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上旬,沙漠远征完成初步路线设计,进入实地论证阶段,10位天南地北的少年,飞赴甘肃酒泉,和教练会后前往阿拉善,作为"小白鼠"参加了U13计划——沙漠远征探路营。这是一次没有安排的探路之旅,他们自己购买物资、分配装备、制定任务,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徒步了十几公里。行将结束时,少年们为今年即将踏上这段不凡旅程的沙漠远征营员,留下了真挚的建议和鼓励,时隔一年,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份来自巴丹吉林的《时光锦囊》。
"远征",一个光是听起来就能让人热血沸腾的词。古有法显和玄奘为了信仰踏上漫漫黄沙,近有阿蒙森和斯科特为抵达南极点而跋涉万里冰原。2021年春节,探索营教练们深夜畅谈时,也不约而同开始回忆自己人生前半程的那些远征——贝壳教练对年轻时驾"太平公主号"木帆船横渡北太平洋的六个月艰辛生活历历难忘,阿斐教练聊起大学毕业后自作主张用大半年环中国徒步时神采飞扬,威尔教练提到数年前在塞舌尔群岛和非洲东部的游历见闻两眼放光。
在交通科技已经无比发达的现代,地球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在48小时内到达,那么仅靠双手双脚的远征,还有意义么?
三位年龄、性格、爱好完全不同的教练,唯独在这件事上达成了默契共识——有!因为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青少年时代的远行历练,会对一个人产生持久、深刻、重大的影响。征程中那些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克服险阻时的果决、无条件信任陌生人时的赤诚,都沉淀为此后人生里采掘不尽的宝藏。所以:每个成长关键期的少年,都需要一次不依靠机械动力的远征。探索营教练们从各自的探险经历里回溯、对比、挑选、讨论了几个月,最终提炼出了最适合青少年的【七大远征】:水之远征(逐河漂流)
原之远征(草原骑马)
沙之远征(沙漠徒步)
森之远征(森林穿越)
雪之远征(攀登雪山)
风之远征(帆船远航)
心之远征(探访失落的古文明遗迹)
七大远征都遵循同一个原则:不依靠任何机械动力,仅凭手脚或借助水流风力等自然力量,或驾驭马儿骆驼等动物伙伴完成数百公里的跋涉。从2021年夏季开始,我们每年推出一项远征,用七年一轮的方式,陪伴带领有志的少年们在人生的关键成长期完成这趟波澜壮阔的征程。帮助他们在遍览壮丽河山、认识世界纷繁魅力的同时,塑造品格、理解关系、激发使命,让远征成为一次无法复制也无法重来的生命教育。
巴丹吉林沙漠(Badain Jaran Desert),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曾在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沙漠”,地理坐标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约4.43万平方公里,干旱少雨大风等气候造成了这里独特的大沙山,比如毕鲁图锋相对高度达500多米,峰顶呈南北走向的刀刃状,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山,有“沙漠珠峰”之称。大部分人想象中的沙漠,是黄沙滚滚、热浪炙人,仿佛生命的禁区。但巴丹吉林却并非如此——发源于祁连山脉的黑河和弱水,一路向北流经甘肃酒泉,蜿蜒进入巴丹吉林西侧,同时大量雪山融水也以地下河形式浸入银额盆地,因此造成了绚丽多彩的"沙漠千湖"独特景观。在茫茫大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其中淡水湖12个。最大的湖泊"诺尔图海子"面积2205亩,水深28米。因为河流和地下水的持续浸润,这里并没有成为其他沙漠那样的“不毛之地",不但生长着梭梭、柠条、霸王、籽蒿、骆驼刺等耐干旱植物,还产出沙葱、莎草、莎米果、沙枣等可口的野菜和野果。上千年前,迁移至此的蒙古族,正是在这些植物和绿洲的庇护下得以生存并繁衍,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沙漠绿洲游牧文化。
尽管有当地蒙古族的协助和支援,但孩子们还是得靠自己的双脚来穿越这片古老广阔的沙漠——沿途也当然会承受高温酷热、饥渴难耐、疲惫劳累。远征三年,每一条路线从来都不轻松,但探索营教练们永远都会陪在他们身边、一同经历,我们正是希望带孩子们,通过充分的准备、学习、适应,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人生挑战,也坚信这趟旅程能给他的生命带来持久深刻的滋养,正如万千绿洲滋养着浩瀚沙漠一样。
从甘肃张掖集结出发、经酒泉后折向东北,沿着213号公路,向额济纳方向行进,并在位于公路中段的第一大本营下车,这里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部边缘,也是远征的起点。在25天的时间里,我们将进入沙漠腹地,向东南方向,依次徒步穿越戈壁地貌、挑战连绵的大沙山、途经浩瀚多姿的绿洲海子,凭借自己的双脚、间或借助骆驼,最终抵达远征终点——沙漠小镇雅布赖,完成240多公里的征程。
- 沙之远征行程计划 -
