来时,我们绕过一座不高的山,看到了远处一座巨大城市的灯火。这是这次河西走廊行程的第一座大城,兰州。
百年前的兰州
我们在兰州只住了一个晚上,没有专门安排去寻古和体验。只是逛了一下夜市,吃了一点东西,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在下榻酒店旁边的大众巷,就是新光夜市。走在人潮人海中时,没有关注到夜市上卖的那些廉价商品和小吃,而是被步行街上空悬挂的灯光所吸引了。那是一串串闪亮的诗句。

边塞诗的河流
我们在正宁路夜市找到了这家叫有奴思的店,他们家的烤肉、三泡台、羊眼、酸奶让人印象深刻。夜市上的冻梨和牛奶鸡蛋醪糟,也别有风味。
西北的食物
        在一边吃着晚饭的时候,我们讨论着明天一早的行程。
“先生们,明早安泊尔还是吾穆勒?”

“不知道,都可以,都不了解。”

“吾穆勒吧,名字听着有风情,而且上高速顺路。”

“好,那就吾穆勒。”

睡觉前,在这座古城安静的夜晚,想着既然期盼已久的旅程终于将要来了,那就用那位可怜的黄景仁的一首离别诗作为此行开始: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二、凉州的阳光

早上八点钟的时候,透蓝的天空里,阳光刚刚在东面冒头。我们开车赶到了吾穆勒牛肉面店,下车,每次呼吸都在清冷的早晨变成吐出的白气。清早吃面汤头好。清亮的汤、翠绿的葱、红色的油辣子,这家的出品确实也实现了我对兰州牛肉面所有最好的想象。
兰州牛肉面
沿着连霍高速向西北,在大约一百公里的时候有一个大右弯,路左是庄浪河,路右是断续的汉长城堑壕遗迹。这时,会在左侧路过红城镇。这里是西汉时的允街城,唐时属广武,西夏时名卓啰和南军司,夏的十二监军司之一。看资料并没有多少东西遗存下来,所以也就“奉上级指示列车在这里通过不停车”了。
首日行程
过永登、天祝后,迎面而来的一大片连绵的积雪山脉,很有压迫感,正是祁连山北支的乌鞘岭。张骞、霍去病、玄奘都是从这里出发,踏上前往河西的茫茫之路。
车过乌鞘岭
车过古浪后,在黄羊镇出口下高速,走一堆省道县道,半小时后抵达了天梯山石窟。国五。这里是中国佛教石窟的起源的地方,始凿于北凉的泪渠蒙逊时期,其形制和风格影响远至云冈、龙门等一大批内地石窟的开凿。其中的大佛窟是唐代建造的,历经千年风雨和大地震,至今完好。我们见到他时,正好阳光明媚,碧空澄静。他南面冰封的湖水,佛相庄严。

盘桓良久,仍开车原路返黄羊镇。因为仍然是在正月,小镇市面冷清,行人萧瑟。午餐觅食良久,方得啖臊子面一碗。
臊子面还是吃不惯
开车上连霍高速续行,道路二边一路都是宏大的灰黄的田野,午后的阳光打在脸上,很耀眼。五十公里后,来到了号称“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凉州。凉州又称姑臧、雍州、武威,是马腾马超的地盘。我们在此地去看了三个地方:雷台汉墓、西夏碑和武威文庙。
雷台汉墓
可能因曾经屡遭雷击,后人在墓的巨大封土堆顶上建了一个雷台观,故发现此墓时被称作了“雷台汉墓”。国五。墓主人有好几种说法,一直不明确。最有名的是其陪葬品中发现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作为景点,现在已经建设得颇为壮观了,其墓形制确也不小,诸侯级别,地下保存完好。

马踏飞燕
应力传感器,这个熟。

西夏碑,全名“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国一。此行专程去瞻仰了一下。碑的正面是西夏文,背面是汉文,记述了凉州城内护国寺佛塔于西夏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因地震倾斜,西夏皇太后和皇帝下诏重修之事。正反面可以对照参考阅读。其对于西夏文破译的作用,相当于罗塞塔石碑之于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消失的西夏,释读失传的西夏文,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迷雾。所以,这块碑的历史地位,已经值得专门为了它,修一座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来安置了。

西夏碑

西夏博物馆边上的,是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国四。建筑形制完整,气势雄伟,颇具规模。既然自诩为读书人,而且来都来了,我们还是入内一拜为宜。

夜宿武威国际大酒店。晚餐外出找了个店大啖涮羊肉,羊肉鲜美。

三、甘州小娘子
自武威出发向西,一直沿着连霍高速行驶。快到永昌县时,我们讨论要不要下高速去骊靬城看看。
“这是一个假古董。”

“嗯,并没有战败的古罗马军团逃到这里定居。”

“今天行程不紧吧啊?”

