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迎新,迎新!
【相关链接】
2024镇海中学浙大新生校友迎新会隆重举行
融融沪都秋日宴,绵绵镇中校友情|喜迎2024届新生
……
镇海中学北京校友会协同共青团镇海区委于9月21日(周六)下午在浙江大厦发布厅举行了北京镇海青年联盟迎新会,欢迎2024届的小学弟小学妹们到北京求学。有三十位大一新生参加了迎新会,另外有五位在职的学长学姐和三位在读的学长也出席了活动,他们分享了各自在大学、职场上的经历与经验,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从大学本科到读研读博过程中,以及走上职场后工作中的建议与忠告,以帮助小校友们在本科学习中借鉴经验,并了解未来科研和工作方面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宁波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陆群也出席了迎新会,并在小组中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01
在主持人做了开场的欢迎辞后,现在临时代理镇海中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一职的1982届姚志君校友,上台特别感谢了抽出时间来会场做分享的八位校友,随后她也感谢到场的2024届学弟学妹们,她说:“一个好的平台,如果没有人来捧场,就失去了平台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校友。‘镇海中学’这个响亮的名字,需要所有校友共同支撑和弘扬。”
02
接着,共青团镇海区委副书记庄文韬宣讲了镇海大学生实习实践及人才相关政策,并发放了镇海区人才手册和镇海青旅线地图。
03
随后,参会人员按事先分好的四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之后,清华大学的岑思诺、北京大学的王奕文、徐伊诺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王砺寒四人,分别代表各自的小组,介绍小组成员组成和组内交流提到的问题。
04
罗凯杰,2016届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学博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罗凯杰校友主要围绕从事学术研究这个方向,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四个词的建议:需求、心态、规划、机遇。
需求:确定目标——你是否有学术研究方面的需求。本科阶段除了主要的三方面“任务”:学习成绩、社团活动以及实习和找工作之外,还要确定自己是否喜欢/适合做学术研究。做研究过程中,阅读文献、确定主题、书写论文、得到老师的反馈,这是一个通过试错而得到训练的机制和过程,特别有助于提高一个人发现问题、寻找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态:面对现在社会无处不在的“卷”,要正确地理解“卷”的定义:参与“卷”,对你是有益的增进还是无益的消耗。积极地“卷”:拥抱挑战、参与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活动,而不是不分有无意义的“从众”,从而避免参与消耗自己精力和时间的活动。
规划:因为自己喜欢接触并尝试新事物,在本科、硕士学习阶段就有心地留意新的发展点,把它们记录下来,并结合所学的法学理论,确定自己的兴趣: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行政法方向,转到博士阶段的最新的数据法方向。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及早确定自己的兴趣,有了方向之后就做出规划,以便尽早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准备。
机遇:提升自己的“经历”而不是“简历”,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参与意识”而不是“竞争意识”。“参与”的话,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参与精神”,而不会在“竞争”中患得患失。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一路上积极地参与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人脉,有助于自己的学术研究。
总之,建议在本科学习阶段,关注自己的“需求”,审视自己的“心态”,“规划”自己的生涯,提升自己的“经历/机遇”。
刘皓,2018届
澳门大学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联合培养生物医药专业博士研究生
* 科研经历:本科所读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国科大跟一般的综合性大学不同,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科研。本科毕业时刚好有一个联合培养项目,我也想去看看其他地方的科研氛围,于是成为了澳门大学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免疫治疗。
* 做科研需要真心的热爱。做科研时失败总是多于成功,没有热爱很难坚持下去,而且实验的日常比较紧张,甚至有时候需要熬通宵,但当试验成功时,那就是满心的喜悦。
* 选导师时导师的人品是最重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团队的工作氛围。大导师有更多资源,但大团队更卷,所以团队中是否有良好的协作也是挑选导师时的考虑因素。
彭程,2021届
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大四本科生
* 本人很早就确定了做科研的目标,并且希望自己被保研,所以三年前就开始查学校的保研政策,并据此来规划自己本科专业学习、校园活动,避免信息差造成的劣势,而且在目前非常“卷”的情形中能轻松以对。
* 学科之外参加竞赛,给自己加分;在大三时做一些科研工作,有利于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 紧张学习过程中也不要害怕去尝试新事物,比如蹭课、玩乐队、骑行等,让自己建立信心,而不要让读书、考研变成沉重的任务。身边那些对学习真正热爱的同学,就比把学习当作任务的同学做得好。
05
邱珩,2003届
象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镇海区总商会京津冀企业分会会长
* 相对于高中,上了大学是十分自由的(不仅仅是“手机自由”)。当时虽然上的是物理专业,但并不影响上大二时在中关村卖电脑……最早满脑子的“做生意”,但与物理专业也并不冲突,毕业后十几年所从事的,确实是与大学专业(大气物理)相关的。所以,读大学时可以进行各种尝试,包括最后把事业与专业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 对于99%的人来说,人生的高度不是取决于自己的长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短板。到北京求学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在充分享受北京的博大的同时,能发现并体验南北方文化上的异同。文化上的融合,一定可以取长补短,有助于突破故土对自己观念上的限制、补上自己的短板。所以要与不同人多接触,包容不同,并吸取并学习他们的长处,让自己不断提升。
