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引福归来!

文摘   2025-01-31 06:00   广东  
邹氏a天下·弘扬家族文化

邹氏·心语

古训

国学

正义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阵阵传来,

洋溢着真诚的美好祝愿,

新一年的脚步就这样欢喜地前进着。。。


在我国,过年有很多习俗,比如说腊月初八的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的小年,除夕的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但是,您知道正月初三是什么日子,有什么讲究吗?





今天是中国农历兔年正月初三,

春节习俗是多种多样的,

从古至今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和传说,有好也有坏,不过最终的目的都还是为了祈福,所以喜欢民间趣闻的宗亲、朋友不妨好好看一看。









小年朝


《清嘉录·小年朝》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岔路口,以示送穷。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老鼠娶亲


根据我国古代的传说,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相传入夜后,就必须早早熄灯就寝,让老鼠家族们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意思是要与“老鼠分钱”。











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汉族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大年初一至初三还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今日“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各地风俗不尽同







过春节热闹的一般是前三天,到了大年初三这一天,有的地方开始走亲戚,串门子,不过很多地方的习俗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一起来看看不同地方大年初三传统习俗吧。


云南傣族:象脚鼓比赛


在云南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 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广东:赤口

年初三俗称“豕日”,“豕”是猪的意思,广东人把这一日称之为“赤口”,寓意初三这天人们会像猪一样哄叫不停。后来又逐步演变为初三容易吵架,或是惹官非的说法,所以初三这一天人们一般不会出门拜年,多数呆在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打发“赤口”这一天。初三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车公诞(车公是一位能改变运程的神仙),信众都到车公庙去上香祈福,占卜问卦,并且转动庙里的风车,以求时来运转。


福建:竹竿舞


在福建闽南漳浦,在初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竹竿舞一般是有3对或者5对手持竹竿一边敲过去上面的舞者就是要一边跳还要一边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出来,当地从初三开始,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
因为在闽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畲族人非常好客,他们从初三开始用这样的竹竿舞表达欢乐的心情,竹竿舞有坐着、、蹲着、站着三种姿势,还在互相变化,增加难度,边跳还要边做动作,竹竿舞它之前最早还有一个用处是什么,就是当地的畲乡小伙子大姑娘相对象的一种方式,就是说之前跳竹竿舞大家都会出来看,如果说谁跳在上面谁的姿势好,谁的动作比较敏捷的话,就更加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


厦门:不拜年

正月初三,厦门的习俗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江浙:接灶神

在江浙嘉兴、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在杭州旧时候,初三需要进行“开井”仪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时候,让劳累一年的井绳休息,就用红纸条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很特殊的仪式,把封条揭去。


东北:扫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扫帚打扫房间了,因为在除夕,也就是每年的腊月三十,今年腊月二十九,当地的人们都会把自家所有的屋子和院落打扫干净,而初一、初二各家会让扫帚休息一下,不能动用扫帚,免得把财气扫出去了,而把扫帚星引来。

这两天家家户户也不往外泼水,倒垃圾,担心因此而破财,因此有的民俗专家也把初一称为“扫帚日”正是取其反义,意思是初三这一天可以把初一、初二家里积攒的垃圾清理了,而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当地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要从外往里扫,这表示聚财的意思。


甘肃:送灶神

在西北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从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三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丰登,来年庄稼有好收成,全家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爷送走。


无论怎样,都是希望新年开心、幸福!



声明: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

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你若喜欢,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