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人必知的历史:家族先贤雕像背后的故事

文摘   2025-02-01 06:01   广东  

邹氏·传承



来源:邹氏家族办公室


寻找一尊雕像的灵魂

那是一尊沉稳的雕像,它安静地站在那儿,站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里,感受着时间带给人们的沧桑巨变。
站在雕像的面前,仔细地观察,用心地感受,就会有一种气势扑面而来,有一种久违不见的神圣感在血脉中流淌涌动。
一个个值得仰慕的人、一个个伟大而神圣的人。那是一种曾经激励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飘扬在高高的旗杆上,回荡在养育子孙的神州大地。
在匆匆忙忙的节奏中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也许有人会慢慢淡忘这尊雕像的存在,就像慢慢淡忘一个过程一样,淡忘归途的路,淡忘一个家族的历史,淡忘贤们曾经的故事。
站在雕像的面前,我抚摸着历史,解读着灵魂,用目光深情地为雕像弹去身上的泥土,让肃穆的天空再次为雕像敬礼致意。

清代“牛顿”邹伯奇铜像

邹伯奇,广东佛山南海黄岐泌冲人,被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其光学文献对中国光学仪器的研制及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泌冲村民以其为豪,专门修建一“伯奇公园”,内有“伯奇铜像”,由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所书。
雕像铭刻着后人对他的评价:1819年生于南海泌冲的邹伯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型学者。“他曾独立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照相机;还曾参与测绘画出我国第一张有经纬线的中国地图;光学、天文学、数学、力学和声学等现代科学,他几乎样样涉猎。

中山大学创始校长邹鲁铜像
邹鲁(1885-1954),字海滨,广东大埔县茶阳人,孙中山的战友,中山大学创始校长,政治家、教育家、著名学者。邹鲁在任中大校长期间,曾培养毕业生近5000多人,学子散布于世界各地。
2004年中山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邹鲁校长纪念室”在中大南区校园的图书馆落成,里面展示邹鲁子女捐献的大量其生前遗物,包括文稿、书画和照片。起初邹鲁铜像的底座为木质,2010年清明节前,中山大学将邹鲁校长铜像和图书馆内其他教授铜像的底座全部更换为黑金刚大理石底座。

新闻出版巨子邹韬奋雕像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江西鹰潭余江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杰出的新闻记者,是继鲁迅之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韬奋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他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先后创办11种进步刑物《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等),创建散布各国重要城镇的56个生活书店,写下大量的著作和译作《韬奋全集》14卷,近800万字)。
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的邹韬奋雕像

党和国领导人高度评赞邹韬奋先生:毛泽东同志1944年11月15日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感动人的地方”。周恩来同志1949年7月题词“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朱德同志题词“韬奋同志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江泽民同志题词“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纪念韬奋先生,1985年,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在纪念邹韬奋诞生90周年之际,邹韬奋先生塑像落成于余江县城镇街心花园。
2012年12月20日,陈望道、范长江、邹韬奋铜像迁建工程完成暨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铜像于2005年落成,经过迁建,新址位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入口广场。
2018年1月5日,江西鹰潭市余江区在韬奋公园举行了纪念邹韬奋诞辰123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邹韬奋像是深圳著名雕塑家何华先生,应华夏邹企联的委托,历时一年铸造而成,铜像高3.6米,深1.5米,用时可达200年以上。

抗日英雄邹光炳铜像
邹光炳,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昌城村人,1919年生,1937年12月参加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四中队战士,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四团三营九连班长、一旅二团直属队指导员,鲁中军区九师司令部三科科长,豫皖苏军区一分区一团团长。参加战斗战役百余次,多次负伤,日寇多块弹片长期残留体内。建国后,历任汉口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校务部部长,武汉军区“五七”干校校长,长江葛洲坝工程副总指挥,武汉军区后勤部副参谋长。1982年离休。

邹光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邹光炳铜像安放仪式上,其长子深情回忆父亲革命和战斗的一生

2017年3月28日,参加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老英雄邹光炳的骨灰,由其亲属从武汉移放到了淄博黑铁山烈士陵园内。在黑铁山起义80年后,邹光炳与当年一起浴血奋战牺牲的战友们“相聚”。

法治“燃灯者”邹碧华铜像

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铜像于2015年12月10日落成在上海法官培训中心,由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袁侃创作,长1米,宽1.3米,高1.73米。雕塑的体态和表情取自邹碧华生前的一幅照片,铜像邹碧华身体前倾,左手支撑在桌上,面带微笑,体现了他为民、亲民的形象;桌上摆放了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这是他生前潜心钻研所凝结的智慧成果;桌子下方树立着一支蜡烛,象征着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燃灯者”精神。


整理编辑:沫涵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