“但这是一个假的啊。”

“大过年的,都不容易,还是孩子,来都来了。”

“……,好吧。”

行程图
骊靬到处是荒废的景区建筑,人烟稀少,一地鸡毛。国无。不过看村委会和经合社的样子,前几年应该有段时间确实是赚到了些钱的。
虽然是假古董,不过我们在这里还是有收获的。就是第一次实地真切地感受了,巨大的雪山冲积扇的规模。上万年时间雪山融水左右摆动下流或渗流,形成的巨大的,平缓的坡。这样的坡,在高大山脉的两侧很常见。站在实地,你根本体会不到它的坡度和大小,而从卫星图上看,是一个巨大的扇形。同一地区的党河冲积扇和疏勒河冲积扇,感觉更为明显和完整。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华北平原,也就是黄河摆动形成的冲积扇。

清沙沟冲积扇

冲积扇的下坡

回程路过永昌时,路见当地一队过年迎神的队伍,吹吹打打,甚为热闹。在永昌再上连霍高速向西,不久就明显感觉两边祁连山和龙首山的距离越来越近,河西走廊越来越窄,越来越象一个真正的走廊。然后正前方就出现一片突兀的高大的积雪山岭,这就是焉支山。

此山据说是以山上生长的植物红蓝花做红色染料,调以牛羊油后即是胭脂而得名。焉支、胭脂、阏氏,燕支,都是音译,是一个意思。霍去病杀退匈奴,占据河西之后,匈奴被迫西迁的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正出自此地。岑参亦有诗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焉支山
现在的道路,其实仍然都是按照几千年前商道的走向建设的。在一路向西的过程中,沿着路的右侧,可以看到断断续续的长城和烽火台残迹。在山丹县的长城驿服务区下来加油,远远看到边上有一段长城遗迹,就步行过去看看。这是一座保存得还算好的墩台和一长段明长城,夯土。就在我们搔首弄姿,各自摆拍时,天气突变。朗朗晴空突然起了大风,十分钟内变得飞砂走石,尘土飞扬。早上是听气象预报有强冷空气南下,没想到变化这么剧烈。

明长城遗迹和突发的大风
我们随后在山丹西下连霍高速,走沪霍国道奔向小寨长城。在这里,明长城就在国道的路边明晃晃地放着,沿着路一直延伸到远处。有些地方围着铁丝网保护,有些地方没有。随便找了个地方停车,走到近处摸了摸它。就想起张楚说过的话,“我爬到边墙上,边墙还很长。有人把画,刻在石头上”。
小寨明长城

在一处长城的脚下,看到一个受伤的小小混凝土界桩,看着它被风砂吹蚀的样子,感叹时间的力量。然后抬起头来时,就看到了汉长城。有人指点我,在河西许多地方,汉长城就是这样一段浅浅的壕沟。当初建设时就是边壕,而不是边墙。其遗迹一般都在残存的明长城北侧10-80米之内。位于蒙古的汉外长城,或在酒泉以西的汉长城,则多是夯土的边墙。汉长城常常用一层夯土一层笈笈草或红柳枝层叠压实,残迹看上去与纯夯土的明长城明显不同。

风蚀界桩
汉长城只剩下这么一条沟

保存得好的地方,二者是这样关系

别处的汉长城

爬完铁丝网继续上路,时间还早。董事会就决定沿G312国道转S18省道,绕过张掖提前去七彩丹霞点个卯。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车子经过一处省道收费站,赫然写着“弱水收费站”,这是穿越过黑河了啊。
这个弱水,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弱水。古人以水浅且急之河流,水力羸弱不能载舟而视之为弱。此水,这次我们只是路过。其实弱水真正成为主角的,是要等到它出了征夷峡,向北注入居延海这一路,河的二岸,肩水都尉府和居延都尉府的无数城障亭燧才是壮观的所在。私底下一直对居延尉府下的甲渠、殄北、卅井三处侯官遗址甚有期盼。这个下次再去吧。

到了七彩丹霞,在越来越大的冷风中逛了一圈。我一向对这一类自然景观不是太有感觉,包括别人都在说的胡杨林之类。打卡完毕,返程回甘州。
七彩丹霞
西北天黑得晚,回到城里还有时间去拜访了大佛寺。大佛寺,千年前西夏始建,国四。寺庙本身与各地相比,也属一般。但寺中大殿其中一幅楹联,可能比大佛寺本身更为出名。白先勇之《细说红楼梦》中有专门提及,亦深得我心:

“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古今一梦人间几度续黄梁”。

张掖大佛寺
宿张掖国际大酒店。
外面狂风大作,沙尘满天。酒店贴心地准备了黄瓜片敷面膜、中草药泡脚,滋润一下这二天的干燥。一夜无话,也没有如《敦煌》的赵行德一样有甘州小娘子荐枕席。

《敦煌》


梓荫山下
有缘人山中小聚,分享教育、文化的大海星辰,镇中学子,四海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