盛律,2007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经历:2011年浙大学士学位,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博士后,2019年加入北航软件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具身智能、三维视觉和多模态大模型。
* 感觉自己的人生旅程似乎被时代推着走,但我的心态比较平衡,即使当初在香港中文大学时人工智能还不是“风口”,我就是自己喜欢做,也没有焦虑。我对于还成为“打工人”有抵触,后来就到北航当老师。所以,我觉得只要自己心安、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为此付出努力,最后肯定会有收获。
* 当了五年老师,也是带了四年一届学生的班主任,看到的有些学生大一时完全放飞自我,大二时觉得迷惘,到后面大三大四丧失了学习的劲头……这样的状态是不可取的,学习还是中心与重点,不能被内卷的社会破坏了内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要始终保持学习状态:无论将来读研、工作还是读博,要按内生的兴趣持续学习。
陈培文,2008届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 求学与工作经历:在北大上了本科和硕士,自己本科系统学习了很多金融相关的课程,也顺利保研,毕业后首先进入商业银行总行工作,工作六、七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跳出原来中规中矩的银行业,进入了公募基金行业,这是符合我自己内心选择方向的。以前无论是求学阶段还是第一次就业,觉得自己是懵懵懂懂的;但这次“跳槽”后,我接触到了金融行业更广阔的天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我的岗位也能让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 建议:
(1)尽早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目标:确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在哪个方面?你的禀赋又怎样?你的兴趣和禀赋能否支持你将来的生活?尽早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找到答案,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
(2)面对目前社会的各种“卷”,要建立“升维思维”:解放思想,提升竞争维度,或是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竞争路径,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3)如何确定长远目标并校正目标:拓宽自己的视野,多聊多看多接触人,多参加类似今天的校友活动,利用平台学习前辈的经验。另外要多看各种媒体的信息,了解世界、中国正在和已经发生的事情,要有更宏大的视角,要了解经济周期的变迁,从世界历史中了解变化及其背后的逻辑。
郑宇,2015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 从大三开始做科研,当时遇到的是“进组焦虑”的问题。实际上,进组焦虑不需要有,这方面的信息差是:导师团队的招人考虑:申请者是否真正完成了科研的训练;是否有科研意识、对科研真正感兴趣。
* 为什么做科研?做科研与做题的区别是:做题是解决问题,做科研是主动寻找问题、寻找未知;从“有答案”到“无答案”,做科研很自由: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或对某个观点的质疑都可以是一篇论文的主题,这也是做科研的乐趣所在。但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科研失败是常态,所以要有良好的心态。
* 科研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时间规划能力;从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改变“i人”的状态,多参加校友会的活动、与周围院校同学多联系。
* 保持运动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娱乐,去除高中时“娱乐可耻”的阴影。
胡书言,2016届
中联部礼宾局主任科员
* 尽早确立职业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提质换挡”成为新常态。在确定将来想从事的工作或事业时,除了考虑自身兴趣和特长外,更应结合不同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确定长期居所。
* 从机关工作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审慎性三个特点来看,从事机关工作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好写文章等基础业务:公文的本质是贯彻落实大政方针,传达行政命令,服务公共管理。这一特点决定其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机关人员需要有甘做冷板凳的精神,多看多记多练多写。
二是从学生思维向职场思维转变:尽快建立职场人思维,尽快熟悉职场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更多地从业务划分,权责关系,属地管理等角度考虑问题,避免背黑锅或好心办坏事。
三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把握好重要的几组人际关系,有利于尽快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成就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大有裨益。
四是保持身心健康,尤其处理好负面情绪。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导致青年人抑郁发病率上升,在较为重复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能够拓展人生宽度。
06
鉴于清华的大一同学们周六下午需要上课,校友会与团区委人员周日下午在清华校园内的旧经管楼又举行一次迎新活动,由姚志君回顾了周六下午八位校友的分享,并把整理出来的要点向清华的校友们做了分享。
对于这样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小校友们都感到十分有意义。清华大学的岑思诺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还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了更多的想法。不同年龄段的校友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却诠释了人生的多样性,更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揭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非常感谢镇中北京校友会和北京镇海青年联盟举办这次活动!”
(整理、撰文:姚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