全员抵达祁连山下的绿洲古城张掖,完成整队集结后,次日乘车前往巴丹吉林西北侧的戈壁大本营。我们将在这里正式开营,根据年龄、经验、体能等要素,建立分组,并实施自我团队管理。此外,要学习沙漠环境中的野外生活技巧,以及安全和急救技能,每天安排不同时段的低强度运动,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沙漠的独特气候。
去年的呼伦贝尔游牧远征,我们要求所有队员必须在每天行进之余,自己野炊做饭、搭蒙古包、照料马匹,为的是通过学习和体验游牧民族的传统,来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相较于此,今年的沙之远征,主要考验的是少年们的心志和毅力,因此饮水食物的补给、营地的搭建拆除、应急医疗运送等工作,均由教练组和当地蒙古族朋友组成的联合后勤保障组承担,远征队员每日的唯一任务是——走路。
听上去是不是挺轻松?但事实上在沙漠里走10公里,难度上要远大于在平原或森林山地中跋涉20公里,你不仅要时时抵御强烈的日晒和迅猛的狂风,还要注意走路的节奏和步幅,否则走一步陷一步、爬一米滑半米,事倍功半。同时,沙漠中没有明显的建筑或大树作为方向参照物,一旦单独行动很容易迷路,因此必须要两两为伴(以便时刻互相观察健康状态)、并以一字长蛇队形徒步(前后间隔不超过3米)。在过程中领头的人要时刻确认方向正确,中段和收尾的队员则要把控好整个队伍的行进节奏,不让任何人偏航掉队。在5天的适应、学习、磨合中,队员们除了个人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也必须要在行动中凝聚成为一个专注、紧密的团队,进入沙漠的挑战才能正式开始。
举行庄重的出征仪式后,全员穿戴好专业的沙漠徒步装备,向着东南方向出发。经过一小段戈壁地带后,就正式进入辽阔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这里就像电影《沙丘》一样,无数个山丘在眼前绵延起伏直达天边,仿佛一个异星世界。后勤保障组将提前出发,去往当日的休息地点,搭建遮荫帐幕、准备补给。远征队亦步亦趋完成当日的行进计划,过程中要练习使用卫星地图软件进行精确的导航,且由于没有手机信号,必须熟练使用对讲机与后勤组实时联络。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头顶的太阳——正午时分,气温可能上升到40-50摄氏度。为了避免被长时间的炙烤消耗太多体力和水分,需要采用近乎于“昼伏夜出“的节奏,这也是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生存智慧,即每天只在清晨和傍晚两个较为凉爽的时间段行路,而中午最炎热的4-6个小时,则蛰伏在帐幕的荫凉里休息。沙漠中的“休息”并不等于睡觉,除了用吃零食、喝饮料、聊天看书、听音乐、狼人杀等形式,进行精神和身体的放松,也是和当地牧民叔叔们交流的绝好机会,比如了解蒙古族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坚韧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生活,并学习一些寻找淡水、搜集食物等实用的沙漠生存技巧。精力充沛的,还可以体验下乘坐四驱越野车冲沙的惊险刺激——那是字面意义上真正的“过山车”。沙漠的落日壮观无比,但入夜之后温度也会下降,如果温度适宜,且没有完成当日的计划路程,我们就做一段夜徒,在皎洁的月光和银色的世界中穿行,将是另一种神奇独特的体验。如果当日顺利完成里程,那么抵达露营地后就饱餐一顿,支起银幕看个电影(每次远征的《星空电影院》是教练们最喜欢的浪漫节目)。当然,娱乐活动结束后,还要进行当日的复盘会议,并根据天气、物资储备、人员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次日行程。如果一切顺利10天过后,我们将完成第一阶段挑战,抵达巴丹吉林腹地的第二大本营——诺日图绿洲。诺日图是沙漠中少数几个有牧民定居的绿洲——因为这里涌出的地下水是淡水。远征队全员,终于可以在这里洗一个久违的凉水澡了(徒步路上的宝贵淡水都喂给嘴巴,干燥的皮肤快冒烟了,这个澡相信一定会让大家舒服的冒泡、永生难忘)。从诺日图再次出发,巴丹吉林的另一种特色地貌占据了后半段路程——巨大的沙山连绵起伏,坡度陡峭常达50-60度,难以攀爬,我们可以间歇性的借助骆驼来帮助我们前行。干旱少雨的沙漠中,水草难觅,因而体力卓越、耐饥耐渴的骆驼,就成为了牧民最重要的伙伴。我们要和这些温驯的巨兽打交道,并学着照顾好它们。
因为有骆驼的驮载帮助,后半段队员们的体力消耗会少一些,所以主要的经历从身体挑战,转向了自然观察,比如可以多花点时间研究沙漠中的独特动植物(红柳、骆驼刺、沙蜥蜴等)。同时,相比前半段稍显单调的景色,这里每天的见闻都将更为丰富炫目——点缀在沙山之间的、因为矿物质不同而呈现蓝色、紫色、粉色等不同颜色的几十个海子,是我们每天打卡的目的地。除了欣赏自热风景,还有人文体验,比如造访神奇的“庙海子”——这是一座绿洲旁的藏传佛教寺庙,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因为沙漠缺少建材,牧民从几百公里外的城镇一砖一木的搬运进来并手工建造。通过参观沙漠中这座壮观的人造奇迹,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此地的历史、信仰和文化。最后的挑战——沙漠珠峰毕鲁图,已经走了200多公里的队员们,此时大概率体力槽快要见底,但相信大家一定可以用意志力来战胜这座高耸的山峰,毕竟山顶绝景曾让许多位攀登者留下激动的泪水(包括探路时的教练)。翻过毕鲁图,拜访了沙漠边缘的最后一户牧民家,远征队伍终于能够在视线镜头,看到一条青色的公路蜿蜒而过。公路对面就是远征的终点——方圆百公里唯一的群聚定居点、少有旅客造访的雅布赖镇。当偏远小镇的居民,看到这队满身沙尘的孩子们出现时,可能会万分惊喜和诧异。隆重热烈的远征结营仪式上,大家一起回看过去25天的照片、视频,回忆如此鲜活而精彩,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讲起发生在自己和队友身上,最惊险、最有趣、最狗血的故事。队员们眼里闪烁着的那种骄傲和自豪,会告诉你,这不是一帮普通的淘孩子,这是一群刚刚战胜自己,完成了240公里的沙漠征途,把看似不可能变成了壮阔生命经历的年轻勇士!
- 参加过往期远征的营员免面试,并享有沙之远征优先报名权;
- 费用包含教练费、保险、骆驼、车辆、物资、炊具、帐篷等公共装备;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理解您要把孩子送来参加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远征时,内心会升起多大的纠结和不安,因此必须与教练组面对面沟通以充分的了解行程细节和安全保障措施。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相信少年们的直觉和本能,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要让作为参与者的孩子们自己了解是否对远征感兴趣、是否愿意信任教练,并最终做出独立判断。
站在教练的角度,远征的漫长旅途有欢乐喜悦,也有艰辛坎坷,所以教练希望远征的参加者是能承担责任、独立坚强、价值观相合的"伙伴",而不是认为"付费就该躺平享受服务"的"客户"。故而远征要求全程参与,不可中途加入或退出。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远征这样极致的体验,与少年们建立深刻的陪伴关系、和有缘的家庭建立长久的信赖和友谊。
基于上述重要理由,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家长、孩子与教练组的双向面试(异地可通过线上视频)来达成营前共识。如面试后一方认为不适合参营,也应坦诚、及时的告知对方。面试通过后,缴纳全额营费38800元视为报名成功。营期开始前参与者因个人原因临时放弃的,名额可转让给他人(亦需经过双向面试)。如无合适替代人选,可按以下方式退款:
“U13计划”沙漠远征探路营的10位营员:嘉劲、思远、崑翘(三位小勇士完成了九龙江远征)、宇宸、皓森、彦儒、乐晨、雨辰、奕凡、正宇,以及助教赵硕,对本次巴丹吉林沙漠远征的路线、物资准备、行动节奏等要素,进行了亲身体验和积极论证,对远征方案的最终成型,做出了卓越而重要的贡献,在此致谢。
· 水 原之远征:呼伦贝尔游牧远征纪实电影 之远征:九龙江远征纪实电影·
远征观察员和队员家长反馈
"我是教育职业病的晚期患者,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支持别人学习的事,总觉得不做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的存在似的。但这次远征,和贝壳深夜喝酒,在江边跟月亮对话,观察孩子们的变化,都让我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用力过猛。
发心是好的,我们希望望培养孩子这个能力那个能力,但这些能力真的比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授高级很多吗?墙上贴得到处都是,天天念叨的核心素养,真的都是必要的吗?到底哪个更核心?我们会不会太贪心了一点?我们大人又具备了哪些?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设定的教育目标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我们在干预之前,有没有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孩子不同的需求。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曾扎根中国乡村几十年的德国教育家非常坚持:无论学什么,大人或小孩,先让身体学习,再让头脑参与进来。爬一次山,涉一次水,对孩子的影响很有可能发生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而不是当下,马上。"
贝壳探索营由一群热爱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户外探险家、自然教育家、博物学家等专业人士、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创建,专注青少年的自然探索与成长陪伴。贝壳探索营以自然发现天赋,在世界范围选取高山、湖泊、草原、沙漠、森林、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户外环境作为营地,引领孩子感知世界、探索自然、发现内在自然。贝壳探索营遵循“安全、平等、规则”的陪伴式教练原则,引领孩子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感觉做事的动机、过程和成就中的真实情绪,并知晓这一情绪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